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域外国家(2/2)
“你说他想独占?”塔夫脱问道:“也是开采成本较高的稠油和高凝油吗?”
“是的,那一带的地层结构基本差不多,油质也应该是一样的。”洛克菲勒肯定地说道。
“昨天晚上倭国首相找到我,希望美国不要与北方特区合作,为此,倭国愿意向美国让出更多权益,换句话说,倭国要把自己绑在了美国的战车上。”塔夫脱说道:“你们怎么看?倭国首相特别指出了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美国钢铁公司与北方特区的合作。”
“倭国有什么?四千几百万人口,算上殖民地五千多万人口,工业资源极度缺乏,他能带给美国什么?”摩根说道:“连刚刚成立的北方特区都打不过,再过五到八年,就连他们的联合舰队都得主动避让禁卫海军。”
“就让倭国人做一条听话的狗,不一定要派它去咬人,让它蹲在那里,帮我们看住东亚就好。”洛克菲勒说道。
摩根轻笑,评价道:“非常恰当的比喻。”
塔夫脱和洛克菲勒一笑了,笑过之后,塔夫脱问道:“那么,两位的投资呢?摩根先生还要继续投资钢铁厂吗?”
“当然,投资继续,那里在未来几十年将一直处于经济上行阶段,而且很有可能不会被战争波及,简直是天选的财富之地。”摩根十分肯定地说道:“两个超大型钢铁厂只是一个开始,我还计划在铁路建设上探讨合作的可行性。”
“我的石油公司基本被挡在门外了,大凌河石油公司主动找到我们,意图收购我们的股份。”洛克菲勒略显无奈地说道:“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都向他们提供了石油开采及炼化技术,不再需要我们了。”
其实,戈辉不是不想给美孚石油公司机会,但是美孚石油对开采技术、设备技术、炼化技术,敝帚自珍,严防死守,所以北方特区的绍根油田几乎不会出现在报纸上,在北方特区像透明人一般存在。
北方特区在德国人和英国人的帮助下,德国是技术交换,英国法国是迫于战俘生活费的压力,先后提供了开采技术、设备技术、炼化技术。大凌河石油公司正在论证在渤海湾哪里建设油田。
威廉-塔夫脱没有阻止摩根的投资计划,也没有要帮助洛克菲勒的意思。
关于北方特区和倭国,三个人讨论了一上午,做了很多比较,还有收集的情报佐证,得出的结论是,最多十年后,倭国联合舰队将被禁卫海军彻底边缘化。在陆地上,禁卫军没有对手,正在与英国和法国沟通,英属缅甸北部,法属安南北部的红河平原归属问题。
关于未来欧洲可能会发生的大规模战争,不确定禁卫军是否会参与,因为禁卫军同时和英法德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且英法德似乎都在试图经济绑定北方特区,将来怎么抉择,考验戈辉的政治智慧。
但是有一点,三人都十分确定,北方特区管理区域内将会长久和平。哪怕是倭国主动挑起战争,禁卫军依然有能力将战争挡在国境之外,守住管理区域内的和平发展。
当塔夫脱、洛克菲勒、摩根,得出这样的结论时,戈辉已经与阿富汗、波斯、暹罗、埃及、阿比西尼亚等五国元首和代表包下了会场附近的一个高级餐厅,一边共进午餐,一边畅谈打仗。
戈辉直接告诉他们:“未来几年内很可能会爆发大规模战争,甚至有可能波及全球,大家需要提前准备。我用北方特区两年的财政收入买军舰,就是为了应对未来可能会发生的战争做准备。”
在座的五国元首和代表,佩服戈辉真有魄力的同时,也在怀疑未来几年内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欧洲人争来斗去不是一年两年了,英法百年战争,四十年前的普法战争,哪一次也没真正波及到我们啊!
阿比西尼亚首席辅政大臣宰相拉斯塔桑马直接问戈辉:“我们都是域外国家,欧洲人就是真打起来,也是在欧洲打,应该影响不到我们吧!”
是啊!我们距离欧洲那么远,炮弹会飞到我们这里吗?其他人也跟着附和。
戈辉告诉拉斯塔桑马:“首相阁下,这场可能会发生的战争,核心原因就是殖民地,欧洲很多国家在非洲有殖民地,德国、英国、法国,一直在争夺非洲的殖民地。还有一直觊觎贵国土地的意大利,阿比西尼亚无法置身事外。这场战争很有可能会涉及全球,谁都不能幸免于难。”
拉斯塔桑马眉头紧锁,思考阿比西尼亚现在的军事实力能不能自保。对抗意大利还行,如果再加上德国,那就不一定能行了。难道还要继续向戈辉买武器吗?
