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 第135章 本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轰炸

第135章 本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轰炸(1/2)

目录

第135章本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轰炸

两个小时后,凌晨5点10分。

敖德萨港以南15公里的某处无名海角。

露沙海军少校维塔利,正和往常一样,在炮台指挥官的值班室里睡大觉。

昨晚他甚至还就着肥猪肉和酸黄瓜干了大半瓶伏特加,最后没喝完就倒了。

他手下的士兵,也都无比懈怠。虽说理论上需要轮流值夜,观察海面上有没有敌舰出现、是否会威胁敖德萨港,但绝大多数士兵都选择了在岗位上睡大觉。

战争开始快一年了,奥斯曼海军都没敢摸到敖德萨周边过,这里的水雷阵也只有露沙海军自己知道哪里有安全航道,外人乱闯就是找死。

虽然初夏的时候,敖德萨州周边也感受到了战火的冲击,隔壁的比萨拉比亚地区,被德玛尼亚军队攻占了一些土地。但随后战事就消停了,这里距离前线还有差不多200公里,大家紧张了一阵后,很快又恢复了常态。

在如今这个年代,200公里足够让大后方的将士懈怠摆烂了。

……

“真是太懈怠了,早知道就不派那么多飞艇来敖德萨这边,应该提前分一些去尼古拉耶夫方向。防备这么松懈,完全没有战斗侦察机升空巡逻,这几个目标,简直就是等着我们慢慢收拾的。

可惜,等这批炸弹落下去之后,附近的敌人就都警觉了,再想慢慢瞄准了偷,就没那么好的机会了。”

一艘150多米长的飞艇上,阿尔伯特.凯塞林中校通过轰炸瞄准镜观察了地面的情况后,忍不住如是感慨。

露沙人对空袭的戒心,真是比布列颠尼亚人还要低很多。后方地区普遍没有对空警戒哨,港口附近没有常态化的侦察机升空巡逻——也可能是现在天才刚蒙蒙亮,还没到露沙飞行员出动的点。

既然如此,凯塞林中校也就不客气了,他好整以暇地命令所有飞艇分成三组,先派出三艘飞临目标炮台正上方、慢慢校准预瞄,尽量让最初几枚校射小炸弹就丢得准一点。

还有几艘飞艇,则各自去寻找其他中小口径炮塔作为目标,也用小炸弹先洗一遍,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而正对着那3座305毫米装甲炮塔的飞艇,则要等校射的小炸弹精确落到炮台正上方后,再投掷2000公斤的重磅航弹。

今天这次航行,大部分飞艇仍然是悬挂2枚2000公斤航弹,外加20枚50公斤级的校射炸弹。也有一小半飞艇改挂了1枚2000公斤航弹、和6枚500公斤航弹。

前者是为了确保有足够的火力摧毁地面要塞,后者则是顺带着搂草打兔子,看看一会儿能不能轰掉一些港区里停着的船。

只装2枚2000公斤航弹的话,攻击次数太少了,万一没瞄准就白跑了。6枚500公斤航弹,命中概率大一些。而且这个时代的军舰,普遍没有太强的水平防护,500公斤的航弹已经可以确保砸穿一切甲板装甲和穹甲、钻进舰体内部爆炸。

3艘飞艇晃晃悠悠从3000米高度逐步减速下降到1000米,最后几乎是在炮台上方微调悬停了,地面都没有发现异常。

天空中的云层也很配合,今天的雨云大多在20003000米之间,云层较高。所以飞艇一开始飞行的时候,根本不会被看见,到了要投弹时,降低高度,才会被地面发现。

而降低到2000米以下之后,就能及时观测地面目标了,瞄准的视野一点都不受影响。要不怎么说工夫全在准备阶段呢,为了凑一个适合空袭的好天气,多等几天也值了。

既然天时地利人和都如此配合,这第一波目标,凯塞林就当仁不让地收下了。

“进入悬停状态,投弹校射!”

50公斤一枚的小炸弹,最初以20秒每轮的速度,慢慢往下丢——炸弹落地需要的时间就超过15秒了,20秒也不过是给观测校准稍稍留出了34秒的余量罢了,便于微调位置。

“轰轰轰!”最初的三声校射小炸弹爆炸的声音,惊起了周遭至少一两公里内的瞌睡敌兵。

几十秒内,地面上就有一群如惊蛰的蚂蚁一般爬出来的露沙士兵,茫然而惶恐地看向天空。

……

“少校快醒醒,敌袭!是空袭!”

几名露沙军官火急火燎冲进指挥官的值班室,把刚刚吵醒还迷迷瞪瞪的维塔利少校从床上拽起来。

“怎么回事”

“德玛尼亚人的飞艇都飞到我们头顶上丢炸弹了!他们在轰炸岸防炮塔!”

维塔利少校闻言猛地拽起军帽往外冲,仓促间还踢碎了昨晚搁在床边尚未喝干净的伏特加瓶。

他了足足一两分钟,才来到一处适合对空观测的位置,而这一分半钟里,敌人至少已经校准微调了5轮小炸弹了。

炸弹的落点也在越来越接近装甲炮塔。

然而,正当维塔利少校抄起望远镜朝着天空看去时、还没等他看清飞艇的状况,远处的地面就传来一波剧烈的震动。

所有人都被震得跌坐在地,随后才听到炸弹爆炸的巨响——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可比声波快得多了。

“是传说中的2000公斤重磅航弹!快!呼叫战斗侦察机升空防空!所有机枪朝天自由开火!把新送到的防空炮拉出来!”

