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527章 谁掌天下舆情?

第527章 谁掌天下舆情?(1/2)

目录

舆论话语权被谁掌控?

朱棣听见陈羽这样的问题,脑海中有着一定的思路,可过于分散,若是想要将他们聚拢,得出一个答案,非常的困难。

毕竟按照正常的思路来说,舆论话语权这种掌握是非对错的东西,一定归皇权掌管。

就拿自己来说,拥有着五十万中央大军,在这种情况下说出来的话,若是敢有人反抗,等待你的只有死亡。

可是细细想来,自己的五十万中央大军,在面对靖难之役的舆论时,没有任何办法。

这样一来,若是强行说皇权掌握了舆论话语权,不是自相矛盾?

那么除了皇权之外,这舆论的话语权在谁手中呢?

在曾子杀人和三人成虎的典故中,第一个典故舆论的话语权掌握在百姓身上、第二个典故舆论话语权掌握在奸佞臣子身上。

难不成,舆论话语权被百姓和奸佞臣子掌握?

这样一来,又好像有些不对。

毕竟御史掌管着朝廷中的风向,也包括民间的民意。

若是朝中有人作奸犯科、民间有不白之冤,御史都会及时的上奏疏反馈。

这样结合之下,舆论话语权岂不是被御史掌握?

陈羽等了一会,笑道:

“老朱,思考出答案没有,舆论的话语权被谁掌握?”

朱棣稍作停留,看着陈羽说道:

“如果按照曾子杀人这个典故来说,舆论话语权被百姓掌握;如果按照三人成虎这个典故来说,舆论话语权被奸佞臣子掌握。”

“但是,我认为这样的简单分布,显得非常不合理。毕竟,天下间无论是兵权还是话语权,都应该是皇权的一部分才对。”

“这样看来,不管是百姓也好,王公大臣也罢,怎么有资格、又怎么敢去跟皇权争夺?”

这是朱棣想不明白的地方。

在他看来,兵权和话语权共同组成了皇权,那么在皇帝拥有绝对兵权的情况下,话语权怎么可能会放任他人抢夺。

若不放任他人抢夺,那么这两个典故和靖难之役的负面舆论,他这个天子压不住,又该作何解释?

话又说回来,若是舆论的话语权不在自己这位天子手中,而真的是被百姓、被某一方势力掌控。

这样的国家效率低是肯定的。

长此以往,国家的发展都是一个问题。

陈羽听着老朱回答,缓缓点了点头,随后又将目光看向了想要发言的夏原吉,笑问道:

“老夏,我看你吃了半天,也想要发表言论,尽管说就是。”

夏原吉对此心中还真的是有想法,他开口道:

“我认为舆论话语权被都察院掌握。”

“?都察院是朝廷的最高监察机构,核心职责为纠劾百官、监督司法及参与重大案件审理?,其职能体系涵盖官员监察、司法监督和行政三大领域。”

“总的来说,就是天下所有的舆情,都会汇报在都察院内,然后由都察院内整理之后,再递交到陛下手中。”

“就像是都察院前一段时间的为民请命贪腐一样,若是没有陈兄弟,那么还不知道那帮家伙要影响多少灾情。”

“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因为都察院想要让陛下看见什么舆情,陛下就会看见什么舆情,在这种情况下,官员只能集体禁声,以防三人成虎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夏原吉的这番话一出,朱棣双眸微微眯起。

都察院因为为民请命的贪腐事件,朱棣一怒之下,对都察院来了一波大清洗。

但就像是夏原吉说的那样,无论如何清洗,如何更换官员,可是都察院的职责、权利没有改变,那么依旧会出现都察院的官员想要让皇帝听见什么,皇帝就听什么。

这样一来,皇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受到了都察院的掌控。

那么舆论话语权被天子掌握,就成了一个笑柄。

朱棣由于已经领教过都察院控制舆情的厉害,那么多年了,竟然一直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干这种事情,还没有人捅破。

既然发现了,那么这种事情就要避免。

毕竟,没有发现是你本事高,若是查出来之后,这件事情再次出现,那么就是我无能了!

虽然经过上一次的事件,对都察院的那一批官员严肃处理。

对新上来的这批官员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可这只能保证短时间内,都察院能够发挥出它们应有的作用。

实事求是的将舆情传到自己的耳中。

万一后面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批的都察院官员也开始动起了歪心思,开始利用他们的职权牟利,那么都察院为民请命获利的丑事,将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呈现!

可是最开始朝廷设立都察院的初衷,就是因为御史可以弹劾百官的权力太大,所以才诞生了都察院。

难不成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设置一个新的机构,来检查都察院?

或许不用!

毕竟,自己除了御史,都察院之外,还有锦衣卫。

都察院在明,锦衣卫在暗,一明一暗,除了能够帮助皇帝第一时间掌控天下舆情之外,还可以命他们二者相互监督。

在赋予两个检察机构平级相互监督的情况下,天子不就不会再被一方蒙蔽了!

想到这,朱棣已经决定回去之后,还需要再给予锦衣卫一些权利才行!

陈羽面对朱棣和夏原吉二人的答案,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老朱,老夏,你们二人的答案,对,但不全对。”

“简单来说,就是你回答的是正确答案的一部分。”

看着朱棣和夏原吉疑惑的小眼神,陈羽淡淡的说道:

“老朱,曾子杀人和三人成虎分别为百姓和奸佞制造了舆论,并且通过制造出来的舆论扭曲了对错,成功达成了影响曾母和魏王的目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