戈辉继续加码:“看过我们北方特区的工厂吗?是不是感觉很强大?但是我要告诉你们,欧洲强国的工厂比我们强百倍,强大得让我感到绝望。”
“可是你在东方先后打败了英国、法国、俄国、倭国,你已经和他们平起平坐了。”拉斯塔桑马说道。
戈辉轻轻摇头,说道:“我是怎么打赢的,我比你们清楚。打败英法联军,首先是清国真的太远了,无法将真正的军事实力输送到清国,其次低估了我的实力,第三,我们首先装备了半自动步枪,最后我们打败了他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赢的很侥幸。”
在座的不是国家元首就是国家重臣,虽然不直接指导战争,但是对战争了解的足够透彻。他们认为戈辉说的很中肯,并未脱离实际。
“还有对沙俄和倭国的战争”戈辉继续道:“我们是在他们打了三十一个月后参战的,他们已经精疲力竭,也几乎弹尽粮绝。我们只是在他们最虚弱的时候,在背后狠狠地捅了他们一刀,老实说,胜之不武。”
自从禁卫军在东方崛起,世界各国都派人过来调查,对禁卫军的几次战争,都作了详细的调查,特别是对沙俄和倭国的战争。禁卫军确实时机把握的非常好,在敌人最虚弱的时候,打赢了敌人。
戈辉总结:“所以,我对禁卫军的实力有清醒的认识,必须不断提升自身实力,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战争中活下来,守住和平,过住家园。”
暹罗国王拉玛五世认为:“我在东南亚,距离欧洲真的太远了,况且我们与英国、德国关系都还不错,他们没有道理攻击我啊!”
戈辉当然不会告诉他,德国人的第二公海舰队一走一过就能灭了你。但戈辉还是帮拉玛五世分析:“暹罗的确相对安全,但不等于别人对暹罗没有想法,陛下两代人的改革,多年的和平发展,暹罗积攒了太多的财富。正逢这个大争之势,陛下觉得有没有觊觎暹罗财富的国家呢?”
拉玛五世凝眉沉思,整个东南半岛上,暹罗周边的国家,不是英国的殖民地,就是法国的殖民地,暹罗作为英法两国的缓冲地带,侥幸独立。不过,英国人和法国人对暹罗一直是有想法的,只不过暹罗没有给他们机会罢了。
加上美国及时援助暹罗,向暹罗发放了总计超过1.17亿美元的援款。这让暹罗得以在磕磕碰碰中成功地维护自己的独立,加强自身经济实力的同时建立了坚实外交关系。这种比较独立和灵活的外交政策为暹罗的独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还有一个殖民新秀荷兰,目前控制着荷属东印度(现在的印尼),也想在暹罗插旗,但是旁边有法国人和英国人站在那里,何兰人不敢轻举妄动,三个家伙到头谁都没人敢先对暹罗动手。
戈辉最后一击:“一旦爆发全球性战争,过去的格局必将被打破,规矩也就不是规矩了。过去利用外交智慧,通过灵活的外交政策,与列强保持距离,保持国家形式上的独立,可能就不灵了。”
拉玛五世默默地点头,看来暹罗还得继续花钱啊!
埃及赫迪夫(相当于总督)阿拔斯-海尔米,说着一口流利的英式英语,他说:“我是英国人选出来的代理人,英国人肯定不会打我。埃及欧洲隔着地中海,德国人想过来也不容易。我应该是安全的吧!”
戈辉告诉阿拔斯-海尔米:“德国与意大利使用相同口径的步枪、机枪,他们是天然的盟友。意大利的西西里岛距离埃及很近。德国和意大利在非洲都有殖民地,加上苏伊士运河的战略地位,你说他们会不会过来插一脚?”
埃及赫迪夫(相当于总督)阿拔斯-海尔米,听后陷入了沉思,看来又得给英国人送钱买枪了。在他内心深处,他想赶走英国人,让埃及人掌握自己的命运。
有人看到了危险,有人却看到了挣脱束缚的机会,比如阿富汗和波斯。
波斯国王穆罕默德-阿里-沙阿,把未来的欧洲战争当作一个机会,而且需要现在就开始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