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本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轰炸(2/2)
但估计也就是把人员安全运回去,回到基地后这艘飞艇肯定是得报废了。
“防空炮威胁太大了,保持3000米高度、慢慢校射投弹,轮流投弹!”凯塞林语气急切地调整了命令,他作为空军将领的潜在天赋,也算是在这一战中才渐渐显露、发掘出来。
高度拉高到近3000米,命中率比1000米时陡然下降了非常多。原本炸直径10米的地面目标,能够有三成命中率,如今直接降低到了个位数百分比。
最后又补了5艘飞艇的10枚超重磅炸弹、40几枚校射小炸弹,才算是彻底炸烂了最后那座岸防炮台,顺便还炸毁了一些中小型岸防设施。
轰炸的过程中,露沙人的战斗侦察机也有陆续赶到战场,陆陆续续也有20来架。
所有战斗机都用后座机枪对着高空疯狂扫射,不过不到2000米的升限、加上重机枪本身的仰射射程,都不足以对已经爬到3000米的飞艇造成任何伤害。
倒是飞艇居高临下用机枪朝3架露沙人的战斗侦察机被击落了。
“已经投弹完毕的飞艇全部返航,没有投弹的飞艇集结,保持3000米高度,前往敖德萨港!”凯塞林确认所有有威胁的岸防设施全部被处理掉了,便果断下令艇队转向正北方,直扑港区用剩余的炸弹扩大战果。
至于尼古拉耶夫港那边,今天是没机会去了,还是安心炸炸敖德萨港吧。
一番紧急统计后,确认已经有11艘飞艇用完了炸弹。其中2艘被毁伤,1艘是凯塞林自己搭乘的指挥艇,需要留在战场指挥,剩下8艘就全部选择了直接返航。
而凯塞林就带着20艘飞艇、其中19艘有炸弹,朝着敖德萨港而去,20分钟后飞临了港区上空。
此时距离空袭开始,已经过去快1小时了,港区里不少船已经开始紧急烧锅炉。
但大型战舰的蒸汽锅炉蒸汽压力上升没那么快,绝大多数船还是处在动弹不得的状态下。
“港区肯定还有防空炮,而且敌人的战斗侦察机一直在监视我们,注意保持高度!经过刚才的实战测算,我发现露沙人的防空炮和战斗机仰射机枪,极限射高似乎不会超过2600米。
14至20号飞艇,分别保持2600、2700、2800米高度,悬停瞄准投弹!如果发现敌军反击威胁,就立刻拉高高度!”
凯塞林通过飞艇的无线电台彼此联络,传达着精确的命令。德玛尼亚军官和艇员们严格执行命令的军纪也终于发挥作用了,大家都很信任长官刚才实战观测到的经验数据,准备再试一次。
飞艇的时代很快就要过去了,大家都能感受到随着战争的进行,敌人的防空火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强。
或许这次的极限施压还会产生少量损失,但只要能验证实战数据,为后续的战友摸索出相对可靠的攻击经验,一切就是值得的!
能额外降低三四百米投弹高度也好,说不定命中率就能比原基础值提升两三成。
第一批6艘飞艇各自寻找目标、飞临上空,在平均2700米的高度陆续投下校射用的小炸弹。
这个高度上,炸弹需要将近半分钟才能落到地面,不过最终的落地速度也会快得多,接近秒速200米。
这已经比大部分榴弹炮的末端存速还高了,穿甲能力不容小觑,只是仍然远低于加农炮弹的末段存速。
炸弹的延时引信也在战斗前就被统一设置为0.3秒,只要能够穿甲,0.3秒足够炸弹穿到军舰内部深处再起爆。
如雨的小炸弹,很快就笼罩了相当大一片敖德萨港区。
……
“快把船开起来!敌人在我们头顶上扔炸弹呢!把所有隔离阀全部闭上,确保所有蒸汽输给轮机舱!”
凯塞林中校脚下的敖德萨港区内,好多露沙战舰的指挥官,此刻都在这般声嘶力竭地命令着。
无数水兵手忙脚乱地操作着机械,把原本正常启动时需要分配给转舵机构、炮塔旋转机构、泵水机构的蒸汽压力,全部通过关闭隔离阀截留了。
尽量把每一丝一毫的蒸汽,都省给主机用,只求主机尽快达到让军舰开起来所需的最低动力。
哪怕船开起来之后,暂时没法转舵,没法转炮塔,只能直来直去横冲直撞,也在所不惜。
可惜,能够动起来的船,终究只是占了少数,而且往往是小船,还不怎么吸引火力。
港区内目标最明显的,就是“圣叶夫斯塔菲级”战列舰的2号舰“圣约翰号”。
别看这只是一级前无畏舰,但因为当年露沙财政的亏空、这两艘船分别在1904/05年开工后,就遇上了1905年的露沙内部乱局、最后拖到斯托雷平出来改革,才稳住危局,重新施工。以至于这两艘船都是1911年才彻底竣工。
而这两艘船竣工时,距离无畏舰诞生都已经6年了。露沙海军高层也知道,继续把这两条船按原方案造完没什么意义,所以在这6年里,大改过一次设计方案。
最终,“圣叶夫斯塔菲级”入役时,主炮已经改了和新的无畏舰一模一样的305毫米40倍径新式火炮,火控系统也改用了新式无畏舰的火控。只是动力和主炮数量方面,仍然是前无畏舰的,因为底子层面的东西没法升级。
换言之,这是一级“只有4门主炮、但火炮威力和精度都与无畏舰无异的前无畏舰”。如果两艘加起来的话,凑出8门主炮,基本上也相当于一艘完全体无畏舰的战力了,无非开得慢一点(如下图)。