混乱当中,军官们试图组织没头苍蝇一般乱撞的士兵们全力防空,但足足过了好几分钟,才有零散的重机枪开始朝天乱射。

而就在这几分钟的时间差里,轰天巨响不断传来,最初的3艘飞艇已经投完了6枚2000公斤航弹,精准炸毁了2座双联装305岸防炮。还有一座也被近失弹炸坏了一些辅助设施。

只可惜弹药库并不在这些炮塔附近,也没法通过航空侦查定位地底下的弹药库具体坐标,轰炸始终没能造成殉爆。

……

“已确认摧毁两座双联装305岸防炮台!第3座也有损伤,但并无直接命中。另观测到数座240毫米炮台也已遭到摧毁,请指示!”

凯塞林中校的飞艇里,观测手在确认地面情况后,大声向指挥官汇报情况,请求指示是否要让其他后备飞艇补位、再次低空精确轰炸。

凯塞林对目前的战果已经挺满意了,6枚2000公斤炸弹,直接命中了2枚,这样的高精度,在飞艇轰炸中是很难的。要不是靠着低空飞行、悬停轰炸,根本做不到这样的战果。

而就在他犹豫时,他突然听到附近传来炮弹呼啸的声音。

“砰砰”的爆炸声,在空中陆续爆开。

凯塞林略一错愕,立刻反应过来:“放弃精确轰炸!爬升高度!敖德萨港有部署防空炮!到2000米以上高度再投弹,首先确保安全!”

防空炮这种武器,在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就已经有了,但当时主要是德玛尼亚一方才有,主要是用来打炮兵观测气球用的,所以讲究一个直瞄射击。

当时的高炮也没有定高引信,必须炮弹直接命中目标才会爆炸。或是等炮弹飞行的时间实在过久了、有一个兜底的延时引信,时间走完炮弹就凌空自爆。

不过这种引信一般是不能在战斗时临时调节延时长短的,而是一开始就统一设定好,只是为了防止炮弹动能耗竭后落地才爆炸、造成误伤。

世界大战刚爆发时,1914年协约一方基本都没防空炮,但进入1915后,渐渐就开始有防空炮了。到了下半年,防空炮的部署范围也开始广起来。

露沙人也有研发出76.2毫米的防空炮,但本质上来说,就只是把原有的76.2毫米野战炮改一个60度仰角的炮架,让炮可以朝天射击而已。炮弹还是原本的破片榴弹。

法兰克人今年刚造的防空炮,也是类似口径的,就用施耐德75毫米速射炮弄个大仰角版,其他什么都没变。

倒是布列颠尼亚人更追求射速,不但弄了3吋野战炮的大仰角版,还在弄2磅弹的“砰砰炮”。

此时此刻,凯塞林听到了防空炮的声音,立刻就反应过来,急令飞艇队拉升高度。

3吋级短管防空炮的射程,足以覆盖两千多米高度的空域,也足以够到这个时代所有的飞机。只不过飞机速度较快,目标又小,3吋炮射击频率较慢,防空效率才显得低下。

而飞艇速度慢,目标又太大,只要进入防空炮射程,基本就完了。飞艇全靠升限更高,直接升到3000米,让防空炮即使瞄准了也够不着。

所有飞艇立刻开始爬升,但这个过程中,还是被地面的少数几门防空炮蒙到了一两炮。

一艘刚刚丢完炸弹、炸毁了一座岸防炮塔的飞艇,被一枚76.2毫米炮弹直接命中,艇身直接就炸断了。

“快跳伞!”凯塞林远远看到袍泽被击中,也是捏了一把汗。他一边催促自己的飞艇继续爬升,一边内心默默祈祷,希望袍泽能跳伞。

几秒钟后,他终于看到那艘即将坠毁飞艇的吊舱里,飞出来十几个黑点,随后打开了白色的伞。

好在那艘飞艇本就丢光炸弹、打算返航了,所以飞艇的航向是朝南的,在逐渐远离敖德萨港。

敖德萨南郊的这些炮台、本来距离德涅斯特河河口也就20公里,加上飞艇已经往回飞了几公里,还有些惯性,士兵跳伞后,应该能远离驻防地带,或许能飘到德涅斯特河的河口泻湖地区,暂时隐藏起来,等待随后登陆部队的救援——

凯塞林是知道鲁路修长官的后续计划的,知道只要飞艇部队这边轰炸得手,破坏了炮台,数小时后,挂着奥斯曼旗的舰队就会赶来。

如果舰队还能顺利压制住露沙人的黑海舰队,第三步的登陆行动才会正式执行。

跳伞的飞艇艇员只要能落地后躲藏个半天时间,就有可能被登陆的友军接应救走。

不过眼下这些都不重要了,如何继续完成任务才是关键。

炸毁岸防炮台是当下最首要的任务,必须确保尽量、彻底摧毁。

如今已经有6艘飞艇丢完了炸弹,剩下的飞艇也都拉高了高度。拉高的过程中,又有一艘飞艇被防空炮击中了尾部。幸好炮弹并没有直接爆炸,而是打穿了舵面后,又飞了几十米才炸开,这才只是把这艘飞艇炸成重创、勉强还能往回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