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2/2)
他看着她的眼睛,那里面有星辰,有大海,有他从未见过的鲜活与灵动。“清沅,你做得很好。”
一句简单的夸赞,却让宋清沅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而这场品鲜会带来的影响,还远不止于此。
就在李德裕狼狈回府的当晚,一个意想不到的人,递了帖子,求见太子。
来人是翰林院的张大学士。这位张大学士是三朝元老,门生故吏遍布朝野,为人清高,从不参与党争,连皇帝都要敬他三分。但他有一个人尽皆知的爱好——好美食。
沈演之在书房接见了他。
“老臣今日,是特来向太子殿下求一样东西的。”张大学士开门见山,一双老眼亮晶晶的。
“大学士请讲。”
“就求殿下,能匀老臣两瓶‘御品鲜’。”张大学士咂了咂嘴,回味无穷地说,“老臣今日让府里下人去排队领了一碗红烧肉,那滋味……啧啧,绕梁三日,不绝于口啊!老臣活了七十载,自问吃遍天下美味,却从未尝过如此醇厚鲜美之物。只可惜,那品鲜会只送不卖,可把老臣给急坏了。”
看着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学士像个孩子一样为了一口吃的着急,沈演之和宋清沅都忍俊不禁。
“大学士言重了。”宋清沅从屏风后走出,亲手奉上一个精美的礼盒,“区区薄物,何敢劳动大学士亲临。这里有十瓶,还请大学士带回府,慢慢品尝。”
张大学士一见那礼盒,眼睛都直了,宝贝似的接过来抱在怀里,连声道谢。
“殿下,娘娘,”他收好东西,神色郑重了许多,“老臣今日来,除了讨要酱油,还有一言相告。‘御品鲜’是好东西,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魏王那边,吃了这么大的亏,绝不会善罢甘休。他母家姓陈,陈氏一族,在江南一带,掌控着私盐的命脉。殿下的盐改,‘御品鲜’的推广,都动了他们的根基。
他们明面上不敢如何,暗地里的手段,只怕会层出不穷。殿下与娘娘,务必小心。”
这番话,无疑是雪中送炭。
沈演之和宋清沅对视一眼,皆起身,郑重地向张大学士行了一礼。
“多谢大学士提点。”
张大学士坦然受了这一礼,笑道:“老臣不站队,不结党,只认一个理。谁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谁能让这江山更稳固,老臣就敬佩谁。殿下与娘娘,好自为之。”
说完,他抱着那盒酱油,心满意足地走了。
送走张大学士,书房里一时很安静。
“我们好像,多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盟友。”宋清沅轻声说。
“不算盟友。”沈演之摇头,“但他代表了一批人。一批厌倦了党争,只希望国泰民安的纯臣。我们的所作所为,他们看在眼里。
只要我们走得正,行得端,他们就不会成为我们的敌人,甚至会在关键时刻,成为我们的助力。”
宋清沅明白了。民心,才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无论是街头的百姓,还是朝中的清流,只要能赢得他们的心,他们的路,就能走得更稳。
“对了,”宋清沅忽然想起一件事,从袖子里拿出一张请柬,“厨艺大赛的帖子我已经拟好了,头名彩金五百两,还有‘东宫御厨’的虚衔。殿下,你说,这鱼饵撒下去,会钓上什么鱼来?”
沈演之接过请柬,看着上面“广邀天下名厨,共襄御品盛筵”的字样,微微一笑。
“不知道会钓上什么鱼。”他将请柬递还给她,眼中是全然的信任与支持,“但我知道,京城这潭水,要被你搅得更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