去年大战刚开打后不久,露沙人为了掐断奥斯曼军队高加索前线的海路补给,就派出两艘“圣叶夫斯塔菲级”前往黑海东南岸、炮击奥斯曼港口特拉布宗。还在返程的时候,和前来支援的德系战巡“戈本号”交手了。
“圣叶夫斯塔菲级”2打1群殴“戈本号”,合力命中了“戈本号”1炮,“戈本号”也反击命中了“圣约翰号”3炮,双方各自受损回家修理。
由此可见,“圣叶夫斯塔菲级”的抗打击能力还是不错的,至少被新式280炮命中3炮还能开回来。
如今“圣约翰号”经过半年多的修理,刚刚才修得差不多。为了不占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船坞,所以把底子的问题修好后,就拉到敖德萨这边来,不进干船坞继续修,谁知就遭遇了轰炸。
别的船都好跑,唯独这条还在修的船是绝对跑不了的。哪怕德玛尼亚人拉高到2700米投弹,只要慢慢校准,总能炸中。
凯塞林中校分出了6艘飞艇、集中12枚2000公斤航弹,专门对付这条“最强前无畏”,最终仍然有1枚2000公斤航弹直接命中、另有2枚分别在20米和50米的距离上近失。
那些近失弹各自撕开了相当一部分水下装甲,让海水汹涌灌入。而直接命中的那枚炸弹,更是直接穿透了三层甲板,在军舰下层轮机舱内爆炸,把蒸汽轮机和一部分锅炉直接彻底炸毁。
也亏得这船是还在最后维修阶段,所以船上没装弹药也没升锅炉,没有任何可以殉爆的东西。但不管怎么说,这艘船算是彻底炸废了,再也不需要修了。
跟直接沉没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只是在于没有死多少水兵,倒是死伤了几百名当时正在维修的工人。另外,这船毕竟是在维修泊位上被炸废的,好歹还能回收废钢用。
干掉了“圣约翰号”后,敖德萨港内再没有足够大的目标,值得飞艇群起围殴。
剩下13艘依然有炸弹的飞艇,尤其是那10艘每艘装了6枚500公斤炸弹的飞艇,都开始对着各种小目标胡乱轰炸。
整个过程中,地面的防空炮和侦查战斗机也在不断开火还击。
其中1艘飞艇降低到2600米左右高度投弹时,差点儿就被防空炮弹的最大射高空爆余波重创,幸好最终也只是被一些弹片划伤了几个气囊。那艘飞艇也赶紧胡乱丢光所有炸弹,立刻爬升高度。
其他飞艇见状,也拉回至少2800米确保绝对安全。
整个过程中,凯塞林中校始终躲在4000米的高空俯瞰全局、指挥控场。激战之际,他也发现了露沙人防守的一个漏洞:
“露沙人的防空炮,好像分布在港区的四片阵地上,一共也只有16门炮这么大一个敖德萨港,就靠16门炮防御,也太弱了吧……”
他忽然灵光一闪,就想到指挥其中8艘原本还载着大量50公斤一枚校射用小炸弹的飞艇,把这些小炸弹留给高炮阵地。
各艇立刻意识到这个主意的绝妙所在,纷纷爬到3000多米,然后来到高炮阵地正上方,先校射,确认大差不差后,就开始天女散,一下子撒十几颗下去。
每一个高炮连阵地,至少都分到了30枚小炸弹,4个连总计16门高炮,不说全部炸毁,至少也是毁伤大半,而且阵地上的高炮兵几乎全部死伤,幸存的也都是提前抱头鼠窜当了逃兵才活下来的。
“已经清除敌高炮威胁!剩余还有弹药的飞艇,尝试降低到2400米投弹,测试敌军战斗侦察机的拦截极限!也尽量争取更高的投弹精度!”凯塞林得意而果决地下令,其余还有炸弹的飞艇也严格执行了他的命令。
一枚枚炸弹落在港区,落在泊位上,因为高度又下降了一些,精度也重新拉回来一些。
1艘“卡古尔级”万吨装甲巡洋舰,最终遭到了剩余2000公斤航弹的集火,被直接命中1枚,当场炸断成两截。
2艘“普隆尼特级”布雷巡洋舰,则被500公斤航弹雨照顾到了。
因为这些布雷巡洋舰都是薄皮大馅、每艘都处在战备状态下、水雷舱里各装了400枚之多的水雷!
结果被航弹炸伤之后,爆破的碎片威力,免不了就到处乱穿,最终引发了水雷殉爆。
400颗水雷在船舱里自爆,那威力不仅把“普隆尼特级”彻底炸成了碎钢渣,甚至还波及炸沉了旁边的2艘“诺维克级”大型驱逐舰,并轻伤数艘“裴多尼斯级”。
最后剩下那些50公斤小炸弹,也炸沉了1艘“诺维克级”驱逐舰,并且把4艘“裴多尼斯级”补刀了。
当凯塞林的飞艇队投完全部炸弹时,最终总计取得了如下战果:
炸毁3座双联装305毫米岸防炮装甲炮塔,炸毁多座240至150毫米岸防副炮;
炸毁1艘“前无畏巅峰境界”的战列舰(“圣叶夫斯塔菲级”的“圣约翰号”);
炸沉1艘万吨装甲巡洋舰(“卡古尔级”);
炸沉2艘布雷型防护巡洋舰(“普隆尼特级”);
炸沉7艘驱逐舰(3艘“诺维克级”、4艘“裴多尼斯级”)
而且“普隆尼特级”布雷巡洋舰还是黑海舰队执行布雷任务的主力,是专门设计的特化型巡洋舰,就造了这么两艘。
现在全部被炸沉,露沙人后续想在战役期间重新紧急布雷、补防,也非常困难了。这也为施佩将军后续的海上行动扫清了不少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