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不可能(1/2)
这些日子里,李渊的心情还不错。
送走了圣人之后,好多事都变得顺利起来。
他也开始按着跟刘炫的密谋开始了行动。
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书给圣人,阐述授田之制!
这要是放在过去,李渊是怎么都不敢提的,但是刘炫跟他分析了一波之后,李渊觉得可以,便直接上书,让人往圣人那边送过去。
李渊并没有直接去抨击授田制度,毕竟这是圣人引以为傲的事情,若是直接去抨击,要求圣人改革,那可能会掉脑袋,圣人连贺若弼和高颎都敢砍,没道理不敢砍李渊,因此,李渊采取了一种圣人喜欢的方式。
李渊在奏表里讲述自己领着百姓们开垦荒地,已经有了成效,恢复了许多被荒废的耕地。
他对这么多耕地被荒废感到不解,就派人去调查。
结果调查之后才发现,有些地方豪族,竟敢跟圣人抢夺授田!他们勾结地方官员,将百姓手里的授田变成自己的,偷偷占据大量的耕地,不缴纳田税!!
李渊对这种不纳税的大族们表示非常的愤恨,认为他们都是对圣人不忠,并且希望圣人能重视这件事,勿要让这么多的耕地都落在贼人手里,让庙堂收不上来粮食。
并且,李渊隐晦的提出,这种情况在关中似乎最常见。
圣人并不在乎百姓,可他还真的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昏君,圣人不在乎百姓,但是真的很在乎庙堂的收支,在乎开疆扩土,他是真的想干成大事,想恢复大汉疆域,想将大隋变成前无古人的大盛世的。
他一次性发动百万百姓去修渠道,实际上也是为了方便打仗,方便自己干成大事。
只是说,圣人有点太不在乎百姓了,为了完成他心里的志向,他完全不在意会死多少人,会有多少人挨饿等等。
而李渊之所以要这么上奏,当然也是跟刘炫所说的升官之法有关。
一方面是积极跟圣人靠拢,得到圣人的赏识,一方面是刺激那杨玄感,让他好好答谢自己.若论兼并土地,天下基本没有谁能跟杨玄感他们家比的。
杨素这个人,不可否认他的才能,他的功劳,但是他的为人,也实在是跟圣人很相配。
他的贪婪,那是几乎达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本身杨家就很富裕,因为他的功劳,战功等等,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可杨素并不满足于此,他在位期间,利用职权跟所有大臣们索贿,想要升迁的,想要发财的,想要提拔后生的,必须要给他行贿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的门庭如市,那是人来人往,光明正大的向他行贿。
可行贿还不够,这位仗着自己的权势,派遣自己的儿子,手下们,在关中乃至全国各地霸占耕地,庄园,商贾,住宅,无论是百姓的,是其他豪族的,是国家,都照占不误!
他在关中地区的产业多到不能计算,在全国各地都拥有极大的庄园,矿产,马场,他自己都算不清自己名下到底有多少产业。
对比杨素,杨玄感的名声就很好,他不贪婪,继承父亲的位置之后没有进行太多兼并活动。
但是,他也没有必要再去疯狂兼并了!他在关中的庄园连起来都比皇宫还要大了!这还要贪什么呢?
杨玄感上位之后,不断的去结交好友,用钱财开路,将那么多的权贵子弟都拉拢到自己身边,靠的就是他父亲留下的这大遗产。
因此,李渊的针对目标是相当明确的。
李渊现在并不惧怕得罪豪族了,按着新的想法,只需要结交一些值得结交的人,其余人完全无所谓,李渊在上书之后,又偷偷将这件事告知给了关中一些值得结交的友人,让他们做好应对准备。
李渊甚至能想到圣人看到奏表之后的心情,也大概能想到等圣人回到关中时会有多精彩的事情发生。
心情一好,李渊就将孩子们都给召过来,一起吃饭,除了李秀宁身体不适,其余几个娃都来了。
李渊坐在上位,那是意气风发。
只要计划不出纰漏,明年,自己必定是能入朝的,就是直接上任要位也不是不敢想,那赵元淑不过是上书奉承了一下,就能升上去,自己又为何不能呢?
他吃了些酒,又看向面前的几个娃娃,更是得意。
自己的教导果真成功!
这几个孩子都很成器。
老大在这些时日里先后参与了招募和分发矿产的事情,都做的颇为出色,身边又聚集了许多名门子弟,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如此下去,年轻的勋贵子弟里,应该没有人能与他争锋!
老二在鹰扬府的表现格外出色,柴绍几次都跟自己称赞他的天赋,他这个年纪,甚至跟鹰扬府里的一些老军士称兄道弟,李渊可太清楚那帮人是什么德性了,老二这年纪,能做到这个,真的是比他大哥都要强!
至于老三,这不必多说,乖巧懂事,心地善良
老四嗯,这酒还是挺不错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