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情暖三坊七巷 > 第九十八章 “叛徒”的自省

第九十八章 “叛徒”的自省(2/2)

目录

“山子,”潘玫从陈雨帆身后站了出来,喊了一声。林山的动作停住了,他不用抬头,光是听声音,他就知道是谁。那个声音,从展演那天听到起,就跟在心里刻上了一般,一听就能听出来。

“我是玫子呀,还记得吗?”潘玫走进店里,站在林山面前,靠近了,身上的香味都能闻得到。

陌生的味道,似乎带来点不适,林山吸了一下鼻子,轻咳一声,“嗯,当然记得,坐,坐吧。”林山随意挥了下手,示意两人入座,自己走到水池前洗手。

“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林山有点怀疑自己听到的。

潘玫说,三坊七巷改造后,她计划恢复南后街的传统手工艺,将三坊七巷上的老手艺人聚集在一起,恢复原来南后街上柴米油盐、诗书画印共存的业态,打造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业街。

潘玫点点头,意识他没有听错。“山子,今天时间有限,我就不叙旧了,今天来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请你认真考虑一下我的想法,”潘玫看了一眼林氏元宵店,店铺逼仄,只容得下四张小桌子,厨房只能一个人进,多一个人转身都难。

这里大概开了有快三十年了吧,从林山的父亲开始,这家店就在了,她出国后,应该是林山将店接手,继续传承家业,“林氏元宵是福州的传统小吃之一,南后街想要打造全国一流的历史文化街区,没有传统手工艺做支撑,只能是徒有虚表。”

潘玫的话,林山花了好长时间才慢慢消化理解,心里苦笑了一下,两个人的差距,何止相差二十年....明明就变成了两条平行线上的不同人生。

林山觉得潘玫好遥远。二十多年过去了,两个人早已不是当初风华正茂的少年,早已风尘仆仆地步入了中年,一个守着祖传的店铺和手艺,带着女儿独自生活,和普通的福州人家没有什么不一样;一个却是成功的职业女性,谈的都是过亿的项目,见的是那些腰缠万贯的老总或者手握实权的大领导.......格局和视野,到底不一样了。

林山看着自己布满老茧的手,指甲缝里还沾着一些面粉,没有洗干净.....

“......所以,我想把包括林氏元宵在内的这些传统手工艺聚集在一条街上,全面展示福州的传统手工艺,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对手艺人来说,最基本的是生意肯定会比原来的好,对整个南后街来说,它也能慢慢恢复原来繁华时的生态,希望你认真考虑一下。”

潘玫说的远景,那自然是好的,林山默默想着。如今,社会的多元化,催生了饮食的多元化,越多越的其他的地域美食纷纷进入福州,国内其他地方的,还有国外的,竞争越来越大,人们的味蕾被养刁了,餐饮越来越难做,林山就见着南后街上那些打着各种新奇味道的餐饮店,隔几个月就倒了,隔几个月一家新的店又来了,而顾客是健忘的,他们看不到作餐饮小吃背后的辛苦,起早贪黑,为了保持口味所做的千百遍练习...

传统小吃店就更难了,年轻人追求新鲜、时尚,对小吃也是这样,花样多的小吃他们还愿意尝尝鲜,传统的古早味,早已引不起他们的兴趣,会依恋这种味道的,大多是中老年人......林恩馨曾多次跟林山提起过可以扩大店面,重新装修,但林山总是不愿,考虑也是这一层因素,时代在改变,时代也在慢慢淘汰老旧的东西,他不知道哪一天,林氏元宵或许也会像曾经花样繁多的福州传统小吃那样,沦为人们记忆中的味道,却消失在市井街巷......

“届时,我们会对愿意留在南后街的传统手工艺在店铺租金给予最大优惠,地段、面积等都会优先给大家挑选......”潘玫还在继续说着她的规划,但林山却不想听了。

林山抬起手,示意潘玫停住,“你说的,都挺好的,但是,现在三坊七巷怎么改造,居民怎么搬迁,都还不知道,我也没心思去想那么远的事,这改造短则两三年,长则三五年,谁知道几年之后会变成什么样......”

“山子,”潘玫知道林山一时半会儿还不能接受,但也不急于一时,这次来,主要是摸底了解一下老街坊以及老手艺人的想法,规划慢慢做,后期还可能调整,作为三坊七巷改造工程的承包方,她希望改造能够既让政府部门满意,也能让三坊七巷的老居民们满意,找到一条最平衡的路来走。

“雨帆!”

潘玫的话还没来得及说,就被身后一个惊喜的声音打断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