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上门卖丸药(2/2)
又拿起气虚的瓷瓶,道:“这个主要是针对年老体虚,或者久病后卫气不固,而患有伤风之人。主要是以益气固表为主的。”
又拿起阴虚的瓷瓶,道:“这个是以阴液不足,而受外邪入侵之人为主的。”
“最后这个是病毒所致的伤风,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剧烈、全身酸痛、疲乏无力。当然若严重到伴有说胡话、昏迷等症,就要隔离开来,以免传给他人。”
温灵槐刚说完,赵郎中就激动地站起来,拿起这个瓶子看看、闻闻,又拿起那个看看、闻闻。
嘴里连连感慨:“妙啊,实在是太妙了!没想到温小姐,还能有如此大才!竟然能根据患疾之人的不同症状,将伤风一道,区分到如此细致且全面,老夫真真是佩服至极啊。”
宋东家也笑道:“虽然某不会诊脉,但是听着这些,感觉自己也能给自己开药了呢。”
“是啊,有了这些,伤风治疗就不再如此困难,患疾之人也不用再惧之如虎了。”赵郎中一脸赞叹,又说道,“真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啊。”
“宋东家和赵郎中谬赞了。这其实是我师父,根据他一生的看诊经验,得出的结论以及治疗之法。我只是将他们转化为丸药,更方便服用以及携带而已。”温灵槐谦虚道。
她没有说谎,这些经验之谈,确实大多都是自外公身上学来的。
“令师通达,善查验,善总结,让人打心里尊崇啊。”赵郎中摸着手中小小颗粒的丸药,依旧感叹连连。
温灵槐浅浅一笑,道:“师父他老人家,确实令人敬佩。不知将此药放在医馆售卖,宋东家和赵郎中以为如何?”
“某自然觉得甚好。丸药服用起来,自是比汤药更方便,口感也更容易令大家接受。只是不知,这丸药如何服用?制作耗时多久?又是什么价位?”宋东家放下手中的药瓶,看了赵郎中一眼,细细追问道。
温灵槐见此,便十分详细地介绍道:“时间上,宋东家不必担心。我能保证每日每种丸药供应五十瓶。每瓶二百粒,每次吃八粒,一日三次,温水送服即可。病家们吃个两三日,基本就可痊愈了。”
“一瓶药,将瓶塞塞好,三年内都可服用。若是用不完也不能吃了,要换新药。至于价位,每瓶我给宋东家四百一十文,宋东家售卖四百五十文,如何?”
说着,又道,“这可作为我们初期合作的价格,后面随情况,我们完全可以更改。况且我也不是只制作这一类丸药,其他常见多发病症,我也会一一制作出丸药,来售卖的。”
“当然,我也知道宋东家前期不好做。这次带来的六十瓶丸药,就送给宋东家,以此来打开局面了。”
“还有,我要先承诺下,若是当真有人对应病症,服用我的丸药两天后,却无任何症状减轻之态,全部退还银钱。后期改抓汤药的治疗花费,也是由我来出。”
宋东家听后,朗声笑了起来,道:“温小姐爽快。某既应了温小姐售卖此药,又承了温小姐的情,那么若真有治疗无效之人,某愿与温小姐共同承担,他后期抓汤药的费用。”
“宋东家也爽快。”温灵槐高兴的,不是有人来为她承担失败的后果。她对自己开出的方子,还是很有信心的。
她高兴的是,宋东家对她的这份信任。
“那,是否可由伙计询问相关症状后,直接给药?”宋东家想了想,又问。
“当然可以。”温灵槐自信道,“但若是一切表象不明显,就不可直接给药。还是要以诊脉结果为准。”
宋东家赞赏地看了她一眼,又道:“温小姐这丸药,是保证只给我们妙仁堂一家售卖,还是?”
“合作嘛,就要有诚意。自然只给妙仁堂一家了。”温灵槐肯定道。
“现在人们接受与否不明,某愿意给温小姐行这个方便。只是以后若人们都接受良好,温小姐是否也能保证,还是只供给我们一家呢?”宋东家又问道。
“只要妙仁堂一直本分、良心地售药与民,用心看诊问脉,我保证愿意。”这次,温灵槐说得十分坚定。
宋东家哈哈大笑,搓着手道:“看来某将医馆,经营得还不错。不然第一次,温小姐就不会拿着一根人参上门了。”
温灵槐想到上次来这里卖人参,有些赧然,道:“宋东家确实将妙仁堂经营得很好,就连我这个没进过医馆的人,都知道。”
赵郎中也笑道:“上次还真多亏温小姐来呢。不然那位小公子如此紧急的情况,可就要糟糕了。”
“看来上天待我着实不薄。”宋东家又笑道,“让我有幸在妙仁堂进无可进之时,遇到了温小姐。”
“宋东家太客气了,您也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温灵槐忙应和道。
“这可能是,宋东家与姐姐的另类机缘吧。”一直没参与的温岫白,此时说道,“姐姐卖了人参给宋东家,挣了宋东家的银钱。又帮宋东家治好了一位病人,教给了赵郎中一套急救之法。”
“这分明,是我占了温小姐的便宜了不是?”宋东家看着他,笑道,“人参让我转手卖了,挣了一些银钱。温小姐又替我解决了难题,不仅免除了妙仁堂可能会有的灾难,还让我们妙仁堂更得人们的拥护。”
“难道不是吗?”温岫白很是严肃地反问一句,尔后又轻笑道,“赵郎中免费教给大家急救法之后,大家都很是感恩戴德。以后若真有了病症,首选就会来妙仁堂吧?”
“我替东家答了,确实是。”赵郎中笑呵呵地道,“急救法才教了六天,咱们医馆眼见着就忙碌了好些。有些人感觉身体不适,不敢轻易诊脉,却敢进来询问一番了。”
“看来,认识温小姐真真是宋某的福气来了。”宋东家对着温灵槐拱手作揖,又摸了摸温岫白的头,笑道,“温小公子这样伶透的人,不打算去念书吗?如今六岁了吧,正是进学的好时候。”
“不打算。”
“要念的。”
温灵槐和温岫白同时出声。
温灵槐看了他一眼,又问宋东家和赵郎中:“肯定是要念书的。不知除了县学外,城里可还有哪位夫子,单独收学生的?”
“令尊既是本县县丞,去县学不是更方便吗?”宋东家疑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