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暗刃如锋 > 第397章 游击支队(十四)

第397章 游击支队(十四)(1/2)

目录

就这样,掸邦游击支队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成为了果敢汉人。

但是这样就与果敢自卫武装形成了一定的竞争。

果敢汉人武装的根源可追溯至明末清初,南明遗民后裔在掸北形成汉人聚居区,并建立世袭土司制度?。

至20世纪40年代,果敢土司杨氏家族仍掌握地方武装力量,其武装体系保留了中国传统军事组织特征?。

?其转折点在于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王国为对倭寇作战,将原属华夏的果敢划入缅甸?。

1942年倭寇入侵掸邦时,果敢土司杨文炳初期试图与倭寇周旋,后转向华夏远征军求援,并于1942年10月正式成立“果敢抗日自卫队”,编制500人,隶属华夏远征军11集团军?。

自卫队成员多为果敢汉人,接受华夏远征军训练,并参与多次对倭作战(如滚弄据点袭击、芒卡伏击战等)?。

1943年该武装被整编为“果敢抗战自卫支队”,由杨文灿任司令,配合华夏远征军行动?。

这支武装成为后来果敢民族武装的前身,其历史延续性体现在当前果敢同盟军的组织架构中?。

可这个时候的果敢武装可能仍以土司卫队形式存在,还未形成系统化的抗战军事力量?。

果敢自卫武装还只是杨土司领导下的零散自卫武装。

吴新就改变原有单纯发展零散果敢汉人的方法,开始与果敢这些汉人土司合作。

由掸邦游击支队提供人员与方法,义务进行培训,并且低价提供武器、弹药、军备等,武装培训果敢汉人。

果敢地区实际情况,处于王国殖民统治下的特殊自治状态。?

掸北地区采取间接管理,王国仅要求土司维持稳定而不直接干预内政?。

这种模式保留了当地传统权力结构,但也埋下了后续治理隐患。

果敢在历史上与华夏滇省关系密切,但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其行政上仍属掸邦,未正式划入华夏版图?。

?果敢居民主要为汉族(华人后裔),语言、习俗与华夏滇省相近,形成相对独立的文化圈?。

经济以农业和传统贸易为主,与周边地区联系有限。

?土司武装规模较小,主要维持地方治安,缺乏现代化装备?。

1941年12月倭寇发动太平洋战争后,掸邦成为重要战场。

王国为应对倭寇威胁,于1942年将果敢等地区强行划入掸邦防御体系,直接改变了其政治地位?。

这一时期果敢的平静局面很快被战争打破,1942年后随着华夏远征军入缅作战和倭寇占领,该地区陷入长期动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