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打不倒的“小强”,就是我苏东坡(2/2)
苏轼瘦得只剩皮包骨,夜里听见老鼠啃东西的声音,都觉得是来索命的。
他偷偷藏了点药,想着实在熬不过去就自我了断算了,已经没指望能活着出去了。
可没想到,来为苏轼求情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就连已经退隐的王安石都出来给苏轼求情。
况且,宋太祖曾经说过:“不得杀士大夫。”
苏轼这才逃过一劫。
但是出狱之后,苏轼还是被一撸到底。
他被贬谪到了鸟不拉屎的湖北黄州,还带着“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的罪名,等于被软禁在黄州。
这是多么的残忍。
可是,苏轼他不仅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反而还说出了一句千古名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那会儿,
他其实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还是黄州知州徐君猷欣赏他的才华,把江边的临皋亭借给他住。
但那房子漏雨,一到下雨天就跟水帘洞一样。
可苏轼在搬进第一天,还是笑道:“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
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
朋友看着他的窘迫,以及身上打满补丁的衣服,本想安慰几句,却被他这通话说得笑出了声。
一生要强的人啊,即便落魄时,也绝不低头。
因为穷,苏轼吃不起羊肉,只能吃穷人都不屑于吃的猪肉。
但是他却愣是用这没人要的猪肉,做出了一道千古名菜“东坡肉”。
然后他还对人说:“有钱的不肯吃,没钱的不会吃,也就我能做出这味道。”
后来这菜就成了“东坡肉”,传遍了黄州。
没酒喝,苏轼就自己学造酒。
用蜂蜜和糯米发酵制酒,虽然有时候酿出来的酒有些发酸,他也不嫌弃,还起了个名字叫“东坡蜜酒”。
衣服旧了,他就改样式,把帽子的帽檐加宽,既能挡太阳又能遮雨。
没想到后来满城的文人都学着做,又成了“东坡帽”。
钱花光了,他就在城东找了块没人要的荒地。
那里的地非常贫瘠,全是石头。
他就戴着自己做的帽子,拿着锄头翻地,种上麦子和蔬菜。
累了就坐在田埂上歇着,顺便给自己起了个号叫“东坡居士”。
后来他在地里盖了间草房,种上竹子、种上梅花。
冬天落雪的时候,竟然意外的好看,于是又取了个名字叫“雪堂”。
他在雪堂里画枯木怪石,写《寒食帖》,日子过得潇洒而惬意。
没事干,他就跟隔壁的老农聊天,嗑着瓜子讲鬼故事。
他吃到卖饼老太做的酥饼,问名字,老太说没名字,他就说:“这饼这么酥,就叫‘为甚酥’吧。”
喝到店家掺了水的酒,他也不生气,笑称“错放水”。
黄州城外有个非常有名的地点,叫做赤壁。
他第一次去赤壁,就写了一首《念奴娇·赤壁》。
心情好了,约朋友再去赤壁玩的时候,又写下一篇《赤壁赋》。
晚上睡不着觉,于是自己一个人又跑去赤壁,再再写一篇《后赤壁赋》。
结果,这三篇都成了千古名篇,妥妥把穷日子过成了人间天堂。
老苏拉开背包,从里面翻出了“新手大礼包”附赠的平板电脑。
一边熟练的开机,打开提前下载好的电影,一边喃喃自语道:
“‘苦中作乐’,说的就是我吧。”
“有了玄臻真君,有了那一群有趣的‘小伙伴’,以后的日子,还精彩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