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二章 毁誉皆血戾(2/2)
贾母已听的晕头转向,只觉被鬼打了一样,这叔嫂两人一唱一和,旁人根本插不上手。
王夫人一腔悲愤,犹如被人捆住手脚,不问青红皂白,一顿毒打,动弹不得。
为了撑住自己脸面,不惹恼王熙凤,还要装出和蔼喜欢样子,好端着正经长辈面孔。
…………
荣国府,宝玉院。
昨日袭人回来之后,宝玉自然要问她缘故,袭人心中埋怨宝玉惹事。
只说他和宝蟾胡搞之事,现已被二奶奶知晓,东府三爷都听到风声。
二奶奶对此事十分生气,担心事情传出风声,坏了西府内院女眷名声。
已叫了太太去商议,让他尽早搬出西府,以免留下话柄。
袭人原本是拿话敲打宝玉,让他从此有所收敛,不敢再胡搞事情。
没想宝玉听说搬出西府,一下便大吵大闹起来,哭喊着要找老太太说理。
袭人被他吓得半死,担心再闹出动静,被二奶奶找到由头,越发要发作起来,谁能够拦住。
她当下不敢说初五搬走之事,省得宝玉听了失去心智,到时疯疯癫癫一番,太太盛怒之下,怕要拿自己出气。
于是拿软话压制宝玉,说他现在闹将起来,被老爷听到风声,知道他乱搞外家丫鬟,必定要一顿好打。
宝玉听了这话,瞬间灵台清明,不敢胡乱吵闹,只是整夜唉声叹气,翻来覆去,半夜才睡去。
……
第二日天亮,宝玉失魂落魄起身,本想去荣庆堂找贾母。
却被袭人死死拦住,让他不可随意造次,以免将事情闹大,只等太太过来再说。
宝玉虽心急如焚,却担心被贾政知晓,只能耐着性子,等王夫人过来。
心想太太一贯疼爱自己,哀求太太想个主意,好歹让他呆在西府。
不然不仅再难见家中姊妹,林妹妹宝姐姐更愈发疏远,还要从此在老爷鼻息之下,这可如何活的下去。
宝玉在房里焦躁不安,来回走动,犹如困兽,想到伤心之处,潸然泪下,痛恨世人恶毒如此。
宝蟾本就是夏姑娘贴身丫鬟,将来必定是陪嫁丫鬟,最终会做自己通房丫头。
自己不过早些亲热罢了,只是玩弄自己屋里人,也值得二嫂子小题大做,竟要把自己赶出西府。
如今这些人怎都这等狠心,自己一腔清白温柔情怀,真心真意相待他们,他们竟半点不懂怜惜。
二嫂子也是一等女儿家,怎半点不知自己好处,只用些荒诞酸腐借口,一味迫害作践自己,她如何能过得去。
……
宝玉悲愤不平,想得痴痴傻傻,昏昏沉沉,突听门外传来脚步声,见到自己太太进了房间。
他愈发委屈,嚷道:“太太可算来了,我在西府好好的,二嫂怎强逼我搬出西府,太太可要为我做主。”
王夫人方才在荣庆堂上,受够贾琮和王熙凤的气,满腔郁闷难以发泄。
见宝玉还妄想留在西府,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儿子未免也太不争气。
怒道:“你给我住口,你也太不争气,袭人和彩云都是上等,她们尽心服侍你,难道还嫌不够。
何必要去招惹夏家丫头,你要招惹也就罢了,却半点不知轻重,居然在西府耳房乱搞。
还留下一堆把柄给人,如今闹出了丑事,你还有什么话好说。
如不是我设法压住凤丫头,这事要被老爷知道底细,你的小命还要不要!
夏家要是听到风声,必定要断了这门亲事,你若因此坏了名声,一辈子还如何做人。
如今已没有别的法子,明日便搬回东路院,躲过这阵风头再说,等三月成亲之后,这事才能消停。
这事没有商量,你要还敢胡闹,我便让老爷教你,凭他揭了你的皮,我也是不管的……”
……
宝玉原本还想吵闹,凭着太太疼爱自己,总能继续在西府呆着,
没想这次太太动了真火,宝玉心中虽悲怆无比,但却不敢再多嘴半句。
王夫人对袭人说道:“你看好了宝玉,今日不许他出院门,要是再闹出事情,我唯你是问!”
