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舆论话语权,朱棣的感同身受(1/2)
看着二人震撼失态的模样,陈羽语气依旧淡然:
“老朱,老夏,不过是程朱理学罢了,值得这般大惊小怪?”
在朱棣看来,这学说何止是对抗皇权的利器,更是士绅阶层借思想之名,攫取天下财富的工具,早已成了尾大不掉的顽疾。
即便当年洪武帝力与之抗衡,最终也只能无奈妥协。
朱棣听出陈羽话语里的鄙夷,本想开口辩驳,可转念一想陈羽过往那些惊世骇俗的作为。
面对这样一个妖孽,实在找不到反驳的话语。
罢了,还是沉默为好。
夏原吉连忙开口:
“陈兄弟有所不知,这程朱理学能渐渐压过正统儒学,核心在于它精准贴合了文官集团与士绅阶级的利益。”
“即便陈兄弟如今在读书人中威望极高,但您影响的多是未入仕途之辈,想动摇程朱理学,怕是至少要三十年;若说根除,更是得等几代文官迭代更替,才有几分可能。”
他怕陈羽对其中的难处认知不深,索性点透关键。
天下人皆为名利奔走,程朱理学的根基,正是牢牢扎在利益二字上,想要撼动,难如登天。
陈羽沉吟片刻,摇头道:
“老夏,你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不过是一群读书人抱团的利益团体,老朱手里握着五十万中央禁军,真要铁了心铲除,哪有铲不掉的?”
“关键不在于能不能铲,而在于铲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引发朝局动荡。”
一旁的朱棣默默颔首,默认了这话。
他以八百甲士起兵,一路登上帝位,论杀伐决断远超常人,覆灭一个文官集团对他而言并非难事。
可他更清楚,打天下易,治天下难。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重用大批建文旧臣。
但以他对陈羽的了解,对方既这么说,定然已想到了一条代价最小、甚至兵不血刃的破局之法。
“陈兄弟,说了这许久,先喝杯酒润润喉。”
朱棣说着起身,亲自给陈羽添了酒,笑着追问,
“不知陈兄弟打算用什么法子铲除程朱理学?莫非……这永乐月刊能担此重任?”
程朱理学的弊端,朱棣这般雄主看得再透彻不过。
先前文官集团借为民请命谋私利,便是藏在这思想框架之下。
“老朱啊,这事儿真不难,法子我都给出来了,你还想不明白怎么用永乐月刊破局?”陈羽故意打趣,“以后出去可别说是认识我,丢不起这人。”
面对陈羽的调侃,朱棣早已习惯,只苦笑着摆手:
“陈兄弟说得是,我等凡夫俗子,哪及得上你这般经天纬地的大才?老哥愚钝,还望陈兄弟指点一二。”
对付陈羽的埋汰,顺着他的话夸赞准没错。
果然,听了朱棣的奉承,陈羽呷了口酒,缓缓开口:
“其实打破程朱理学的法子很简单,就一条:牢牢攥住舆论话语权。”
在朱棣和夏原吉若有所思之际,陈羽问道:
“不知道你们二人是否知道曾子杀人的典故?”
朱棣、夏原吉一愣,随即便想起来这是儒家的一个典故。
夏原吉顿了顿说道:
“此典故出自《战国策?秦策二》,昔年曾子居于费地,当地有个与他同名同姓之人犯下杀人大罪。
先是一人匆匆告知曾子母亲曾参杀人了,曾母正织布,闻言从容答道吾子不杀人,手上活计未有半分停顿。
过了片刻,又有人来报同样的消息,曾母依旧神色自若地织布,未曾动摇。
可当第三人再跑来重复曾参杀人的说法时,曾母终于心生恐惧,当即丢下织布的梭子,翻墙逃走了。”
陈羽点了点头,继续问道:
“那三人成虎的典故,又当如何说起?”
夏原吉疑惑,这两个典故都是民间非常流行的,哪怕是一个没读过书的人,也有可能知道,但他想了想还是开口道:
“三人成虎的典故,出自《战国策?魏策》。
当年魏臣庞葱要陪太子前往邯郸做人质,临行前特意问魏王:若有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信吗?魏王答不信;
庞葱再问:两人说有虎,大王信吗?魏王说:寡人便有些疑虑了;
待问至:三人说有虎,大王信吗?魏王直言:寡人信之矣。
庞葱当即叩首道:街市本无虎,这是明摆着的事,可三人都说有,便仿佛真有虎了。如今邯郸距大梁远胜街市,日后非议我的人定不止三个,还望大王明察。
可惜庞葱走后,谗言接连而至,等他陪太子归国时,魏王果然不再见他了。”
话落,陈羽看向朱棣,问道:
“老朱,不知你有没有听出曾子杀人和三人成虎的典故,有什么异曲同工的地方?”
“而其中异曲同工的本质又是什么?”
听见陈羽的问答,朱棣暂时抛开了舆论话语权如何去铲除程朱理学思想,反而顺着陈羽的话去思考两个典故的异曲同工和本质。
第一个曾子杀人的小故事,并不繁杂。
就是一个和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
然后先后来了三个人,将这个消息告诉曾母,第一次曾母不相信、第二次曾母依旧能够保持沉着、可是第三次的时候,曾母直接慌了,家都不要了,翻墙开溜。
很明显,即便如曾子这般贤德,且其母本对他深信不疑,可经三人轮番传言,连慈母都难守初心,足见流言可畏。
三人成虎的小故事,理解起来同样不繁杂。
本质上和曾子的故事一样,都是一个人受到外界流言的再三干扰,最终失去了自己原本的判断。
所以两个故事的共同之处,就在于流言可畏。
流言可畏的本质是什么,这一点朱棣想不出来。
同样,夏原吉接连吃了两个龙虾,也和朱棣脑海中的进程一样,想到了共同之处,但没有想出来本质。
他们二人清楚,陈羽举出这两个例子,是像以前一样,循序渐进的引导他们二人对这个办法的彻底理解。
思考清楚了两个典故的本质,说不定就可以直接理解如何利用月刊、舆论话语权,这二者去对抗程朱理学。
陈羽抿了一口小酒,对着朱棣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