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从下邳救吕布开始 > 第285章 公元219年

第285章 公元219年(2/2)

目录

金旋授首、沙摩柯归降的消息传至桂阳,太守赵范最后一丝侥倖彻底破灭。未等刘贤离开武陵,便亲来拜见,献上印綬。

刘贤虽对其观望之举不满,然眼下用人之际,为安抚民心,只得暂令其留任。

顺利安定四郡后,刘贤抽空拜访蒋琬。蒋琬乃零陵湘乡人,亦应允为朝廷效力。

在荆南待了一个月,同年七月份,刘贤回到了寿春,蒋琬也一同隨行。

经过刘贤举荐,蒋琬做了议郎,隨侍天子身侧,

收服荆南四郡后,接下来,刘贤年纪轻轻,就进入了半退休的状態,在家陪陪孩子,陪陪身边的女人,要不就是串串门,和陈宫、吕布这些人畅谈一番。

转过年来,初春刚过,交州刺史士燮,就接到了天子的嘉奖和调令。

天子盛讚士燮“绥靖南疆,忠诚体国”,特徵召士燮入朝,拜为三公之一的司徒,位列人臣之极!

使者司马懿宣读圣旨时,堂下士家子弟与交州属官无不面露喜色,觉得这是朝廷对士家数十年经营交州功绩的莫大肯定。

然而,这位年逾甲、鬚髮皆白却精神翼的交州无冕之王,深邃的眼眸中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司徒之位,看似尊崇无比,实则远离根基,极有可能是个虚衔。

即便不是虚衔,到了寿春,自己一把年纪,半截身子都早已入土的人,既无根基,又无人脉,

这司徒的官位对他来说,何尝不是一块烫手的山芋。

对方出於礼貌,不免要挽留一番,司马懿摇了摇头,“多谢盛情,我还要去苍梧一趟,不便逗留。”

“苍梧莫非是要见苍梧太守吴巨”士燮追问道。

司马懿点头,“不错,天子加封吴巨为横海將军,领南定侯!”

言罢,司马懿拱了拱手,皮笑肉不笑的看了士燮一眼,便告辞离去了。

士燮的心中愈发不安,天子徵召自己入京,同时又提拔重用吴巨,这显然,此举大有深意。

虽然他的儿子会接任交州刺史之职,可吴巨的骤然得势,显然是要制衡士家,限制他们在交州的影响力。

朝廷同时嘉奖吴巨和士燮,而且,似乎並不介意让士燮得到消息,这显然,暗含威忆之意。

按说,应该等士燮去了淮南之后,再嘉奖吴巨更稳妥,可天子却没有那么做。

朝廷压根就不介意,让他知晓,重用吴巨的用意。

士燮屏退左右,独自在书房中对著圣旨沉默良久。

天子这是一招明棋,士家在交州根深蒂固,是该动一动了。

就算士燮没有反意,可一个家族盘踞几十年,终究不利於朝廷的统治。

如果不加以限制,说士家是交州的土皇帝,也不为过。

反抗

一想到南中的孟获,长沙的韩玄,还有武陵的金旋,士燮就觉得脊背发凉。

就算不用朝廷发兵,那吴巨,恐怕也会对士燮动手。

朝廷重用吴巨,本就是用来和士家对抗的。

而行事果断的刘贤,一旦把他派来,士燮自问,交州这点实力,绝对抗衡不了,必败无疑。

且他年事已高,今年已经八十了,哪里还有心思和精力折腾

“识时务者为俊杰—.”士燮最终长嘆一声,决心顺从。

他立刻上表谢恩,表示將儘快交割州务,启程赶赴寿春。

连江东孙权都归顺了,他士燮,別看攒了这些年的家底,面对朝廷这个庞然大物,终究还是太弱了。

何况识时务,还能落一个好名声,不至於失了晚节。

接下来这两年,刘贤閒暇之余,又改良了造纸,还在青州普及了晒制海盐之法,成效显著。

战马三件套,双边马灯、马掌、和高桥马鞍,也在骑兵中得到了普及,將士们的盔甲和兵刃,

也打造的更加精良。

表面上看,一切都很平静,天下似乎没了战事,曹操也没有主动挑畔,然而,这平静的水面之下,惊雷正在滚滚酝酿。

双边都在积蓄力量,充州、益州、汉中、辽东、青州、淮南等地,都在刘贤的要求下,一直没有停止徵兵的步伐,將士们日以继夜的操练,明眼人自然能够感受到,暴风雨终究是要到来的。

时间流转,白驹过隙,一转眼,来到了中兴十八年,也就是公元219年。

初春刚过,诸葛亮就接到了调令,徵召他速速回京,覲见天子!

诸葛亮不敢怠慢,星夜兼程,同年三月,返回寿春。

在寿春仅仅呆了几日,诸葛亮就匆匆离开了,直奔汉中,与此同时,益州刺史刘循和汉中太守赵云,也都开始秘密集结兵马和粮草。

中兴十八年四月,汉中的集结已然完成。诸葛亮祭旗誓师,以赵云为前部先锋,自统中军,刘循总督粮草为后援,五万汉军如同挣脱锁链的猛虎,出兵北伐!

旌旗猎猎,鼓角震天,大军踏著尚未消融的残雪,向著巍峨的秦岭进发。

曹操在陇右的防御,並非全无准备。雍州刺史郭淮,素有干略,坐镇上邦,总督陇右军事。

然诸葛亮此次出兵,时机拿捏得妙到巔毫:一则春耕方歇,曹军主力尚未完全从农忙中恢復集结;二则秦岭积雪融化,道路虽险却已可通行,大大出乎曹军意料。

更重要的是,诸葛亮进军路线极其刁钻,避开曹军重兵布防的陈仓、散关等传统路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相对薄弱却战略关键的祁山堡!

祁山堡守將,乃曹將高刚。此人虽非庸才,但面对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堡下的汉军主力,尤其是看到那杆绣著“常山赵”字的先锋大旗和旗下白马银枪、威名赫赫的赵云时,心中已怯了三分。

汉军士气如虹,在诸葛亮精密的指挥和赵云身先士卒的猛攻下,云梯如林,箭雨蔽空,衝车日夜撞击著堡门。

高刚虽率部拼死抵抗,奈何兵力悬殊,士气低迷,加之诸葛亮又遣奇兵绕道袭扰其粮道。激战旬日,祁山堡便被告破!高刚仅率数十骑残兵,狼狐逃往上邦。

祁山一失,陇右门户洞开!汉军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而出。

诸葛亮马不停蹄,让赵云直扑渭水上游重镇冀城。

冀城守备比祁山更为空虚,守將闻赵云之名已胆寒,又见汉军势大,士气低落,抵抗意志薄弱。

赵云率精骑昼夜兼程,抵达城下,並不急於强攻,而是展示军威,並射入大量诸葛亮亲笔所书的安民告示及劝降文书。

城內人心浮动,不到三日,冀城守將开城投降!兵不血刃,汉军再下一城!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