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中篇小说集世间百态 > 第49章 《张仲景教我治痈疽肿瘤》胃浮火痈

第49章 《张仲景教我治痈疽肿瘤》胃浮火痈(2/2)

目录

患者饮药后约一盏茶功夫,便觉胃脘灼痛减轻,仲景道:“这是药力开始发挥,若服药后呕吐更甚,需少少与之,待胃适应后再渐加量,不可因呕吐而停药。”

(二)艾灸中脘穴操作

在服药的同时,仲景取来艾绒,制成蚕豆大的艾炷,置于患者中脘穴。中脘穴在脐上4寸,仲景用手指比划:“从脐向上量四指,正对胸骨剑突下,此为胃之募穴,能募集胃经气血,艾灸此处可温通胃络,引火下行。”

他点燃艾炷,待患者觉烫时,用镊子夹起更换,如此反复,共灸7壮。“艾灸时需注意,”仲景道,“火痈属热,为何还用艾灸?因这是‘热因热用’,借艾火之温,激发胃腑阳气,使阳气能运化药力,将浮火导入大肠,而非直接用火攻热。若灸时患者觉痛甚,可稍移艾炷,勿使烫伤皮肤。”

艾灸过程中,患者频频嗳气,仲景笑道:“此为胃气下行之象,浮火随气而散,甚好。”

(三)针刺辅助:足三里、内庭穴

待艾灸完毕,仲景取银针两枚,消毒后刺入足三里与内庭穴。

-足三里:在犊鼻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仲景称其“为胃经合穴,能通调胃肠,如闸门控水,可引胃中火邪入下肢而散”,针刺时行泻法,捻转提插,使患者觉酸胀感向下肢放射。

-内庭穴:在足背第二、三趾间,仲景道:“此为胃经荥穴,荥主身热,刺之可清泻胃火,如釜上抽薪,助汤药灭火。”

留针15分钟,期间每5分钟行针一次,仲景强调:“针刺与汤药、艾灸需同步进行,三者如同三军协同,汤药攻其垒,艾灸通其路,针刺断其援,方能速奏其效。”

五、治疗过程中的现象观察与分析

约半个时辰后,患者突然腹中雷鸣,急欲如厕。仲景让其坐于特制的带孔木凳上,下置铜盆承接。片刻后,铜盆中传来“哗啦啦”声响,伴有细微的“叮”声,如碎金落地。

患者便后,仲景让我查看铜盆,只见粪便中混着许多金箔状的薄片,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触之质脆,捻之成粉。“此即浮火所化之‘火精’。”仲景道,“胃浮火痈久蕴,火气炼津成‘金’,状如金箔,实则是糜烂黏膜与热毒凝结之物,今得汤药攻下、艾灸引导、针刺疏通,故随大便而出,其声如金响,正是火痈溃散之征。”

再看患者,面色已由红赤转为淡红,胃脘隆起处平复许多,他自诉:“灼痛如退潮般减轻,口中酸水也少了。”仲景让其再饮少许米汤,患者竟能顺利咽下,无呕吐之状。

此时,药庐中那支火箸忽然自行直立,箸尖指向患者胃脘,随即渐渐冷却,原本烧红的箸身变得乌黑。仲景道:“你看这火箸,本是助火之物,今火痈已散,它便失其势,此乃‘邪去正安’之验。”

六、疗效评估与预后判断

仲景为患者再次搭脉,脉象已由弦数转为平缓,舌面黄燥苔消退大半,仅余薄黄苔。他道:“脉象缓和、舌燥转润、呕吐止、痛减,此四者为见效之征。”又让患者按压胃脘,虽仍有轻痛,但已无拒按之象,仲景颔首:“浮火已灭,余烬待清,需再服三剂大黄黄连泻心汤,减大黄为3克,加茯苓9克、白术9克,健脾养胃,防止复发。”

他特别叮嘱患者:“愈后需忌辛辣、烈酒、炙烤之物,多食小米粥、山药粥等养胃之品,如土地需休耕,胃腑也需静养。若再贪口腹之欲,火痈必复发,且下次火势更烈,恐难救治。”

我问:“如何判断火痈已彻底痊愈?”仲景道:“需观三候:一候大便中无金箔状之物;二候食冷食不胃痛(胃火已平);三候晨起口苦消失。此三候皆具,方为痊愈。”

七、类似案例举隅与经验总结

仲景引我至药庐一角,见墙上挂着数幅病案,其中一幅写道:“建安七年,一酒肆掌柜得胃浮火痈,痛如刀割,呕酸如醋,与今之患者相似。初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不效,细察之,其舌有齿痕,知是脾虚,故加人参3克,果然见效。”

他道:“治病如治水,需知地势。若患者本就脾虚,纯用苦寒必伤脾阳,需加少量补气药,如人参、黄芪,此谓‘扶正祛邪’。又有一妇人,因郁怒得此症,除胃灼痛外,还伴胁肋胀痛,故在方中加柴胡6克、郁金6克,疏肝解郁,使肝火不犯胃,火痈自消。”

总结其法,仲景道:“治胃浮火痈,需牢记三点:其一,辨清‘浮火’与‘实火’,浮火在表(胃黏膜),实火在里(胃腑深处),浮火忌用猛药,需轻清宣泄;其二,针药灸并用,单打独斗难奏功;其三,愈后调护最关键,三分治,七分养,胃为后天之本,需如护玉般珍惜。”

八、现代医学视角下的解读与思考

仲景似知我心中所想,指着案上的药渣道:“你或许在想,此症对应后世何种病?依我所见,当是胃溃疡、糜烂性胃炎之类,皆因胃酸过多、幽门螺杆菌作祟,或饮食不节所致黏膜损伤。”

他拿起黄连:“此物含小檗碱,能抑菌消炎,抑制胃酸分泌;大黄含蒽醌类物质,能促进胃肠蠕动,排出毒素;艾灸中脘可调节胃肠神经,促进黏膜修复;足三里则能增强胃动力,这些道理,后世医者或许能用更精细的言语解释,但治则终归是‘清热、和胃、止痛’,与我之法异曲同工。”

他又道:“然需知,火痈虽可治,却难防。今人贪凉饮冷、暴饮暴食,比古人更易生此症,若只知依赖药物,不知节制,纵有灵丹妙药,也难救其胃。”

正说间,药庐的雾气渐浓,仲景的身影在雾中渐渐模糊。我急呼:“先生还有何教诲?”雾中传来他最后一句话:“胃者,仓廪之官也,仓廪失火,非独天灾,多由人祸,防火胜于救火——切记!”

猛然惊醒,案上《金匮要略》仍摊开着,书页间仿佛还留着大黄黄连的苦香。窗外月上中天,我摸了摸自己的胃脘,似有暖意流转,想来是梦中所授,已入心底。胃浮火痈之治,不仅是医道,更是世道,饮食有节,情志有度,方是远离痈疽的根本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