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二百五十二章 抵达洛美

第二百五十二章 抵达洛美(1/2)

目录

布拉特的魄力来源于现在东非的上升通道已经收紧,尤其是二十年代后期开始经济转型后,即便创业成功的概率也变小了太多,所以,与其继续在殖民地的犄角旮旯里混日子,还不如参与哈布斯堡皇室再创业的过程中来。

出于这种考量,他在面对上级给出的方案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继续留在这里,等待哈布斯堡皇室接管达庞镇。

布拉特镇长丝毫不担心镇里的其他居民和他竞争,毕竟不管从学历,见识还是能力上,他对于哈布斯堡家族都是可以笼络的对象。

他也就不在意把消息告诉其他居民,并且和他们解释其中的一些弯弯绕绕。

布拉特镇长带着劝诫的心态,对镇上居民们说:“你们不要把我的话当做耳旁风,除了努力提升自身,还有把握机遇以外,再给你们一个忠告。”

“那就是抓紧培养自己的下一代,让他们努力学习知识文化,科文斯校长,你说对不对?”

科文斯校长是镇上除了布拉特镇长等十几个公务人员外的,公认的文化人。

当然,像他这样所谓的校长,实际上整个学校只有他一个人,本人兼任德语和数学教师,平时还是很受人尊敬的。

科文斯推了推眼镜,对周围的人说道:“镇长说的不错,现在达庞镇成为新奥地利王国的领地后,对于我们大家确实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

“掌握文化知识,不管在哪里都是很有用处的,即便是加入军队,学历越高的人,机会也越大。”

“就以帝国的正规军来说,至少也要中学学历,也就是我们达庞镇太落后,且不属于本土,所以才会降低各种标准。”

“所以,能够更好的掌握德语和其他知识,对大家的未来都有好处,如果受到哈布斯堡皇室的重用,未来一飞冲天也不是没有可能!”

有了科文斯的现身说法,镇上的人心里基本都相信了镇长所言不虚。

布拉特镇长接着说道:“虽然说哈布斯堡皇室想要立国,前期可能困难重重,但是,后续我还是很看好新奥地利王国发展的。”

“毕竟,帝国能够允许哈布斯堡皇室接管我们这里,本身就是一种态度,说明了高层对哈布斯堡皇室的支持。”

东非对哈布斯堡皇室的支持,显然也是布拉特等人选择留下来的底气,毕竟他们也不傻,如果这个新奥地利连自身的安全都无法保证,早就一溜烟的跑路回国了。

有东非作为后盾,至少达庞镇这个新奥地利未来的首都,肯定不会因为战争原因而遭受威胁。

更何况,布拉特等很多人,他们的发展方向是文职人员,而不是军队。

……

新奥地利王国的首都明确了是达庞镇,同样的,哈布斯堡君主国的首都也基本可以确定是多哥兰东北部的纳蒂廷古。

所谓的纳蒂廷古,就是前世贝宁(达荷美)西北部城市纳蒂廷古,也是贝宁阿塔科拉省的省府所在地。

至于这个城镇为什么掌握在东非手里,也很好理解,单纯是纳蒂廷古距离东非太近,所以东非在多哥兰的殖民开拓活动中,将这块土地兼并到东非的多哥兰殖民地里。

曾经,多哥兰还是德国殖民地的时候,和法国就对纳蒂廷古进行过争夺,不过法国人不管从现实利益,还是对德国的仇恨,都无法容忍德国占领这处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

而东非显然就不同了,法国在和东非关于西非问题上,一般都倾向于采取退让政策。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法国早就不是19世纪及以前那个常年稳坐世界第二强国位置的国家,更何况东非不仅国力足以让法国感到绝望,本身还是一个非洲国家。

如果在西非殖民问题上,和东非撕破脸皮,法国没有任何可能性取胜,还有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丢失国际颜面。

所以法国政府很识趣的对东非多哥兰殖民地的一些“非法”活动,选择了沉默。

纳蒂廷古和周边区域,这些前世属于贝宁的土地,就成了之前东非的领土,现在则成为哈布斯堡君主国的立根之基。

纳蒂廷古镇和达庞镇,虽然都是多哥兰北部“重镇”,且为区域的行政中心,但是两座城镇完全没有可比性。

纳蒂廷古镇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镇,而不是达庞那样名义为镇的小村庄。

截止到1935年,纳蒂廷古的人口就超过两千三百余人,这也是多哥兰北部最大的城镇,仅人口就接近达庞镇的四倍。

同时,纳蒂廷古的经济也比达庞镇要强很多。

纳蒂廷古及周边区域,农业开发程度虽然也比较低下,但是超过达庞镇辖区,这里已经有初具规模的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种植。

也就是说纳蒂廷古在农业领域,是领先达庞的,当然,纳蒂廷古更主要的地方,在于它的地理位置,这里原本就是周边势力交汇的一个中心,所以贸易更加繁荣。

这中间还有一个推动因素,那就是多哥兰在纳蒂廷古的军事部署,纳蒂廷古有军队驻扎,这刺激了当地贸易的发展。

如果没有贸易和军事这两个因素,理论上来说,达庞应该是可以超越纳蒂廷古的,因为达庞的农业发展条件实际上更加优越,不管土地肥力,水源上都比纳蒂廷古更具有优势。

1935年11月6日。

洛美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