袭人忙低眉顺眼答应,却听外头传来杂乱脚步声。
她忙走到门口查看,见林之孝家的带了两个婆子、三个丫鬟,浩浩荡荡进了院子。
袭人突然想到那日二爷摔了古董,林之孝家的便是这阵势,将二爷房里剩余古董,全部抄没干净。
如今想起还心有余悸,难道二爷还没搬走,林之孝家的便要放肆起来……
王夫人见了这等阵势,心中多少也有些忐忑,自己侄女可是一等泼货,什么事情干不出来。
却见林之孝家的笑道:“二太太,因宝二爷明日搬回东路院,二奶奶担心二爷物件多,收拾东西不够人手。
特意让我带来五个丫鬟婆子,花姑娘归置二爷行礼,只管使唤她们就成,保准日落之前,帮二爷收拾停当。
二奶奶还安排了车马,明日一早依旧是她们,会把物件全部装车,搬家不用二爷操一点心。”
林之孝家的满脸笑容,甚至显得十分殷勤,但王夫人却气得浑身发抖。
如不是忌惮王熙凤的手段,怕她作践死自己宝玉,王夫人必定压不住怒火,当场就要大吵大闹。
最后只是阴沉着脸,一言不发出了院子,她当真一刻都呆不下去。
……
嘉昭十六年,大年初四,宣府镇。
天地萧瑟,寒风凌冽,宣府镇城墙内外,杀声震天,刀光血雨,宛如修罗地狱。
高大的城墙上,架着密集云梯,无数蒙古士卒犹如蚁附,舍生忘死往城头攀爬。
城头守卫着密集周兵,用刀枪、弓箭、撑杆、擂石等武器,拼死绞杀攀上城头的敌军。
喊杀声、惨叫声、兵器撞击声,响彻天地,城头上残破的尸体,哀嚎的伤者,随处可见。
许多攀附城墙的云梯,被周军用撑杆推翻,梯上蒙古兵从高空坠落,摔得骨断筋折,血肉模糊。
但有更多的蒙古兵,通过云梯登上城头,企图攻破城头防御。
只是对于攻城和守城,战事开始之初,攻城一方总处于劣势。
在守城方气势尚存,兵员充足的情况下,登上城头的蒙古兵,数量上完全不占优势。
虽登城敌军个个骁勇,依旧难挡蜂拥而上的周军,被绞杀只是时间问题,但周军也因此付出代价。
随着攻城时间拉长,双方人命不断抵消,守城者的优势,也会被渐渐消磨……
……
郭志贵浑身浴血,手中的加钢制式雁翎刀,稳定的挥舞劈砍,不时有蒙古兵死在刀下。
他的刀法远不如贾琮繁复诡异,是他在五军营从军之后,跟随军中老卒苦练而成。
虽然招式朴实无华,却十分实用有效,皆为战阵拼斗杀人技。
跟着他同来的两名火枪兵,各自拱卫在他左右,三人互为犄角,共抗登上城头的蒙古兵。
三人之中,侯良最为活跃,钢刀挥舞,快如疾风,锐不可当,被他砍杀的蒙古兵,人数也是最多。
他出身武学世家,是军中武艺佼佼者,郭志贵特意带他同行,便是以防万一。
初二那日郭志贵叩城通报敌情,但终归还是晚了一步。
他们三人刚入城,残蒙大军突发而至,以绝对兵员优势,三面围困宣府镇,攻城战顷刻发动。
宣府镇中所有守军,都被轮换上城头御敌,郭志贵等三人也被调用。
残蒙大军已攻城两日,三人先后两次被轮调,登上城头阻敌砍杀。
好在三人都是战阵老卒,曾跟随贾琮鏖战女真,都是经历战阵拼斗的厮杀汉。
郭志贵和枪兵徐福辉,两人都身手不俗,侯良的武艺更远超常人。
三人两次上城拼杀,几次险象环生,因有侯良居中策应,都能全身而退。
这番攻城大战,持续了个多时辰,等到蒙古人鸣金收兵,城上城下已尸横遍野。
浓重的血腥气,似乎将空气冻结,几乎让人难以呼吸。
郭志贵等人身子疲倦,各自摊坐在城头上,稍作喘息歇息。
侯良问道:“把总,你说宣府镇能守得住吗?”
郭志贵叹道:“如果粮草充足,朝廷及时派出援兵,自然守得住的。
但蒙古人除夕占了东堽镇军囤粮仓,断了宣府镇粮草供给。
昨日我听陈校尉说过,蒙古人关内伏兵北上,已封死宣府镇后路。
如果我猜的没错,这支伏兵必从东堽镇而来,这等情形想守住宣府镇,可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