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6章 知否鸢兰23(2/2)
鸢兰依旧裹着被子睡得熟,赵祯换上衣冠最后又回头瞧了她一眼,是很认真的注视,约莫有三秒钟的样子。
午后,一道旨意震惊前朝后廷:噼里啪啦一溜烟的华丽词藻堆砌下,什么救驾有功,什么温婉聪慧,才思敏捷,良善端方……吧啦吧啦,最后扔出一位公主。
盛家鸢兰赐国姓,更名赵鸢,封号扶光,是为扶光公主,帝王御妹,入皇家族谱,于京中设立公主府,食俸万贯,爵同亲王,允其见君不跪。
其外祖父王老太师教导有方,因封无可封,得享双倍俸,其母亲王氏慈爱端庄,特授为淑人。
鸢兰就这样完成了华丽转身,接到旨意后她是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昨夜是没发生啥,可她还以为那是越雷池的第一步,却没想过会是彻底的放手。
做不成她男人,改做她哥哥?
傻眼的功夫,殿内殿外宫人们跪了一地:
“公主千岁万福!”。
“参见公主殿下!”。
张茂则随大流俯首叩地,他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没见过这样色儿的迷之操作。
官家还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让人瞳孔地震,久久不能回神。
赵祯刚下早朝,背着光就这么静静站在大殿门口,携清风,含淡淡微笑,不远不近的看着她。
这是鸢兰头一次觉得,一个人会发光是什么样子。
他真的是一位好皇帝,起码现在在她心里,他是的。
明明有能力理所当然的占有,强势享用,却还是因不愿勉强而克制欲望,大气成全。
原来所谓的仁,是真的仁,他或许在她看来着实软弱了些,但实实在在是个好人。
或许鸢兰依旧没法欣赏他,不管作为一个男人还是皇帝,但不可否认的是,她希望他能好好的。
鸢兰心悦诚服叩首,“臣妹多谢陛下恩典,陛下万福金安,愿陛下年年岁岁福寿康宁,大宋王朝千秋万代!”。
赵祯一步步走上前将她扶起来,“你不愿留在宫中,但以后也要记得常入宫看看朕,如今我也算你的哥哥了”。
鸢兰默然片刻,哑声应下,并低声说了句,“谢谢”。
赵祯不语,只一味看着她,像是在看星星,月亮,太阳,一片落叶……再自然不过。
公主府督办期间,鸢兰迁居扶光殿。
前朝御史台想说话,但瞅一眼生龙活虎的王老太师,再瞅一眼终于有了笑容的冰山新贵齐小公爷,突然就觉得……好像也没什么要紧的。
了不起就是个公主,而且官家可是说的,人家公主救驾有功,他们若敢做了出头鸟逼逼叨叨,一个搞不好就得被扣上藐视君王的大锅。
盛家父子俩双双对视了一路,回去后你看我我看你,携手共进跑书房,商量分析了好半天,结果啥也没研究出来。
倒是确定了一点,陛下的意思很明确,就是把盛家这个姑娘连盆带花端走,以后就跟他们没关系了,他们一个都别想挨着的意思?
想通后的两人心情那叫一个复杂,泼天富贵结果没接住,而且还被彻底隔绝了想扒拉的机会。
唯一受利的是王家,一个姓王的老太师,另一个姓王的出嫁姑子,盛家同胞姐妹且关系良好的如兰也没得一丁半点的新鲜。
这件事寿安堂老太太都从床上爬了起来叨叨两句:
“这鸢兰估计随了王老太师,冷心冷肺六亲不认,如此操作,她算是断了娘家后路了”。
房妈妈没敢多说一个字,当初的五姑娘就不是她能多嘴的,更何况如今。
至于海氏,僵硬过后立马收拾好心情,“走吧,去侍奉婆母”。
丫鬟有些不明,“娘子,今儿非逢一逢五啊”。
“您这样会不会太累了”。
海氏深吸一口气,“儿媳侍奉婆母天经地义,乃孝道,怎会辛苦”。
只是她过去的时候才知道大娘子不在,带着如兰进宫去了。
海氏贴着笑脸关心了两句便回了院子,迎头撞上一女使来报,说羊毫怀孕了,两个月。
海氏瞬间石化,连假笑都扯不出来,身形微不可察的晃了晃,可她没办法。
自上次罚跪事件过后,大娘子直接发话,要么有孕了抬妾,要么放人出府,总归不准再灌些汤汤水水。
是以缓过来后的海氏也只能咬咬牙把人提了妾。
而这,还只是个开始。
其实不止是她,包括整个盛家,都只是个开始:
林栖阁,寿安堂……乃至盛家三父子的前程,都将在尚未成形的公主府的阴影下,被压着敬重葳蕤轩的大娘子。
……一辈子。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