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真情表白(2/2)
“谢谢太皇太后关心,她一定很高兴。”韩素素真心的说着。
但太皇太后的柳眉一皱,“王良娣那样,皇后也是心真大,竟也将她选入东宫,这妥当吗?万一出了什么事,有心人要操弄,东宫将不得安宁。”
韩素素善解人意地握着她的手,“太皇太后的担心素素懂,但皇后仁慈,如果不选王良娣,她仍得留在宫里干活儿,绝对无法像现在,有人伺候着养病。”
太皇太后有点讶异,“你是这样想的。”
韩素素点头如捣蒜,“当然,皇后是好人,太皇太后更是大大的好人,殿下在这个几乎无亲情可言的环境成长,庆幸有太皇太后您这样的太祖母,他才没成为一个性格扭曲的人。”太皇太后看着她笑眯眯的娇俏脸孔,心中不由得一暖。
“殿下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才华盖世,又生得一张俊俏的脸孔,太皇太后有个好孙儿。”韩素素极尽狗腿、褒奖之能事,让太皇太后听得笑到阖不拢嘴。
在太皇太后眼中,她有一颗慧黠的玲瑰心,打扮成太监进出承干殿,的确也让她这里不见纷扰,不似过往的寂寞生活,却拥有一样的宁日。
韩素素说那么多好听的话,其实也是要让太皇太后放心的,“素素知道太后对殿下目前的处境除了操心外,更是一筹莫展,但他真的很行的,素素相信,他一定能成为一名明君。”
太皇太后凝睇着她。她是如此懂太子的心,明眸里的认真与深情那么清楚,毫不掩饰,只是可能吗?她眼里的情意竟已如此深浓?
“你对太子是真的上了心吗?就哀家所知,在入宫之前,你就有很多王孙公子追求。”甚至还传出京城首富心仪一事。只是这一点太后保留不说,有些话轻轻一点即可。
“素素不敢隐瞒,的确如太皇太后所说的,素素过去有很多人追求,然而感情这事很奇妙,过去素素也没啥感觉,但突然就是喜欢了、心疼了、不舍了,整颗心就都沦陷了。”她说得模模糊糊。
“也是,感情这事还真的难预测,什么时候来,大概只有月老知情,只不过你进了宫,你哥哥难道没要求你做什么?”太皇太后心里还是在意这事的。
“母亲是反对素素再次入宫,可是当时殿下再三保证不让素素受伤害,爹爹才勉强答应。但他仅要求我眼睛要明、耳朵要开,任何会危及自己或家族的事,一定要想办法通知他。”
“嗯嗯,很懂事的丫头。”
......
“太皇太后娘娘,彩妃再殿外求见。”
韩素素一听是蓝彩碟,她立刻站起来,“太皇太后,被其他人看见怕会传到殿下耳中,素素还是回避一下。”
“太皇太后吉祥,这是爹爹在南方搜罗回来的珍宝,据说能清心凝神。”
太皇太后看着手中的白玉盏满心欢喜。“嗯嗯,安定侯有心了,有空替哀家问候他。”
“现在彩儿身在宫中,关于回家的事情还是需要皇上批准才能回去看望父母。”这件事她答得坦率,但对钟绾仪装病夜探的事,她只能隐瞒,至少她有信心,安定侯没有指示她们去做任何伤害皇上的事。她身为安定侯的女儿,她深切了解到侯爷对部属、府里奴仆是严厉到几近残酷的,但那是长年带兵的个性使然,对她这个独生女,他其实是疼惜的。
所以,她忍不住又替他说话,“我想我爹并不恋权谋,只是想自保。”
“我知道,他也是三大首辅大臣里,唯一让我还能寄予期望,盼着他回过头来帮忙皇上的人。如今,再加上你……”
太皇太后不由得紧紧握住她的手,“哀家知道现在要说的话,可能让你觉得沉重了点,但是,也只好请你勉为其难。”
“不要这么说,太皇太后。”
“请你尽你所能的帮忙皇上。”
听出一个祖母的担心与不忍,蓝彩碟一脸诚挚的应允,“臣妾会努力的,因为太皇太后在乎的人,也是臣妾最在乎的人。”
太皇太后眼眶泛红,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动。
两人再聊了会儿后,蓝彩碟走了,伺候太皇太后多年的老宫女脸上却是忧心忡忡,蓝彩碟毕竟是安定侯的女儿,她心里对彩妃的作为仍有疑虑。想了想,她决意走上前去,看着愉悦仰头看向天空的太后,斗胆开口,“太皇太后,相对于彩妃,韩良娣是真心陪您,还是别有居心?您这么对她掏心掏肺的可好?”
