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湖不归第一部枫锁玄城 > 第一章 玄机乍现(二)

第一章 玄机乍现(二)(1/2)

目录

灯火刺穿了黑暗,也为莫小歌点亮了前路,空气也瞬间浓密起来。

这里是一条巨大的甬道,甬壁上设有灯烛,甬道两端共立有八尊人形石雕,甬道的尽头仍有一道石门。石雕都是弹拨乐器的乐者,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每一尊石雕技艺精湛,在灯烛的照耀下仿若真人一般,除了人身是石雕之外,其衣装打扮,手中所奏乐器都是真实之物!而甬壁上还有与石雕相对应的人名雕刻在其中。

右首第一尊雕像是一位面相随和的儒生,其衣衫朴素,身形矍铄,其弹奏的古琴琴尾已是焦黑一片,甬壁上刻着“蔡邕”两个字。这把古琴自然是千古名琴“焦尾琴”,不过焦尾琴早已失传,此琴作为一种慰藉还是可以的。

左首第一尊雕像是一位长须的老者,他身披水蓝色长衫,面相英俊,气质逍遥,仿若仙人,在其修长的手指下是一张断裂的古琴,甬壁上刻着“俞伯牙”三个字。此雕像自然是引自“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

右首第二尊雕像是一位颈项上负有刑具的沧桑儒生,其身形削瘦,骨骼分明,他的双眼却迸发出夺人之光,仿佛告诉他人,他即使不复生还,仍将满腔情意付诸于琴弦之上,好一个好琴如命的琴生!甬壁上刻着“嵇康”两个字。他此刻所弹奏的琴曲自然是《广陵散》,广陵散已不可得,嵇康也不复还,可是其为琴而生的精神却永远流传。

左首第二尊雕像是一位双眼蒙着黑巾的老者,他身披翠绿色衣衫,面色红润,弹拨古琴间,顿觉豪气逼人,就算双目无明也无妨,他弹奏琴曲仍然逍遥自在,能作出《阳春》、《白雪》、《玄默》等绝世古琴曲的他,实在叫人钦佩。甬壁上刻着“师旷”两个字。

右首第三尊雕像是一位妆容祥和,衣着艳丽的中年妇人,她手中所弹是一张琵琶,不过却比中原的琵琶的尺寸大了许多,这位夫人笑容洒脱,身姿娇柔,虽只是舞动手指,却感觉在舞动身躯一般,其弹奏琵琶的技艺无人可比。甬壁上刻“苏低婆”三个字。她的出现改变了宫廷乐者的地位。

左首第三尊雕像是一位吹着筚篥的中年男子,其衣衫色泽鲜艳,身形英伟,面容俊逸,甬壁上刻着“李龟年”三个字。李龟年的乐音之妙曾让无数诗词文人欣赏,杜子美曾有诗云“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里的“君”便是李龟年。筚篥为管弦乐,李龟年的筚篥技艺已达到了极致。

右首第四尊雕像是一位正弹奏古琴的衣着雅致的女人,她拥有绝色之容,娇美之姿,是集乐音之美与气质之美于一身的乐者,甬壁上刻着“蔡琰”两个字。一曲《胡笳十八拍》就足以令她名垂青史。

最后一尊雕像是一位头戴垂帘帝帽、衣着华贵,一手握着宝剑,一手操着琴弦的男子。

“此人是谁?”

再看甬壁上刻着“曹操”两个字。

莫小歌顿时醒悟:“魏武帝兴建乐者殿堂‘铜雀台’,又作有《短歌行》、《对酒》等词作,虽然未能有耳熟能详的琴曲,不过其乐艺一定不同凡俗。看来一个拥有权谋野心的人也具备乐音之美,乐音一定是魏武帝慰藉心灵的方法之一!”

这八尊雕像都是乐者像。在世间,乐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莫小歌走南闯北从未见过乐者的雕像,这应该是谷玄京特地为莫小歌修建的,算是还了莫小歌的一个心愿。莫小歌深深地向八尊雕像鞠了一个躬,便走入甬道尽头,尽头石门之前有一座石台,石台上摆着文房四宝,还有一只小巧华贵的织锦钱袋。

莫小歌拿起毛笔蘸着水墨在宣纸上奋笔疾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