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陈年道菜(2/2)
镇远古城向东距离贵阳约400里,北边接壤四川,南边比邻湖南,是连接云贵川渝的重要节点。
镇远古城在历史上,不仅是军事重镇,还是茶马古道枢纽;又因为气候宜人,常年保持着16.4摄氏度的温度;这里吸引了许多商贾游客到来长居,尤其以江西人、湖南人最多。
人们移居至此,渐次卜居,聚集于?阳河两岸。
我们明朝时经过此地,这里虽在群山深处,却已经是人烟稠密,商业繁荣的城市。
明清时候,东南亚国家来朝贡,就是经过镇远古城。
后来才出现的祝圣桥上有一副对联:
扫净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劈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
这对联很生动地记录了明清时期东南亚国家使臣进京朝贡的盛况。
言归正传。
我们从石屏山上下来,已上中午时分,我们就在府城找了家饭店吃午饭。
船夫说:来到镇远,一定要品尝陈年道菜。
顾名思义,道菜就是道家创作的菜肴。
陈年道菜端上来了,我一看,原来是黑色的腌菜蒸半肥瘦的猪肉。
饭店小二为我们每桌人上了一锅白米饭,说吃这道菜,最好配饭。
夹起一块猪肉,很奇怪,猪肉呈红色的,肥的地方微红透明,瘦的地方深红色;食之,咸味适度,肥不腻人,瘦的更香。
再夹起一箸菜干,我冲口而出说:这不就是梅干菜吗?
船夫夹起一箸黑色的菜干放入自己的碗里,对我说:不是呢!虽然都是菜干,但有明显不同。镇远陈年道菜以储藏愈久品质愈佳着称。
船夫告诉我们:镇远人每逢春季春菜旺盛时,有腌制长盐菜、干盐菜、寸寸盐菜的习惯,这菜的腌制方法,最初由镇远青龙洞的道士所创,故称“道菜”,后经过人们以及尼姑群体改良,形成独特风味。
陈年道菜是用当地产的头大、叶长、苔短的青菜为原料,经过选料、搓盐、翻晒、揉搓、剔筋、甑蒸、喷酒等14道工序制成,然后密封贮藏3年以上!
陈年道菜成品咸中带甜,如果存放十年以上风味更佳!既可以用来蒸扣肉,又可以煎炒,甚至煮汤。
我细心一想,镇远的陈年道菜跟梅干菜是真的不同。
在浙江绍兴、宁波、金华、丽水,江西抚州等地称梅干菜,浙江台州称菜干,广东梅州称梅菜干。
梅干菜多是居家自制。
在绍兴的老旧小巷里,许多人家在门口摆一张低矮的小桌,桌上放着一只竹箕,里面放着黑黑的细碎菜干,就是梅干菜。
制作时,多制一点,卖给有需要或没时间制的人家,获些许收入,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梅干菜一般是用芥菜、雪里蕻、萝卜幼苗、油菜等食材制作。
梅干菜的做法,是先将菜叶晾干堆黄,加盐腌制,晒干装坛。
梅干菜的菜干油光黄黑,香味扑鼻,具有解暑热,洁脏腑,消积食,治咳嗽,生津开胃的好处。
梅干菜可以做梅菜扣肉、梅菜干蒸排骨、梅菜干煲例汤及其他肉类佐料之用。
在浙江绍兴地区,炎夏时节,居民会必以干菜烧汤就饭饮用。
广东的梅菜,是广东梅州、惠州地区的一种常见客家腌制食品,它用萝卜叶腌制发酵而成。
梅菜相传为梅仙姑教人做的,所以被称做梅菜。
广东的梅菜扣肉和梅菜剁肉饼,是许多初次到广东的游客必吃的菜品。
道菜蒸制时无需额外调味!蒸扣肉可久放不馊。
船夫的一句话,把我拉回现实中。
还会“久放不馊”?未免太神奇了!
是否与镇远这里常年16摄氏度的温度有关?
试换成广东30近40度的高温高湿试试?食品一会儿就馊了!
船夫还叫了一道陈年道菜煮的汤给我们喝,是陈年道菜加了鸡蛋煮的汤,刚好爬了一个上午的山,汤确实很解渴。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