“日久见人心,但,哀家对她有信心。”
太皇太后并不担心,她觉得老天爷终于眷顾到她孙儿了,总算在这对峙己久、乌烟瘅气的皇宫僵局里,洒下了一道温暖的阳光。
理想很美好,只是要拨云见日,让阳光照进儿孙的人生,还得再等等。这段日子以来,三大权臣台面上看似风平浪静,台面下可是动作频频,为的是一名跳过地方官,不自量力的想亲自面圣,为地方百姓求情的小县令。
由于这事可大可小,所以他们一点都不希望让皇上处理这件事,在他们操盘下,王朝百姓能安居乐业,大多会认为是他们三大首辅大臣的功劳,至于皇上,只是个无实权的皇帝,他们也打算让他一直这么下去。
因此百姓陈情之事,所有文武百官在上奏时,一定会先往他们三人那里送上一份,待他们筛选出一些不痛不痒的民生议题后,才能再写上一份折子呈奏。
只是想不到百密一疏,一名小县令竟然一次次逃过他们派出的杀手,一路安全的来到京城,还毫发无伤的进了皇宫。
于是,金銮殿外,小县令趴跪在地上,磕头道:“九品官俞光求见皇上,不见皇上,誓不起身。”此举在宫内已引起**,尤其是三大权臣安插在宫里的人脉,荚不赶忙透过管道去联系三人,然而正要上早朝的皇上已早一步来到殿外,身边还跟着近身侍卫、成公公。
“俞大人,皇上到了。”成公公开口示意,要俞光抬头。
俞光只是地方小官,何曾见过皇上,他闻声抬头,就见皇上一身金冠龙袍,天生的王者气势让他傻愣住,怎么也没想到皇上如此威严,犹如天神。
“起来说话。”皇上看着他道。
俞光这才回了神,急急磕头行礼,起身拱手弃明,“去年朝震省逢水患,皇上曾答应减收朝震省的官粮,但这一年来又恢复税收,无奈老天爷持续一段日子不下雨,省内收成不佳,百姓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小的向地方官请奏圣意,却迟迟无下文,所以才决定亲自赴京面圣,将民意上达天听。”
“朝震省的地方官?若朕没记错,他的恩师就是镇国公。”皇上边说,沉静的目光很快与一旁的成公公交换。
“是。”俞光战战兢兢的拱手回答。
此刻,得知消息的镇国公匆匆赶至,而且还带来一大串文武官员,包括了安定侯跟睿亲王,气势不小。
众人先对皇上躬身行礼后,镇国公挺直腰杆,看向俞光的眼神倏地一冷,“这事不必麻烦到皇上,臣等已然处理了。”
“朕可以处置,而且决定所请照准。”皇上表情同样的冷。
“不成啊,皇上,事关国本,朝震省的官粮绝对得照收。”镇国公两鬓斑白,眼神倒很精明,一看就是只奸诈的老狐狸。
皇上黑眸一凛,冷笑道:“俞光才刚到,镇国公更是晚了朕几步到,却能一眼看出他是为朝震省的官粮而来,镇国公的消息也未免太灵通了?”
“皇上是在暗示臣于宫中安插人脉,在怀疑老臣的忠诚?罢了,臣老了、无用了,还是告老还乡去吧。”镇国公一脸受辱的样子,竟然就要求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