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4章 雨林里的秘密(第二更,求订立)(2/2)
“大部分会送回去,不过也会留一些在这里做长期交流展,以后,我们的孩子,就可以在我们的博物馆里感受到古巴伦文明的灿烂。”
李奕霖语气是平静的,这正是在海外考古的意义。可以把大量的文物带回国。
SEA是一个没有多少厚重历史的地方,但是并不妨碍SEA拥有大量的博物馆,那些博物馆里展览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物或者艺术作品。
其中并不仅仅只有当年从日本带回来的文物,还有很多考古队员在国外发现的文物,甚至,还有一些二战遗失文物,虽然那些遗失文物的出现,引起了各方的关注,甚至引起了一些国际官司,但是并不妨碍它们在博物馆里的展示。
不过,最让人放心的还是那些考古队员在其它国家的考古发现,他们是通过“长期展览”的方式“寄存”在SEA的博物馆里。
当然,也可以是出售。在SEA的很多博物馆中,都存放着数量众多的从各国购买文物,尤其是东方文物,甚至有整体迁移的文物。
点点了头,李奕唯问道:
“这个周末你会回家吗?”
李奕霖摇了摇头,他把目光投向先前交流的一位教授说道:
“我明天会去掸邦,”
“去掸邦?这么快就要出去?”
“那位是掸邦过来的郑教授,他的小组,最近有了一些新的发现,我打算过去看看。”
“发现?什么发现?”
李奕唯的语气中充满了疑惑,掸邦那里会有什么考古发现?
在他疑惑时,弟弟的话声却让他整个人都愣住了:
“晋王墓!”
一瞬间,李奕唯愣住了,看着弟弟,语气变得有些激动说道:
“确定吗?”
“郑教授那么很确定,晋王最后病逝于孟艮,而孟艮就在掸邦。”
……
越野车的轮胎碾过雨林里泥泞的土路,溅起的泥水打在车身两侧,留下一道道深色的痕迹。
车窗敞开着,湿热的风裹着草木的腥气涌进来,耳边满是虫鸣与树叶摩擦的沙沙声。
郑教授坐在副驾驶座上,目光透过繁茂的枝叶,望向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峦,他扭头对坐在后面的李奕霖说道:
“大概是五年前,我在孟艮一带考察时,当时住的人家是当地土司家的后裔。”
李奕霖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好奇:
“土司家后裔?他跟您提了什么?”
“晋王墓。”
郑教授的声音并不大,像是在说一件尘封已久的秘事。
“他说孟艮的深山里藏着一座晋王墓。
他们家族世代守护着这个秘密,说是为了避免让满清知道墓地所在——晋王病逝后,其子降清后,满清随即下令将晋王墓迁去京城,就是怕当地人年年吊唁,留着反清的念想。”
李奕霖手里的动作顿住了,眉头微微蹙起:
“晋王墓被迁走,我记得是他儿子降清后,清廷下旨办的事吧?史料里还记载过迁墓时的流程,连祭品清单都有留存。”
“史料记的,未必是全的。”郑教授转过头,目光落在李奕霖身上,语气里带着几分笃定。
“你想想,晋王李定国是什么人?他宁肯病死在荒野,也绝不向清廷低头。就算他的养子后来降了,可他怎么可能真的忤逆父亲的遗言,把父亲的真身墓交给清廷迁走?”
他顿了顿,指尖在膝盖上轻轻敲着,像是在梳理线索:“我后来查过,云南和缅北一带,本来就有好几处晋王的衣冠冢,有的在山洞里,有的藏在古寺后,原本就是当年为了混淆清廷视线设下的迷局。
至于后来被迁去京城的,多半只是件衣服、一块玉佩,顶多再配上一些遗骨,根本不是真身所在。
如果是其真身所在,李嗣兴又为何不请看坟人看管?要知道,李嗣兴的墓地,哪怕是到辛亥之后,李家人当时仍能聘请看坟人来管理墓地,可偏偏到了他爹那,还是奉旨迁去的晋王墓,却彻底的消失了,就像从不曾存在一样?
所以,我认为,被迁走的晋王墓,十之八九是衣冠冢,甚至可能只是为了应对满清弄的障眼法而已。”
郑教授的分析确实让人信服,是的,当儿子的怎么会让爹的坟荒落甚至消失呢?哪怕就是后世子孙再不肖,也不至于只拜李嗣兴,不顺便他爹的坟上丢几张纸吧。
“这么说,确实很有可能。”
李奕霖的眼睛慢慢亮了起来,他往前凑了凑,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您的意思是,土司后裔说的这座无碑晋王墓,很可能就是晋王李定国的真身墓?就在这片雨林里?”
对于晋王李定国,李奕霖并不陌生,所有的SEA人都不陌生,因为他不仅被写进历史书中,而且还有关于他的专门著作以及电影。
“任死荒徼,毋降!”
他的这一遗言,又有谁不知?
可以说,晋王李定国是SEA人最熟悉的明末人物,同样也是入享忠烈祠的先贤——对,在忠烈祠有偏殿供奉历代先贤,其中就有李定国。
“对,十有八九就在这里。”
郑教授点头说道:
“当时李嗣兴降清后,仍然有不少晋王旧部拒绝降清,他们遵从晋王遗训避入缅甸荒徼,而那位土司家,自称就是其旧部。不过因为年代久远,并没有佐证。”
这虽然只是一个信息,但是却让李奕霖兴奋起来了,他很清楚这个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晋王墓,很有可能就在这里,在这片雨林之中。
想到这,他忍不住看着这片雨林,目光中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