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高产旱稻(2/2)
一亩地的稻谷全都脱粒成白米后,窦知府就吩咐人亲自来称了重量,一共是七石七斗多点的大米,就合计是九百二十多斤。
在场的官员和来参观的百姓们都吃惊的张大了嘴巴。
有个年纪大一点的司农官说“就是那林州府和贺州府是主要产米的地区,他们也种不出来这么高产的稻谷啊?这足足翻了三倍还多!”
窦知府以前在林州府做过官,对于那边种植的水田农业还是比较了解的“不错,一些老庄稼把式,最多一亩水田出三石大米,这旱稻咋比正宗的水田出产还翻几倍呢?”
大家都问杜大栓,杜大栓就把老娘交代的说辞说了“草民对这些以前也是不懂的,是通过种菜获得的奇想。我们家里用做豆腐剩下的豆渣做的有机肥种出来的蔬菜长势很是喜人,比一般农家肥要好得多,我就想着把它利用到农田里。”
“由于我们锦州天气比较干旱,种水稻的稀少,吃大米的机会比较少,所以我们就琢磨着可不可以多种点大米出来。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这水井水车都是我们花空心思想出来的。”
老司农听了喜的直拽胡子“如此丰收应当上奏朝廷,表彰这创收者和推广旱地种植方法才对。”
窦知府点头,他笑的红光满面的,又细细问了杜大栓除了浇水灌溉,水稻高产的关键。
“大概不同的就是插秧吧,一般其他府城有水田的地带都是点种或者撒种,我们家的是采用插秧式的种植,还有农肥和虫害的管理……”
他一边说着,几个农官竟然拿出纸笔详细的在一边记录下来。
有个农官就问“那要是把插秧这个方法用到有水田的地方,是不是会更高产呢?”
杜大栓摇头“那也说不定,肯定是比以前要产的多的,究竟比不比旱地亩产高,就需要试过才知道。而旱地的种植,就需要用到水井,井车这些,成本肯定是比水田地区要高的。”
窦知府点头“这也不妨事,以后如果真的能够推广大面积种植旱稻,朝廷会想办法解决水井渠道问题。”
然后又收割了好几亩,亩产都在九百多斤左右,有两亩还高达了九百五十斤以上,几个农官看的都两眼放光了。
窦知府笑的合不拢嘴“我大兴朝以后的生产力可是会提高不少啊,九百多斤的亩产,比粮食高出几倍去了。就是那有水田的人家,通过插秧,合理灌溉浇种,防止虫害杂草技术也都能够提高到那么高,那大家何愁吃不上大米啊?”
众官员纷纷称是,一连割了十几亩都是差不多的产量,窦知府就命人带着几袋子旱地产的新米回去了。
剩下的时间,施莲一家又带着人开始收割稻谷,脱粒舀米,一百四十亩地的稻子最后收了十三万七千多斤,一亩地合算到九百七十斤左右。
这么多的大米,就杜家这些人吃上几十年也吃不完,当然得卖出去了。
当然了,上交了赋税,剩下了十三万斤的大米收获了六七百两的银子,收成也还算不错,最主要是起到了创新带头作用,以后要是插秧技术在全国推广了,不知要造福多少百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