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乾杀猪匠 > 第一百七十七章 堵路

第一百七十七章 堵路(2/2)

目录

给辛表程讨公道,既报了知遇之恩,也能趁机壮大唐州军。

以前有辛表程这棵大树可靠,如今树倒了,猢狲们怕是要散。武安君可不想辛苦攒下的家底一朝散尽,只能选择继续做大——只要手里有兵有将,自然会有新的靠山。

“我现在就渡河,看你敢不敢拦!”谭良弼一时上头,就要下令渡河。

“那我保证,没一匹马能到襄阳府地界!”武安君毫无惧色,抬手示意骑兵做好冲锋准备。

“将军,莫要意气用事!”麾下将领赶紧拉住谭良弼。方才郭进冲杀的架势可不是玩笑,现在过河,多半要被击溃。

“你、武安君,你等着!我定要在朝堂上狠狠参你一本!”谭良弼指着武安君撂下狠话,带着骑兵仓皇北撤。

以前这话都是辛表程对他说的,如今反倒成了他恐吓武安君的词,真是世道多变。

“郭大哥,依我看,你不如先回襄阳,把海棠姑娘接到大盘山去。”武安君对襄阳军早就心存惦记,最好能把郭进挖过来。

如今他手下将领虽不少,可真正能压服众人、独当一面的,只有狂风一人,其他人都难当统帅之职。

若是郭进能来唐州军,他必如虎添翼,唐州军也能具备多线作战的能力。

要拿捏郭进这人,就得从海棠下手。只要海棠到了大盘山,郭进自然会死心塌地跟着做事。

“我、哎,我曾许诺海棠,要光明正大为她脱籍,八抬大轿娶她过门……”郭进一脸纠结。现在回襄阳,只能带着海棠偷偷跑路,哪算什么体面?

想当初郭进还是丐帮小头目时,海棠就对他倾心。他发誓要给她最好的,用最体面的方式带她离开百花楼。

“郭大哥,你糊涂啊!辛大人已死,咱们前程暂且不论,如何护海棠周全?若是谭良弼回了襄阳,我又在唐州,你斗得过他们吗?只怕一个郑兴河,就能让你疲于应对!”

“别的地方不敢说,在大盘山,兄弟我的话比圣旨还好使,你要什么有什么。平日里让海棠跟静姝、云瑶作伴,咱们在外征战也不用提心吊胆。”

“海棠姑娘又不是肤浅之人,只要你真心待她,让她过得安稳就好。大盘山虽不比襄阳繁华,可百花楼终究是风月之地……”

武安君趁机给郭进分析:襄阳再繁华,没了辛表程,他郭进的面子还能值多少?

以前郭进在襄阳横行无忌,全靠辛表程照拂,往后呢?

“只怕、只怕抢了人也难出城……”郭进叹息。百花楼是襄阳府通判陆炳的产业,而陆炳背后是京西南路转运使王洪明。

按大乾官制,一路以安抚使为首,下设转运使、提举常平司、提举刑狱司等职。

提举常平司管茶马贸易、常平仓等事,刑狱司审查刑狱和司法官员,二者多为五至六品,算是安抚使的下属,却有一定独立性。

转运使则不同,掌一路财税、监察地方、维持治安,品级从三品,比正三品的安抚使只差半级,是货真价实的一路二把手。

王洪明平日里低调,凡事以辛表程马首是瞻,常年驻守随州,不大愿与谭良弼打交道。

王洪明配合辛表程,辛表程也投桃报李,尽可能给方便。这也是郭进始终不敢在百花楼乱来的原因。

如今辛表程已死,按大乾惯例,王洪明这个转运使就成了京西南路的掌舵人。陆炳作为襄阳府通判,自然水涨船高,郭进实在没把握能成事。

辛表程突然离世,让郭进也没了主心骨。以前做事总有靠山兜底,现在是两眼一抹黑。

如今襄阳成了陆炳的地盘,去他的产业抢人,能不能出城都是问题。

真要起了冲突,就算杀出城去,自己好不容易挣下的军功也全完了。若是投奔武安君,又怕拖累对方。

“郭大哥不妨在此坐镇,本官亲自去趟襄阳,看看陆炳给不给这个面子!”武安君摆了摆手,觉得郭进是被身份束缚,有些患得患失。

真把事闹大,他们固然倒霉,王洪明和陆炳难道就能好过?

“这、这怎么好意思……为兄这里,倒攒了些银钱。”郭进脸上带着尴尬,自己的心上人,竟要劳烦武安君去救。

“我也不是白去,往后郭大哥,可得在本官身边效力了!”武安君笑着说道。

兄弟归兄弟,名分归名分。他需要郭进这样能打的将领当左膀右臂,总不能每次都自己冲锋陷阵。

“卑职早有此意,还望武大人收留!”郭进正迷茫呢。辛表程之死,他本就有护卫不力之责,前途渺茫。

与其再想投靠旁人,倒不如跟着武安君干。

如今郭进手下虽有几千兵马,可那都是朝廷供养的,他自己没有财源,根本养不起。

但武安君不一样,朝廷默认他占据唐州,有自己的财税之地,俨然是一方小势力。除了唐州,武安君实际上还掌控着确山、遂平、舞阳、郾城四县,地盘几乎抵得上两个州。

武安君战功累累,又成功救援襄阳军,在开封府击溃完颜峤率领的振武军,朝廷的封赏定然不会少。

武安君自己还在惦记着找棵大树乘凉,可在郭进看来,武安君很快就会成长为一棵大树,为他遮风挡雨绰绰有余。

话说临安的朝堂近来也是热闹非凡。原本完颜卜悦在得知唐州军骑兵击溃振武军骑兵后,就准备让步了,结果紧接着传来襄阳军被困的消息,顿时又底气十足起来。

这次北伐,最让北元胆战心惊的便是中路军,而中路军的主力正是襄阳军。

若是襄阳军被歼灭,中路军便成了摆设,完颜卜悦完全有底气等着大乾上门求和。

关于襄阳军被困一事,朝堂上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一部分人痛骂辛表程孤军冒进,另一部分人则怒斥谭良弼临阵逃脱,搞得谭之望近来成了过街老鼠,在朝堂上抬不起头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