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许久不见(2/2)
市场的风格相较于几年前,变化很大。
具体的晚点再跟你唠唠吧。
说说市场吧。
开篇说本篇文章还是写晚了半步。
本该是前两天就该发文说的,一些事耽误了拖到了今天。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市场尽管走出了一波中期小趋势,直接逼近了去年国庆后的最高点。
但,其实并没有让很多人赚到钱。
反而是,不少人还亏钱了。
这,就显得有些“不可理喻”了。
不可理喻就对了。
前面很早就说过,未来的a股市场,断然不可能再出现类似于此前的牛市普涨行情。
两极分化,共振进退才是未来市场的主旋律。
还没清楚认识市场变化的同学,那就有些跟不上节奏了。
如此观点的推断,也就无非建立在两点:
一是整体饼子摊得太大,扩容得有点过分了,同样的两万亿资金成交分摊下去,一两千只票跟四五千只票的区别有多大?就平均值而言就已不在一个层面。
二是聪明资金太多。不管是传统机构,量化,还是柚子牛散等,由于玩法的多样性,导致很多时候他们会面临更多保守或者激进的玩法。
类似于以前的那种打压式吸筹,磨底的玩法,在今年面对层出不穷的新规面前,显然已经不那么适用了。
(考虑到退市的常态化问题,还有某某秉性难移的问题,传统打压吸筹方式与此同时就得面临时间成本以外的意外风险,例如,某某作假直接退市等,这是过去十几二十年里不曾有过的严。准确说,即某种坚决的态度)
所以目前最大的问题,不仅仅是对市场整体的阅读能力的要求,更是针对个人对选票的一种严苛考验。
好比如这小几个月的大盘拉升,多少票翻倍了,又有多少是微涨乃甚至原地不动的?
对于真正的技术派而言,这几个月,可以说等同于捡米,简直不要太舒服。
但对于很多小可爱来说,除了捶胸顿足还是捶胸顿足。
诸位记住,不管什么时候,市场怎么个变化法,技术的提升与个人智慧的提炼这两者是划等号的。
学习,反思,潜心修炼,永远要放在首位。
智慧提升第一关——博学于万物,且专注于一点。(不妨好好理解这句话)
最后,当下市场一句话概括:情绪周期即将触顶,大盘短期抛压随之加剧,即,看调整仓位。
具体到个体,盘中观察是否出现有脉冲无延续,是则出,无需逗留。否则不妨再拿一拿,观察观察不要紧。
短期里大概率会出现,至少一到两次以上的大面积亏损效应,具体时间暂不能确定,诸位且看着有这个预防即可。
(考虑到一些书友的感受,加上本书很多内容被警告了,所以后面基本以小说更新为主,尽量避免闲谈了)
暂且说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