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人情世故绊新规(1/2)
第733章人情世故绊新规
次日。
轧钢厂,材料科。
“干完这个事,也差不多该专心备考了。”
看著桌上的关於单据问题的计划,李开朗喃喃自语。
柳安要准备高考,李开朗也要准备毕业考核。
事关前程问题,该准备的还是要准备。
摇摇头,將思绪来回,专注於『单据梳理大业』。
对於老王头能否按实上报,李开朗不抱任何希望,这事还是得靠他来解决。
他没有大张旗鼓地宣布要“改革”,而是採用了更谨慎也更累的方式——实地调研。
接下来几天,李开朗几乎是泡在了库房现场。
不再只看文件,而是跟著每一个单据流转的关键节点走。
在收货环节,观察库管员如何核对送货单与实物数量、质量初步目检、入库凭证的初始记录。
他发现有部分仓管员在登记时笔跡潦草,品名、规格、数量常有模糊不清,甚至依赖司机师傅的“口头信息”。
在质检环节,他跟著孙质检员看,有他提供的质检流程和方法,大家都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倒也没出什么差错。
只不过在部分检验记录上,会出现信息登记残缺不全情况。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在单据传递环节,却是最直接的,最多就经过三个人的手,大家都是库管员直接对接记帐元老王头。
不过到了记帐审计环节,老王头却不时地看漏一两个。
对他而言:“单子太多,有时候看漏一两个正常。大家都忙,哪有功夫天天对得那么死月底对得上数就行了唄。”
话里话外透著一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也暗示著“差不多”的文化是常態。
李开朗观察他的工作檯,部分单据迭放无序,甚至有几张单据被当作草稿纸用。
最后到了王会计审核这里:“流程嘛,是有点小麻烦,但科里都用了多少年了,也都过来了。”
“有些事急不得,得慢慢来,考虑周全,顾及老人的情面。”
话中有话,暗示李开朗不要太急进,动了“老人”的奶酪。
对於大家各种的態度,李开朗没有指责、反驳,只是一味地收集资料、证据,最后再进行匯总。
终於是感受到了材料科和库房的內部运作生態。
对於书面的执行规章却是高高掛起,实际运作主要依靠习惯和经验,大家默认了一套操作更“便捷”但风险极高的替代方式。
老员工的阻力,老王头、李麻子等一眾老员工,在各自岗位多年,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惯性。
最后还有钱科长的有意为之。
他似乎更关心整个科室表面上的“和谐”与“稳定”,对基础管理中的积弊並非全然不知。
只是更倾向於用“稳住局面、不出大错”的方式来管理。
让李开朗来去做这事,既是利用新人“挑刺”,也是一个缓衝和试探。
成则成,不成则算。
“终於是搞定了!”
基於详实调研,李开朗起草了一份《材料科入库单据流程优化建议(初稿)》。
方案不求一步到位,只聚焦解决最突出的问题。
一是规范记录,设计简易標准化的收货记录表,要求库管员必须清晰填规格、数量.
內容不得隨意涂改,实行“谁登记谁负责”。
二是设立待检標识,物理隔离待检区,要求所有未经检的物料必须设立明显待检標识牌。
三是强制质检记录和单据时效性,质检员需在检验后在单据上明確標註合格/不合格、检验时间並签字。
四是试行信息共享,在库房显眼位置设置信息板,记录当日关键到货物资、质检状態.促进信息流通。
將方案写好,李开朗准备先给钱科长过目,听取意见。
钱科长仔细看完方案,反应有些复杂。
“嗯小李,你这方案做得真是非常非常细致,非常好,一目了然。”
“说实话,能把这些环节观察得这么细,还能提出这种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真的很不容易。”
钱科长弹了弹菸灰,话锋一转“这些东西落实下去,对规范管理肯定有好处,不过嘛”
钱科长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了几分。
“在咱们这儿,做事光看制度不行,还得考虑点『人情世故』和实际情况。”
说罢,举起实际案例。
“就拿谁登记谁负责』这事来说,想法很好,但有些质检员就是字写的不太好,有时候马虎点。”
“你搞这么严,大家心里怎么想到时候工作反而不好开展,对不对”
“还有这信息共享板.”钱科长苦笑了一下,“你说质检状態若是谁检出来有问题,还没处理就公开掛出来谁的脸上掛不住啊!”
“而且万一我是说万一,有些物料牵扯比较广让给厂领导看到,不太好你说是吧”
钱科长儘可能温声细语劝导李开朗。
他这一连串的话,传递了几个信息,尊重老人、顾及人情和面子、牵扯广。
最后那句“给厂领导看到,不太好”,更是暗示了问题的复杂性。
“我的意思呢,”钱科长缓和了语气,“这个方案大的方向肯定是好的。我看可以先內部討论一下,循序渐进地试。”
“比如,我们先从规范收货记录和信息共享开始,信息共享內容可以调整下,先不放敏感信息”
“至於其他的,慢慢来让大家有个適应过程。你看怎么样”
听到这,李开朗隱约明白,这梳理单据流程不仅仅是个技术活,更是边界和利益的博弈。
没想到前段时间轧钢厂的肃清风波,竟然没有波及到这。
“科长您考虑得周全,是我有点急了。”李开朗適时地表现出接纳,“確实,改革需要循序渐进,考虑大家的感受。”
“那就按您的意思办,我们先从规范记录和建立信息共享开始试点,看看效果。”
“我再根据这个方向,再细化一下这两个点的具体操作细则”
“好!就这么办!稳扎稳打,成熟一项推一项。”
钱科长脸上重新露出笑容,对李开朗的“懂事”表示满意。
“行,你再去细化一下这两个点,回头我安排个时间,咱们开个小会跟相关岗位通个气。”
“行,我这就去完善。”
说罢,李开朗转身就要走。
“唉等等!”钱科长突然叫住:“这个事了,你就专心放在学习上吧,你这毕业也快了,不要让科里的事耽误你学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