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二百四十六章 阴云笼罩伊比利亚半岛

第二百四十六章 阴云笼罩伊比利亚半岛(1/2)

目录

对于苏联政府而言,古比雪夫是一座模范城市,它的名字也是今年一月份,由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亲自确认变更,以纪念苏联着名的国家领导人、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瓦列里安·弗拉基米罗维奇·古比雪夫。

而古比雪夫市的原名则是萨马拉,源于沙俄时代的边塞城堡。

当然,即便在沙俄时代,古比雪夫也就是萨马拉,也属于发展较快的城市,在19世纪末,其人口和经济就已经能跻身帝国前十大城市之一,排在大约第九位。

不过,沙皇俄国时代,俄国整体工业水平低下,所以即便是十大城市之一的古比雪夫,也就放在沙俄还算够看。

在当时的古比雪夫或者说萨马拉,农业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当时古比雪夫及其周边是沙俄重要的“粮仓”。

拥有世界上最肥沃的黑土带,农业极其发达,尤其是小麦种植。萨马拉城(古比雪夫)成为俄罗斯最大的粮食贸易集散地之一。巨大的粮食市场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商人。这里交易的粮食通过伏尔加河运往俄罗斯北部,如圣彼得堡等地并出口到欧洲。

在苏联时代,古比雪夫迎来了飞跃式的发展,在一五计划期间,古比雪夫飞机制造厂在这座城市落地,截止到现在,古比雪夫飞机制造厂已经成为苏联规模最大,最重要的飞机制造厂之一,而古比雪夫也成为苏联重要的航空工业中心。

然后是能源和冶金业的发展,古比雪夫建设有现代化的炼油厂,成为伏尔加河流域重要的燃油供应基地,为航空、车辆和工业提供动力。

冶金领域,古比雪夫建立了大型轴承厂,这是苏联所有机械工业和军事装备,比如坦克、飞机、汽车等关键部件的关键生产基地之一,其他金属加工和化工厂也相继建成,构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电力方面,古比雪夫国营发电站,同样是苏联一五计划期间的核心工程之一,到1935年,它已成为苏联最大的发电站之一,为古比雪夫所有新建的巨型工厂和城市提供充足的电力,是整个工业综合体的“心脏”。

总结来说,在苏联的一五计划期间,古比雪夫完成了从农业城市到工业重镇的转型,成功从一个商业和农业中心,蜕变为苏联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特别是军事工业。

而古比雪夫的排名也前进到全国前五水平。

虽然名次进步不算多,可是被他超越的城市,在苏联显然也不是无能之辈,而且越是靠前的城市,想要在工业上后来居上,难度也越高。

像东非的蒙巴萨,超越达累斯萨拉姆,成就东非第一大城市地位,就用了几十年时间。

所以,古比雪夫市的工业成就,在苏联极具政治意义,成为苏联工业化的象征之一。

这本身就容易让苏联领导层对古比雪夫抱有更多的偏爱。

而约瑟夫所说的最后一点,也就是古比雪夫的安全性,也是由此得来,古比雪夫发展晚,在国际社会上也不算很知名,至少相较于基辅,敖德萨,喀山等苏联“历史名城”,欧洲人大概率对这座城市并不怎么熟悉。

即便前世,古比雪夫获得较大的国际知名度,也是因为二战时期这里成为苏联的第二首都,而现在二战都还没有爆发,所以虽然古比雪夫已经成为苏联的工业重镇,知名度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尤其是国际上。

受到的关注低,自然也就更有利于在古比雪夫市完成军事和政治上的部署,更别说古比雪夫距离苏联以外的欧洲国家十分遥远。

约瑟夫说道:“德国消化奥匈帝国,并且完成军事上的准备,乐观估计,顶多十年之内就有可能完成,悲观的想可能几年时间就可以做到。”

“所以,我国的重点产业转移,必须在五年之内完成,尤其是国防工业,应该在后方建设一个完整的军工业体系。”

“确保在列宁格勒,乌克兰,甚至是莫斯科等地的前沿工业区,受到打击时,国防工业体系不会因此崩溃,依旧可以正常运转。”

苏联此前发展这些工业基地,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苏联经济想要发展,就必须往西,和欧洲对接。

这就类似于前世远东帝国在全面转向经济建设后,所有资源重点向沿海地区集中一样。

毫不客气的说,在当时环境下,远东帝国的沿海并不是安全的地方,直面西方集团和美国的威胁,而当时,远东帝国海军的实力,别说和美国海军对抗,就算日本海军都是一个强大的敌人。

但是,即便如此,远东帝国经济发展上想要见效最快,也只能选择优先发展沿海。

苏联在经济发展上,碰到的其实也是这个问题,一五计划和正在进行的二五计划,之所以成绩辉煌,本身就是苏联的欧洲部分,更容易获取来自资本主义世界的技术,人员和机械等等。

同时,欧洲部分领土的民众也更早接触工业文明,这对于苏联培养本国人才和工人,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毕竟苏联工党本身,就是欧洲工党运动中的一部分,而这些思想最先触发的地方,正是当时工业化程度最高的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国家。

而彼时沙俄,理论上来说并不是工党发展的理想之地,毕竟俄国工业化程度低,这本身就限制了工人阶级的壮大。

但是反过来说,工人阶级群体庞大的西欧,也是资本主义势力强大的地区,所以,工人运动很难开展,受到严厉的镇压和各种收买……

不过,关于这些问题,显然不是现在苏联政府讨论的重点,现在对于苏联来说,因为德国的强大,苏联政权后续的存亡问题,进一步被抬升到了苏联政府要讨论的首位。

约瑟夫说道:“在苏联内部,我们要做好备战,完成产业转移,发展战略大后方。”

“但是,面对德国帝国主义,我们也不能只被动等他们先动手,如今,欧洲局势混乱,经济大萧条余威犹在,在资本主义世界恢复之前,是我们主导欧洲运动的关键窗口期。”

“只有在欧洲扶持出更多的盟友,我们才能摆脱现在所面临的困境,现在奥匈帝国内部联合政府已经失败,但是,我们也不能放弃对他们的支持,从而让他们尽可能的阻碍德国消化奥匈帝国的进度。”

奥匈帝国被德国合并,已成定局,这在短时间内,已经是不可能逆转的结果,所以苏联只能放弃把原本奥匈帝国变成红色政权的想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