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天青之道法自然 > 第49章 寒砦田园

第49章 寒砦田园(1/2)

目录

上回书说到,一封密报送到御史台,言:“吕氏姐弟,于私宅通奸,因惧败漏,伤人数命……”

那平章先生得了吕维的吩咐,且是御史台、开封府来回跑了好几趟,却得了开封府欲将此事做成铁案一桩!

然,却见的这老仙稳如老狗一个。

这家都这样了,你也能稳坐钓鱼台?

那吕维心下却是一个明白。

便料定开封府做的此事,定是那童贯之流行得的一场阴诡与他。

现下,只要这对儿女不死便是个无碍。此事的根结且在那童贯、蔡京之流。

自家只是将这釜底抽薪做好了便罢!

官场,历来如此,知性相攻只是个常态。

凡成大事者,忍常人所不能。

此番倒是不能乱了心性去,且拿了实据参倒这两个奸佞,这儿女的牢狱之灾便是个立解。

不过这事,真还就冤枉了那童贯、蔡京。

事,虽然是陆寅、听南做出来的。但是,开封府并不知道。钉死这吕帛姐弟,也是那般捕快、衙役不忿这吕维作下这杀善毁德,自觉自发的行为!

这就叫墙倒众人推!谁让你是个坏人来着?

但是,在这坏人心中,自己便是一个纯洁如赤子,不曾沾染一星半点世间的尘埃的纯人。

倒是不曾想过,自己是如何对人也。

倒是常常发问:我本无错也,为何天下负我?

也是忽略了因果循环。

此话也不是吕维斯人所专属也,如那蔡京、童贯之流亦有此问。而世人也多有此一问。

这世上没有人认为自己是坏人。他们会坚信自己做的是对的。

即便是自己杀了人,也是不想看这被杀的人于世间受苦,早早的超度了他去西方极乐。说白了,也是一个恶行善事。

即便是做了大家都觉得这事错的离谱,迫于无奈,他们才会有一点认错的可能。

但他绝不会认为这是他的品行有问题。且是一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足可文过饰非。

便是闯下祸事,伤人深重,且也是以“好人”之名恭维之。

是,我伤害了你,你看我都道歉了,你还想怎么样?杀人不过头点地!

要是你还手,你报复,那便是矫情,你冷酷无情,无理取闹。那你便是和我一样,都是一个人尽唾弃的“坏人”了。

此时,他们却想不起自己坑害别人之时的手段,是如何的下作不堪。

不过是选择性遗忘罢了。

诚然,这也是一种逃避。

更有甚之,当利益大过脸皮之时,能满足他们的就不仅仅是不要这脸了。那叫没脸要上,创造不要脸也要上!

而逃避是人类的本能。

这个本能,让我们对自知之明这个问题却很难用客观的视角去研究。

毕竟,我们很难认识自己。

那位问了,我们怎么会不了解自己?

这话说的有点不靠谱。

问你一句,你能分辨善恶吗?你能明辨是非吗?你确定你了解你自己的身体吗?

如果能,那么还要法律做什么?还要医院做什么?

诚然,大多数人都不能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习性、善恶。更不要说客观的去审视自己了。

但凡是个正常人,其本性都是贪婪的。这种贪婪的本能会让我们去向别人,向社会,向自然不断的索取。

为了达到占有更多的目的,任何人都会,也必须学会伪装自己。

即使他不是个好人,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他是坏人。

如果吃相太难看的话,也会对他能否得到更多,而不得不顾及别人的看法,更何况众口铄金乎?

所以,他们会尽量的伪装自己,找一些正大光明的理由来麻醉自己,也用来蒙蔽别人。

于是乎,这世间就有了所谓的“毒鸡汤”,就有了各种各样利益代言。也就有了,各种高尚到要拯救宇宙苍生那么强大的自我催眠。

好吧,多说无益,书归正传。

吕维斯人,倒是有强大的自我催眠能力。因为他觉得自己是正义的。

既然是光明正大的,那么,他也会选择性的忽视那惨死在姑苏宋正平,和那几经磨难且还在边寨充军宋粲父女。

也会忘记了宋博元尸骨无存,也忘记了宋家家奴的魂魄不全。

在他眼里,那些所谓别人的“忠、孝、仁、义”只不过是他所谓“道”的牺牲品。是一种理所当然被忽视的,遗忘的记忆。

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而这“小节”理,也包括他的一双儿女。

如是,一切皆为工具,万物都可以牺牲,只为他心中所谓的“道”。

就像那连老子都不知道的“道”一样。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道”,而且这个很难做到有效的统一。

千百年来,儒、道、释的大家高僧们对这“道”都各有各的解释,更何况百姓乎?

无奈,只是遵循公序良俗,自我约束罢了。

而这种对“公序良俗”的自我约束能力我们称之为“德”,能做到“可为而不为”便是有道德。

如人有才,会尽量运用自己的才干去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个是无可厚非的,因为这也是人本能一种。

所以,不按照自己的本能去做事者为有“德”,而且能用“德”来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欲望,才能称之为德才兼备。

如有“才”无“德”,便是用才去滋养欲望,而没有相应的能力去约束自己的话,这欲麽,便是一个沟壑难填。

于是乎,便有了阳明先生的那一句“心之本体,无所不赅”。

“有才无德”的危害要比“无才无德”的人要大得多。

此时,刘荣看着依旧奋笔疾书的吕维,心中却是一阵的恶寒。

他只为求官,且是自怨自哀的怀才不遇。只是渴望通过做官来得到别人的认可。

有道是: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世人皆如此倒是无可厚非。

但此时,他在那吕维眼中看到的却不是前程似锦,功成名就。而是一切皆为工具的偏执。

如他无用,便如那吕帛姐弟一般,弃之如敝屣。

想至此,有望了那奋笔疾书的吕维,暗自叹了一声“虎毒不食子,狠人也!”

在自古到今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西方政治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