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几十万斤的棉花(2/2)
然后又有不少大臣出言争抢,看的施莲差点笑出声来,这些溜须拍马的人也太搞笑,估计皇帝就是放个屁在他们看来都是不同凡响的。
惠明帝打断了这些大臣的奉承,他询问杜大栓“杜爱卿,你这棉花一亩能收多少斤啊?”
“去了籽称的话一亩应该能有四五百斤吧。”
施莲觉得,要是在后世里有农药化肥,肯定产量更高。
惠明帝讶异“这么多?”
有些大臣就提出了质疑,杜大栓让人把一亩的产量拿过来当众称重,竟然达到了六百多斤。
户部尚书就惊呼“这么高的产量?比北方蛮族的亩产都高一倍。”
大兴王朝里布庄里棉花要卖到一二百文钱一斤,打一床棉被一般就是七八斤左右,一床被子光棉絮就得一二两银子,还要加上被面这些。
所以老百姓家里用棉絮做衣服被子的少,被子里填的都是柳絮,蒲絮和少量的棉花。是非常不保暖不耐寒的。
这些物价户部是最清楚不过了,户部尚书非常激动的对惠明帝道“陛下,这种植方法要是被推广了,以后咱们大兴朝就不用到北方花高价去淘换棉花了。”
那每年国库能省下好大一笔钱,而且产量高了,物价就会降低,老百姓也就都能用得起棉花,真的就是能够吃饱穿暖,安居乐业了。
惠明帝当然也明白这些,他笑的开怀“杜爱卿,你这棉花跟其他人种植的有何不同呢?”
杜大栓就说“棉花的亩产说不上来是多少,有的收成还可观,有的就颗粒无收,因为百姓们不会种,不懂得选种施肥,打叉,追肥浇水这些东西。而北方关外的人他们是部落群居的,没有地税一说,自由耕种,但据我所知他们种棉花的亩产是不超过两三百斤的。”
“我们大兴的棉花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关外,从北边贩卖到内地来,可不就得昂贵点?不过我们自己耕种,棉花也是比较麻烦费事的,只能说是比从关外淘换要划算很多。”
这时有位须发皆白身穿绯色官服,胸背绣着仙鹤的老官员拱手对着惠明帝道“陛下,这安平郡公还真是我朝不可多得的人才啊,这先是创造旱稻种植,家中开着琉璃坊,而今更是种出如此高产的棉花。这八百亩的棉花,少说得有好几十万斤的收成,当真是了不起。”
此言一出,惠明帝的脸色变了变,笑容就淡了几分,身后的一众官员也都禁了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