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重生八零:我靠预知发家了 > 第 130 章 南下取经

第 130 章 南下取经(1/2)

目录

屋里三个孩子已经睡下。沈秀兰轻手轻脚走到里屋,看见女儿叶妍搂着哥哥的胳膊睡得正香,这才稍稍安心。

叶昭在厨房热汤,沈秀兰坐在桌边清点今天的营业额。

纸币和硬币铺了半张桌子,她却有些心不在焉,不时望向窗外。

“明天我去局里备案。”叶昭把热好的羊肉汤端过来,又拿出两个馒头,“这几天让老张他们晚上来接你下班。”

沈秀兰用筷子搅着汤里的粉丝,热气熏着她的眼睛:“备案是要备的,但不能老是麻烦别人,我想着,是不是该养条狗?”

叶昭咬馒头的动作停了一下:“狗好,明儿我去寻摸一条狼狗。另外,”他从警服内兜掏出个小本子,“我找了三个战友,从明天开始每晚轮流在附近巡逻,都是信得过的人。”

沈秀兰低头喝汤,热汤下肚才感觉暖和了些。

她看着丈夫警服肩章上的积雪慢慢融化,形成深色的水渍。

“是因为煤矿的案子?”她轻声问。

叶昭没有立即回答。他吃完最后一口馒头,把碗筷收拾好,这才开口:“李文博那边狗急跳墙了。今天我们发现施工记录确实被改动过,赵德柱突然请了病假。”

沈秀兰想起那个总眯着眼睛笑的赵干事,轻轻叹了口气。

她起身从抽屉里取出纸笔:“明天我去买几个铃铛,在院墙上拉几道线,还要多配几把钥匙给街坊,万一有事也好有个照应。”

叶昭看着她写字时认真的侧脸,嘴角微微上扬:“你倒是比我想得周到。”

“吃过亏的人,自然要想得多些。”沈秀兰头也不抬,继续写着需要采购的物品清单,“还得给孩子们准备些防身的东西。”

“防身的东西我来准备。”叶昭拿过她手中的笔,“每人一个哨子,有事就吹响。”

夜深了,沈秀兰却睡不着。她听着身边丈夫均匀的呼吸声,轻轻起身走到窗前。

月光照在院墙上,那些红漆字迹像一道伤疤。

她忽然看见对面屋脊上有个人影闪过,立即屏住呼吸。

但定睛一看,又什么都没有,只有树枝在风中摇曳的影子。

“看什么呢?”叶昭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不知何时也醒了,警服已经穿得整整齐齐。

“好像有人在对面的屋顶上。”沈秀兰压低声音。

叶昭轻轻拉开窗帘一角,仔细观察了片刻:“是周大哥,我战友,今晚他值第一班。”

沈秀兰这才松了口气,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她转身从衣柜里找出最厚实的棉被:“这么冷的天,让人家在外头挨冻怎么行?把这床被子送去吧。”

叶昭接过被子,嘴角扬起淡淡的弧度:“周大哥在部队时是侦察兵,零下二十度都能潜伏一整天,不过你这被子,他肯定喜欢。”

望着丈夫抱着被子悄悄出门的背影,沈秀兰忽然觉得眼眶发热。

她走到厨房,生火熬了一锅姜汤,又找出几个玻璃瓶灌满。

凌晨三点,叶昭带回一个满脸胡茬的中年男子。

周大哥搓着冻红的手,笑得腼腆:“弟妹太客气了,这被子真暖和。”

沈秀兰递上热姜汤:“辛苦您了,这么冷的天还为我们守夜。”

“应该的。”周大哥喝了一大口姜汤,满足地哈出白气,“叶昭是我过命的兄弟,他的事就是我的事。你们放心睡,有我在,一只野猫都别想溜进来。”

送走周大哥后,叶昭开始检查所有的门窗。他拿来工具,在每扇窗户外都加了一道插销,又给院门换了更结实的锁。

沈秀兰也没闲着,她找出针线盒,开始在每个孩子的外套内里缝暗袋,准备往里放哨子和写有地址的小纸条。

天快亮时,夫妻俩终于忙完。叶昭看着妻子熟练的针线活,忽然开口:“等这个案子结了,我请年假带你们去北戴河看看海。”

沈秀兰抬头,看见丈夫眼里藏着歉疚,针尖不小心刺到了手指。

她把渗血的手指含在嘴里,含糊不清地说:“好,等春天来了,咱们去看海。”

天刚蒙蒙亮,沈秀竹就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军绿色挎包站在广州流花服装市场门口。

她手里紧紧攥着从姐姐那里得来的锦成行的面料样本,另一只手拿着本翻得起毛的港台时装杂志。

市场里人声鼎沸,各地口音交织在一起。沈秀竹深吸一口气,挤进熙攘的人流中。

她在一家摊位前停住脚步,小心翼翼地取出藏蓝色化纤丝绒样本。

“阿姨,这种料子现在好卖吗?”

摊主是个精瘦的广东女人,她接过料子搓了搓:“靓女,这个质量不错哦,你要多少?我这里有现货。”

沈秀竹摇摇头,又从挎包里掏出另外两种样品:“我想看看各种价位的丝绒料子,最好能保色耐穿的。”

女摊主眼睛一亮,拉着她往摊位后面走:“来来来,我给你看看最新到的货,从台湾过来的,保证不掉色。”

半个小时后,沈秀竹抱着五六种样品走出摊位。

她在小本子上仔细记录。

走到市场深处,她被一阵缝纫机的声音吸引。

透过铁门缝隙,看见十几个女工正在埋头车衣服。

一个穿着时髦的年轻人注意到她,走了出来。

“找谁啊?”

沈秀竹连忙举起手中的杂志:“我想问问,这样的款式能定做吗?”

年轻人翻看杂志,眉毛一挑:“港版最新款?我们可以做,但要收版费。”

他带着沈秀竹参观车间,指着正在缝制的连衣裙:“这些都是出口的,你看这个领口处理,和内地做法不一样的。”

沈秀竹仔细观察,发现确实如此。她掏出笔记本,认真记下。

中午她在市场角落吃盒饭时,遇到几个同样来考察的外地人。

其中一个杭州来的姑娘看她手里的杂志,主动搭话:“你也喜欢这个款式?我在香港亲戚家见过类似的。”

两人聊得起劲,杭州姑娘告诉她:“广州这边代工厂多,但要找质量好的得去东莞看看。”

沈秀竹想了想,晚上回到招待所,她给BJ拨电话。听着电话那头的忙音,她搓了搓冻僵的手指,第三次重拨。

“姐,是我。”听到姐姐的声音,她语气轻快起来,“今天看到好多新样式,南方的衣服和咱们北方真不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