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六零:原始森林任我行 > 第463章 每日收入

第463章 每日收入(2/2)

目录

新添的蕨菜炒腊肉(八块一盘)被抢着点,脆嫩的蕨菜裹着油香,配米饭能多吃两碗。

最俏的是秋沙鸭,白切一只三十块,当日卖了二十只,鸭皮脆得像薄纸,蘸着姜蓉酱吃,连洋人都竖起大拇指。单日流水三千二百港币。

铜锣湾店的橱窗最勾人。卤蟒蛇肉切得透亮,三十五块一斤,洋人举着刀叉吃得眯眼,一上午就销了十斤,说“比牛排有嚼劲”;刘师傅的蜜汁烤野兔(二十块一只)烤得油亮,表皮脆得能咬出响,孩子们攥着铜板在烤架旁打转:“师傅,多刷点蜂蜜!”香椿拌豆腐(五块一盘)配着隔壁酒行的米酒,街坊们坐满露天茶座,三角梅的花瓣落在酒杯里,连风都带着清甜。

缅甸小头鳖炖山珍(五十块一锅)被商行老板包了五锅,汤色清亮如琥珀,“这汤得用老井的水才鲜”,老陈师傅在灶台后擦着手笑。当日流水四千五百港币。

九龙塘店的老井边最暖。古井野鸡汤(二十块一锅)炖了三十锅,街坊端着保温桶来打汤,说“给娃补补身子”;周师傅的卤野猪肉(六块一两)切得薄如纸,配着白粥卖了五十斤,咸香里带着点回甜,晨练的老者总说“就好这口”。

新上的油炸蕨菜(四块一盘)成了孩童的零嘴,金黄酥脆,嚼着咯吱响。二楼包间的“山珍全家福”(八十块一桌)摆着秋沙鸭、小头鳖、野蘑菇,一家人围坐一桌,汤锅里咕嘟冒泡,连咿呀学语的娃娃都举着小调羹要喝汤。当日流水三千三百港币。

三家店开业当天总销售额加起来,竟有一万一千港币。

收摊时,老陈师傅累得直捶腰,看着案台上堆成小山的空碗,忽然笑了:“明日得把地窖里的干香椿也搬出来,街坊说这口春味最念想,配着野猪肉炒,香得能掀翻屋顶。”

暮色里,赵国强站在尖沙咀店的巷口,看伙计们擦洗案台,铜秤的影子被路灯拉得老长。

林经理递来当日总账,纸张边缘沾着鸭油:“赵老板,光小头鳖就卖了三千多块,洋人说从没吃过这么鲜的,还问能不能预定下周的。”

“自然能。”赵国强望着远处码头的灯火,嘴角噙着一丝笑意,“往后每家饭店每天两只小头鳖,都在两百斤上下;十七间肉铺,每间每天也得保证一只。

至于蕨菜、香椿、各色蘑菇,包括松茸,尽管敞开了用,供应管够。”

他这话可不是吹牛。神鼎空间作为一个小世界,里头藏着的山珍海味,多到数不清。

早年从缅甸抓来的小头鳖,在空间里繁衍生息,因无天敌侵扰,又沾了空间里“十年才抵外界一年”的光阴红利,如今已繁衍出成千上万只,而且以后只会越来越多,随便一抓就是两百斤以上的大家伙。

从前空间里有几只金雕,但它们对这硬壳家伙不感兴趣,如今金雕早成了外界村民的“搬运工”,更加不会对他们构成威胁了。

赵国强心里早有盘算:饭店里还要添些稀罕物——狼肉、熊肉、虎肉……甚至犀牛肉、斑马肉,非洲草原上的角马、野水牛、羚羊,空间里都养得肥硕。

他已让林经理挂出“野味预定”的牌子,引得食客频频打听。

为了供足香椿,他在空间里特意辟出几片坡地,按不同时间栽种,保证每天都有带着露水的嫩芽可摘;

至于蘑菇、木耳,更是堆得像小山,清晨采下时还带着松针的清香。

夜风卷着饭菜的余温掠过街角,这1962年的香港,不过是他铺开的第一块画布,更多滋味,还在后头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