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辛已新年(1/2)
农历辛巳年正月初一,是1941年1月27日,该年因闰六月共384天?。
此时的燕京地区有“踩岁”传统,就是将芝麻秆撒于地面,全家踩碎以谐音“碎”祈求“岁岁平安”,同时借芝麻秆象征“节节高升”?。
立春时间可通过“银盘子”歌诀推算,1941年口诀为“辛巳乙亥初九马,前六金蝉龙猴打”?。
而沪上因为倭寇的入侵,普通百姓的生活痛苦,无力度过这个辛酸的春节。
而此时的雾都,作为战时首都,节日氛围与抗战主题紧密交织,?春节期间劳军游行与募捐活动?。
如正月初二至初三,雾都各区举行“歌咏大会”和“出钱劳军扩大宣传会”,郭沫若等号召民众“有钱出钱,有力当兵”?。
游行队伍舞龙灯、唱《抗敌歌》,高呼“家可破,国须保”等口号,沿街宣传抗战?。
华夏慰劳总会发起“出钱劳军运动”,国民政府强调春节的安宁依赖前线将士,要求民众“自动解囊”支持抗战?。
高级官吏、富商被特别点名需带头捐款?。
雾都的春节联欢会增设“套汉奸”“射日皇”等游戏,音乐会、展览均以抗战为主题?。
民众通过张贴抗战对联、观看抗战影片替代传统庆祝?。
因战争导致通货膨胀,普通家庭难以置办年货,资源多用于军事,春节活动以精神动员为主?。
大量外省难民迁入重庆,春节时思乡情绪浓烈,但通过集体活动(如合唱《衣农歌》)凝聚抗战意志?。
倭寇频繁轰炸,部分民众在除夕仍面临突发袭击风险?。
1941年的春城的春节氛围,是在倭寇轰炸的阴霾下呈现出特殊的历史印记。
春节期间的春城频繁响起防空警报,市民被迫躲进防空洞或临时避难所,街头不再是传统节庆的喧闹,而是\"惊慌逃窜的人群\"和\"断壁残垣中升起的黑烟\"?。
1941年1月11日米国领事馆的函件记录了敌机夜袭的威胁,呈贡山、云纺等工业区成为重点轰炸目标?。
?不断增长的通货膨胀,导致\"一日三餐饱饭都成奢望\",连林徽因等名流也\"形销骨立\",医疗资源极度短缺?。
尽管春节笼罩在战争阴影中,飞虎队仍以春城为基地执行防空任务。
1941年12月20日,飞虎队首次升空即击落9架倭寇飞机,当地百姓用\"顶好\"的拇指礼表达对米军的感激?。
?呈贡山、云纺等工厂在轰炸后迅速转移至西山分场,工人冒着火灾风险抢救棉花仓库,展现了\"坚不可摧的意志\"?。
这时候的春城春节,不再是\"爆竹声中一岁除\",而是\"航空炸弹啸叫\"与\"绝望哭泣\"交织的惨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