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试镜(1/2)
他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径去抵达那个内核。
回到酒店,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摊开小林发来的小北人物小传,内容与他记忆中的并无二致。
他拿出笔记本,但这次,他没有像新手那样逐字逐句分析,而是快速地在纸上勾勒出几个关键词:“困兽”、“守护”、“无声的呐喊”、“尘垢下的光亮”。
他看过原片,知道哪些细节最能打动人——那双沉默却蕴含风暴的眼睛,那些细微的肢体语言,那种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却又深陷其中的疏离感。
他不需要从头开始摸索,他要做的是精准的复现与融入个人特质的转化。
他对着镜子,尝试几个关键的眼神:被生活重压下的麻木,看到陈念时那一丝微光,保护他人时的故作凶狠,独自一人时的脆弱。这些眼神转换,他做得迅速而准确,仿佛早已演练过千百遍。
接着是肢体语言。
他练习贴墙根走路时那种节省能量的疲惫感,练习打架时那种不要命的狠劲与下意识的防护,练习递东西时那种想要触碰又缩回手的自卑与克制。
每一个动作,他都力求精准,直达角色本质。
凌晨三点,他翻出手机,给助理发了条消息:“你有没有洗得发白的旧连帽衫?要袖口磨损、领口松的那种,我明天试镜用。”
助理很快回复:“有一件,我现在给你送过去?”“不用,明早带给我就行。”
挂了电话,他将脑海中的要点过了一遍又一遍。
于他而言,这不是一场未知的冒险,而是一次已知答案的验证。
他需要做的,就是冷静而完美地将那个答案呈现出来。
7月14日中午十二点,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风裹着潮气扑过来,混着远处火锅店飘来的麻辣味和江水的腥气。
沈复穿着简单的白T恤和牛仔裤,脸上戴着墨镜,神情平静。
他手里只拎着一个简单的行李袋,里面装着那件旧连帽衫和他的笔记。
刚走出航站楼,就看到一个穿浅灰色休闲装的年轻男生举着“沈复老师”的牌子迎上来:“沈复老师您好,我是曾导的助理小林,车就在外面,大概二十分钟能到剧组。”
“麻烦你了。”沈复点头致意,语气平淡。
上车后,小林递过来文件夹:“沈复老师,这是试戏场景草图和实景照片。曾导特意嘱咐给您的。”
沈复接过,打开翻阅。草图标注细致,实景照片里的红砖墙、青苔、积水、小广告,都与他记忆中和研究过的重庆巷弄无异。
他快速浏览完毕,合上文件夹:“谢谢,很详细。”
“曾导说您注重细节,这些肯定能帮到您。”小林一边开车一边说,“您看起来一点都不紧张。”
沈复看向窗外飞逝的山城街景:“做好该做的准备就行。”
他的目光掠过那些依山而建的楼房、狭窄的梯坎、忙碌的小摊贩,眼神里是一种观察者的冷静,而非新奇或忐忑。
二十分钟后,车子停在一条小巷口。
蓝色帐篷围出的临时工作区里,工作人员忙碌着。
小林引着沈复走进帐篷。
曾国祥导演正坐在折叠椅上与副导演低声讨论,周东雨则坐在一旁低头看手机。
看到沈复进来,周东雨率先抬起头,露出笑容:“沈复,你好!”
“冬雨姐,你好。”沈复礼貌地点头打招呼。
曾国祥也站起身,打量了一下沈复。
眼前的年轻人神色太过平静,甚至显得有些淡漠,与他印象中那些接到试镜通知后或兴奋或紧张的演员截然不同。
这让他微微有些意外,甚至闪过一丝疑虑——这样的状态,能演好小北那个炽烈又隐忍的角色吗?
“沈复老师,欢迎。我们先聊聊你对小北的理解?”曾国祥示意他坐下。
沈复坐下,语气平稳地开口,没有翻看笔记,仿佛一切早已了然于胸:“小北,17岁,底层挣扎,像困兽。他用凶狠伪装害怕,用冷漠保护柔软。
他对陈念的感情,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看到了同样被命运挤压的生命,产生了守护的本能。
他的动作姿态应该充满防御性和疲惫感,眼神则要有一种未被磨灭的原始生命力。”
他的分析精准、冷静,直指核心,没有过多情绪渲染,却句句切中要害。
曾国祥眼中的疑虑稍减,多了几分探究:“看来你做过功课。那待会儿试戏,就按你的理解来。”
“好。”沈复简短的回应。
化妆师过来简单给他做了些调整,让肤色显得更暗沉粗糙些。
沈复换上那件旧连帽衫,衣服略大,套在他身上更显出一种落拓和孤寂。
他拉低帽檐,再抬头时,整个人的气场瞬间变了。
之前的冷静淡漠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紧绷的、警觉的,仿佛随时准备攻击或逃跑的状态。
他的脊背微弓,肩膀内收,眼神从帽檐下望出来,带着一种混合了麻木、警惕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脆弱的复杂质感。
试戏的片段是陈念被欺负,小北出手解围的那场。
沈复贴着小巷的墙根走,脚步落得很轻,却带着一种长期疲惫的拖沓感。
看到“被围堵的陈念”(周东雨饰演)时,他停住脚步,身体下意识地更紧地贴向墙壁,那是长期躲避危险形成的本能。
他的眼神在那一刻有细微的变化,从麻木到聚焦,再到一种被触怒的阴沉。
他走上前,动作不算快,却带着一股豁出去的狠劲。
挡在陈念身前时,他的身体语言是防御性的,肩膀耸起,拳头攥紧,但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暴露了那狠劲下的虚张声势和紧张。
“你们干嘛?”他开口,声音压得低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音,不是害怕,更像是一种长期不与人交流的沙涩,和强撑出来的凶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