首页 > 历史军事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二百四十七章 省份合并

第二百四十七章 省份合并(1/2)

目录

不管从物质还是人员上来看,国民派获取最终胜利的可能性都更大,同时,如果苏联对西班牙内战的态度像前世一样的话,只会进一步增加国民派的胜算。

虽然说前世德国和苏联,对于西班牙都属于外部势力,并非真心实意扶持西班牙的发展,但是,双方和西班牙的合作模式也是西班牙内战结果的重要干扰因素。

苏联,更多是出于地缘安全的角度和西班牙共和派合作,这无可厚非,不过众所周知,东斯拉夫人在为人处世方面最喜欢不干人事,掌控欲极强,自作聪明,听不进去意见。

不管之前远东帝国工党被清洗,还是匈牙利政权失败,亦或者后来的大奥地利联合政府战败,苏联的瞎指挥和指手画脚都是重要原因。

苏联非常喜欢照搬本国经验,来对待其他国家的工党运动,在一些关键时候,更是看不清形势,拖其他国家工党的后腿,这一点在远东帝国和匈牙利就得到了充分验证。

如果苏联后续把这一套搬到西班牙,大概率也会让本就混乱的共和派,更加被削弱。

反过来,德国对西班牙的态度就比较好了,因为德国相较于苏联,更可能把西班牙放在同一地位上对话,不会那么霸道。

因为德国希望西班牙能够配合德国,成为其盟友后,直接威胁法国后方,同时,西班牙扼守直布罗陀海峡,北面直面英国,如果西班牙海军强势的话,甚至能配合德国威胁到英国海军。

经济上,德国也对西班牙有所求,就比如西班牙的铜矿,铁矿,汞等资源,德国就比较看重。

即便现在德国吞并了奥匈帝国,大大缓解了资源上的压力,可相对于其他超级大国,德国的资源情况依旧属于垫底的存在。

东非,美国和苏联,都是地域极其辽阔,资源丰富的矿产大国,而英国和法国也有庞大的海外原材料供应地。

所以,德国的资源压力依旧存在,西班牙部分矿产,对德国的重要性也就成为了重要的补充,加上德国获得亚得里亚海出海口后,对西班牙矿产资源的进口也更加便利,成本也更低。

反观苏联,他们在经济上对西班牙的诉求就不大,毕竟苏联本身就是矿产资源排在世界前列的国家,甚至可以说什么都不缺。

总而言之,恩斯特一不看好共和派,二不看好他们的外援苏联。

他说道:“接下来西班牙的内部问题上,我们可以提前和国民派,尤其是佛朗哥此人接触,虽然佛朗哥这个人表面看起来是极端民族主义分子,但实际上是一个端水大师。”

“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国家,就喜欢出这种奇葩领导人。不过,只要他们能保证东非的利益,再怎么在本国内折腾,也和我们无关。”

这里恩斯特主要指的就是葡萄牙的萨拉查和西班牙的佛朗哥两个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可以说完全没有章法。

不过,在恩斯特眼里,这两个独裁者就比较“可爱”了,至少他们执政,不会对东非产生什么负面影响。

不管萨拉查还是佛朗哥,他们至少可以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保证在欧洲的中立性。对东非而言,一个中立的伊比利亚半岛,显然对东非参与欧洲事务,以及开展贸易更加有利。

弗里德里希皇储也说道:“西班牙和葡萄牙,只要他们不完全倒向欧洲其他阵营,对东非的影响就不大,不过,佛朗哥这个人还是存疑的。”

也无怪乎他这么想,毕竟佛朗哥确实倚仗西班牙的极端民主义政党,在他没有真正上台前,谁敢保证他不会是下一个阿道夫。

恩斯特说道:“佛朗哥确实需要西班牙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的支持,但这并不意味他本身就是极端民族主义分子,至少可以说不完全是。”

“而且,就算他真的是极端民主义分子,我们和欧洲之间的联系,也绕不开西班牙这个国家。”

“所以对西班牙,我们可以复制对待意大利的态度,这两个国家本来就和东非没有利益上的冲突,也对东非形不成威胁。”

“同时,鉴于现在的经济形势,和西班牙合作,也能让我们更加方便的绕开欧洲一些国家的关税限制。”

意大利好歹是新晋列强,轻工业领域在欧洲还算比较知名,而西班牙的工业发展,整体上在欧洲就已经相对滞后了。

而正是因为工业上的落后,这也让欧洲其他国家在对西班牙的贸易中,不会过于严苛,限制西班牙工业品的流入,东非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西班牙来扩大东非对西欧的贸易规模。

……

1935年9月4日。

东非对北方的行政区划做出了一次调整,这次调整主要涉及到阿赞德高原地区以及周边,算是一个比较大的调动。

在莱茵市,弗里德里希皇储主持的工作会议上,他对东非官员们说道:“这次行政区划调整,主要涉及一个问题,那就是整合当地的资源,以更好适应未来北非铁路开通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今年年底,北非铁路就要完工,这也意味着这条新的东非到欧洲的商路被激活。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原本东非境内的铁路沿线行政区划,就成了阻碍。

“长期以来,包括整个阿赞德高原区域,都属于帝国经济最落后的地区之一,当地的四个省份,也成为北方经济中的洼地。”

“帝国北部本身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发展水平就相对滞后,所以,提振阿赞德高原区域经济,已经成为了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东非对南方还有大湖区等地的政策倾斜,两地经济已经有了很大起色,而这就让东非北部经济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北方已经事实上成为了东非区域经济水桶的最后一块短板。

弗里德里希皇储接着说道:“而阿赞德高原,本身就是帝国北方经济格局中的关键节点,如果能够将当地发展起来,就能够打通北方经济和交通发展的任督二脉,从而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分布带,衔接印度洋和大西洋沿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