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禁卫军 > 第392章 域外国家

第392章 域外国家(1/2)

目录

事实上,一战中,德国赢着赢着,就输了。他们翻越了无数胜利的山丘,却发现山后面不是和平与胜利,而是无尽的深渊,最后不得不向手下败将们投降。

威廉二世沉默了,标洛首相也不接话了,这会儿嘴唇像是被焊死了,因为仅凭德国现在的实力,不能保证一直赢到最后。

戈辉还是一副说教的样子,继续道:“战术上的胜利不代表战略上的成功,军事手段不能解决政治经济问题,短期收益不代表长期一直向好,所以,一时的胜利不等于能笑到最后。”

后世的一战中,德国的战术胜利就像是一名技艺精湛的剑客,一直在与饥饿搏斗,最终因为体力不支而倒下。

威廉二世没好气地说道:“别以为在远东打赢了几仗,就可以对欧洲说三道四。”

“战争,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到了后面,比的就是谁能坚持的更久。”戈辉说道:“德国在这方面,劣势非常明显。英国皇家海军可以轻松切断德国从海外获取粮食、化肥和原料的渠道。这种缓慢的窒息,虽然比不上轰轰烈烈的战役,但却十分致命。”

“你别忘了,我们正在计划中的第二公海舰队。”威廉二世提醒道:“我们可以从外面打破囚笼。”

“第二公海舰队缺乏母港,弹药和补给都会成问题,其实作用不大。”戈辉毫不客气地指出:“无根之木,无水之萍,说的就是第二公海舰队。”

威廉二世忍不住“切”了一声,然后说道:“那你说,德国该怎么办?”

“缺啥补啥,从现在开始,储备燃油、橡胶、铜材、粮食、食盐,至少要储备两年的,多多益善。”戈辉一本正经地说道:“禁卫军的子弹用的是钢材,就是怕有一天铜材不够用了。”

威廉二世和标洛首相都知道,禁卫军用钢材做弹壳和弹头,原以为铜在清国有货币属性,北方特区啥不得用,没想到想的这么深远。

“德国的马克不够用。”威廉二世说道:“很可能无力储备这些东西。”

“那就放下其它的,全部用于储备这些东西。”戈辉认真地说道:“德国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还要尽量保存好实力,为最硬气的投降做准备。”

“投降?”威廉二世和标洛首相同时震惊,异口同声:“绝无可能?”

戈辉心说话,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被封锁之后,只剩下吃萝卜,萝卜冬天、萝卜咖啡、萝卜面包就是这么来的。后世一战中,德国因为饥饿和相关疾病导致的平民死亡数比战前增加了大约12万。营养不良还影响了整个民族的身体健康,招募的新兵,体重平均下降了六公斤。军工生产也受到严重影响,橡胶、石油、铜材等关键物资极度匮乏,德军甚至不得不从教堂钟楼上拆卸铜钟来制造弹药。

“我的意思是说,如果觉得继续打下去没有好结果,那就提前收手,声明不打了,战略收缩。”戈辉解释道:“反正实力还在,不怕他们用强,最后用谈判解决剩下的问题。”

“我们有坦克、飞机,你说的情况不会发生。”威廉二世说道。

戈辉轻轻摇头,不想继续争辩,该说的都说了,再说就是罗圈话了。

这时威廉二世的侍从,已经把晚餐准备好,戈辉和威廉二世、标洛首相一起共进了晚餐。

威廉二世和标洛首相叫戈辉来,本来是兴师问罪的,结果反被戈辉说教了一番。

等戈辉走了,威廉二世和标洛首相,面面相觑,然后一起摇头苦笑。

“陛下还是不忍心批评他,哪怕他犯了如此致命的错误。”标洛首相说道。

“他确实是在资敌”威廉二世点头承认,转而又道:“但是如果他用1.2亿的商品和德国换军舰,德国愿意换吗?”

标洛低头想了一会儿,抬头回答:“很有可能是拒绝,军舰可以卖,但是德国不接受用商品交换。”

“他毫不犹豫地答应帮我们完成第二公海舰队,就说明他从心理上是站在德国一边的。”威廉二世说道:“还有坦克和几乎是成熟技术的飞机,他只给了我们,说明他就是站在德国一边。”

“但他也从德国交换了很多技术,我们没有白要他的坦克和飞机。”标洛首相说道。

“不过,他今天说的,不无道理,德国至少要储备大量的燃油、粮食、食盐。”威廉二世说道:“德国的确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英法两国百年积累,想打败他们并不容易。”

“戈辉这家伙总能看到问题的关键。”标洛也重重地点头,不情愿地评价道。

“还有子弹,他们的钢壳钢芯子弹的工艺和配方,我们也需要。”威廉二世严肃道:“万一没了铜,我们就没有子弹了,我们必须要有永远打不完的子弹。”

“别人都用铜来做子弹,这家伙为什么非要用钢来做子弹?难道他真的预见了未来会有大规模战争?”标洛首相不解道。

“应该不是,他又不是神。”威廉二世说道:“他们清国人用铜铸造钱币,他们可能啥不得用铜,所以钢来做子弹,相比铜,钢更容易得到。”

戈辉不知道,他人走了,威廉二世和标洛还在讨论他。

总的说来,今天收获不小,与摩根的钢铁公司几乎达成了口头协议,这会极大提升特区的的钢铁产能。摩根还想修铁路,无非是指定用摩根钢铁公司的钢材,肥水不流外人田。

4月18日上午的会议,依然是美国国务卿菲兰德-C-诺克斯主持,他的理由是塔夫脱总统有事参加不了。

事实确实如此,此时,威廉-塔夫脱、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约翰-洛克菲勒,三人在白房子的椭圆形办公室里相对而坐。

“两位谁先说?”威廉-塔夫脱问道:“你们一个在帮北方特区生产石油,一个在帮北方特区生产钢铁。”

“昨天,我已经和那位小总督达成了口头协议,在他那里新建两个超大型钢铁厂,他要求占股20%。”摩根说道:“他们现在没钱,或者说卖国债的钱想省着点花,不然不可能只占20%。”

“看来你看好北方特区的未来。”塔夫脱说道:“或者说你看好戈辉这个人。”

“两样都有,先看好他这个人,然后才对北方特区有信心。”摩根说道:“虽然那里不是他一个人建设的,但是如果没有他的指挥棒,很可能不会有今天。比方说我们的企业,有今天的规模和成就,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我们坐在塔尖上的人,正确把握方向的结果。”

塔夫脱轻轻点头,说道:“有时候一个国家的命运,就真的栓在那么一两个人身上,坐在塔尖上的人靠谱,就能稳住大局,使局势越来越好,如果不靠谱,就会让整个局面跟着晃悠。所以说,在国际政治里‘靠谱’两个字,可比‘强硬’值钱多了。而戈辉,这两样他都十分擅长。”

塔夫脱说完,看向约翰-洛克菲勒,问道:“你觉得呢?”

“他们那里肯定还有新的油田,只不过,他不允许继续开发,或者说他是打算独占,因为他现在已经具备独立开采稠油、高凝油的能力了。”洛克菲勒说道:“不过,开采稠油和高凝油的成本相对较高,我对扩大生产也不积极,只要满足当下需求就可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