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天可汗,从留学瓦剌开始 > 第195章 青年阿海

第195章 青年阿海(2/2)

目录

河网密布、年降水2000毫米的安南,淡水要多少有多少。

众人摆龙门阵的时候,阿海他们已经扬帆起航了。

这一次,运气出奇的好。

第一网就捞上来了不少大大小小的鱼。

枪鱼、带鱼、马鲛鱼、石斑鱼、鲳鱼、马面鲀、大黄鱼等等,不一而足。

阿海按照工作人员简单传授的方法。

在捕获到第一批鱼获后,小心地将鱼铺在厚厚的碎冰块上面。

接着,撒上些碎冰,再铺一层鱼,再撒冰,直到鱼获将冰箱填满。

最后盖上厚厚的木屑隔热盖。

他戴着棉线手套,手却被冻得通红。

他触摸着那前所未见的寒冷,心中却火热一片、非常快乐。

这一次,他们没有像往常一样急于返航。

有了冰块的保障,阿海和同伴们在海上停留了整整两天一夜,捕捞了远比平日多得多的渔获。

期间,他几次忍不住打开箱盖查看。

每次指尖传来的冰冷触感和鱼鳞依旧鲜亮的色泽都让他信心倍增。

两天后,三条渔船陆续返航。

港口的人群似乎比他们出发时更多了。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几个神秘的冰箱上。

万众瞩目,所有人,都期待着眼下的一幕。

当阿海当众打开木质土冰箱时,一股混合着海鱼腥气和冰冷寒气的白雾涌出。

拨开木屑和融化了少许的碎冰,几乎别无二致!

“神了!真神了!”

人群中爆发出巨大的惊叹声。

另外两条船上的情况也大致相同,鱼获的保鲜程度远超所有人最乐观的想象。

唯有少量紧贴冰块的表层鱼只有些轻微融化,但这并不影响卖相。

渔港瞬间沸腾了!

许多先前观望的渔民们再也按捺不住,纷纷涌向管理处,争相购买这种神奇的“保鲜箱”和其中的冰块。

虽然需要花费一些银钱,但与可能获得的丰厚回报相比,这点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冷库的冰块一时间变得供不应求。

制冰厂的马车牛车,一辆接着一辆。

同时,制冰厂的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朱祁镇甚至有计划,在渔港附近就近开一分厂,同时增建两座更大的冷库,并着手在沿海其他重要渔港推广此法。

变化随之而来,如潮水般席卷了海防及其周边地区。

首先改变的是渔民们的作业方式。

有了冰块保驾护航,他们得以勇敢地驶向更遥远、渔产更丰富的海域,作业时间从短短大半天延长至数日甚至三五日。

不是不能延的更长,而是眼下渔船体积有限,很少有空间布置冷库。

试想,当年美国商人可以花费4个月,将冰块运到印度加尔各答。

大型渔船,出海十天半月又有何难?

时间延长,意味着渔获量急剧增加,种类也变得更加丰富。

因为可以去更深的海域,更少有人涉足的渔场,以往因无法保鲜而很少捕获的深海鲜鱼如今也成了网中之物。

大量的、种类繁多且新鲜的海鱼开始涌入市场。

鱼市交易的时间不再局限于清晨那短暂的时刻,因为鲜鱼可以保存一整天甚至更久而品质不坠。

鱼价变得更加稳定,渔民们的收入肉眼可见地增加了。阿海家用赚来的钱修葺了船只,甚至还订购了更大的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