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四章 请献酋首(1/2)
第九百二十四章请献酋首
昭阳殿内殿的门窗紧闭,仍拦不住外面的风声,时而“呼呼”作响,时而仿佛人的啸声,正是雨疏风急。
后院并非空旷的砖地,亭子周围种着不少花草树木,树枝树叶都朝着木门这边倾斜,来回飘摇不已。大风裹挟着潮湿的雨点,从正面添舐到房门上,将两扇木门上的青铜扣环吹得叮哐摇晃,不过它们后面被门闩死死顶着,依旧没有被吹开。只是屋檐下的门窗,都被倾飞的雨点打湿了,在渐渐微弱的光线中,泛着淡淡的水渍光泽。不知过了多久,这场夏日的暴雨终于消停下来,天色也完全黑了。高低变幻不定的风声、雨声都已不见,虫鸣重新充斥在天地之间,声音细碎却平稳。
夏季的雨来得快去得快,过后便晴了好几天。
进入五月下旬,秦亮得知使节董勇等人、荆州刺史杜预已到洛阳,便在召见大臣之时先商定封赏事宜。
对于此事,秦亮只能说董勇等人颇有汉朝遗风。不过总体上应该褒奖,之前刚收到消息,便已定调。一来董勇确实维护了皇帝威严,二来他的所作所为,与朝廷近期国策并不冲突,反正都要北伐。
次日一早,在东堂朝会上,董勇及其随行的二人,一下子成了大殿上最受瞩目之人。
其中的随行司马龙奎、护卫将领罗建,以前连参加朝会的资格都没有,这次算是直接进入了满朝文武的视线。
朝阳的一缕阳光,已经点亮了清晨的光线,宽敞堂皇的大殿之间,染上了耀眼的光辉。一根根高大的柱子,一扇扇明净的门扉,让此间仿若充满神圣的气息。
作为正使的董勇,此时更是红光满面!他郑重其事地捧起一个木盒,献宝一样举到头顶:“臣不负陛下之托,请献酋首于御前!”
宦官上前接过,将木盒呈递到秦亮案前,见秦亮轻轻颔首,这才小心翼翼地打开。
一股恶臭顿时扑面而来!饶是秦亮见过无数尸首,猛一下也差点脱口而出卧槽。只见那狰狞黝黑的头颅上,死灰的眼睛还睁着,关键是上面涂满了石灰盐粒,着实有点恐怖。
秦亮压下胃中异动,欣慰地点头示意。宦官张欢赶紧把盒子关上。
董勇站在朝臣之中,开始当众详细讲述一路的经历。说到惊心之处,东堂中便是一阵嘈杂热闹之声。不过多是一些“使节当真勇猛”、“临危不乱,令人佩服”等言论,毕竟文武百官都在东堂上,也不好口无遮拦。
秦亮同样耐心地听完了过程。因为奏书写得都比较简略,还是听口述更详尽。
董勇的事没什么意外,他是正使,当然要居首要功劳。
不过秦亮倒是新有发现,站在后面那个龙奎,虽然其貌不扬、显得有些干瘦,却似乎是个人才。尤其是使团跑路的途中,龙奎对路线的策划很务实、也很有想法。
如今虽已非曹操那个时代,但秦亮对人才还是很渴求的。以现在的技术条件,广大的领土只能实行人治,皇帝坐在宫中,根本不可能亲自管理从中秧到地方的庞大事务,用对人才是唯一的办法。
不过秦亮没有说什么,他先看向董勇,用赞叹的声音说道:“卿有忠心,有勇有谋,不堕朝廷威名,论功可赐为亭侯。”
董勇大喜,立刻跪伏在地,以头触于手上:“臣谢陛下恩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