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周瑜病逝(2/2)
刘艾的心里则有些失落,本以为严象走了,自己能高升一步,填补空缺,
早在天子还在长安的时候,刘艾就担任了宗正,这些年,他一直心有不甘。
刘备担任宗正,刘艾比不过,可尚书僕射好不容易空出来,却给了荀攸。
荀攸惊讶之余,心里更多的是感动,毕竟,他是从曹操那边过来的,论能力,荀攸不输给任何人,他何尝不想受到器重呢
就在群臣沉寂的时候,刘贤带头站了出来。
他径直走到丹之下,御座之前,身形站定如松。然后,在满殿惊愣与死寂的注视下,他猛地一撩袍袖,动作乾脆利落,对著御座深深一揖,声音清朗洪亮,如同金石坠地,瞬间响彻了整个压抑的殿堂:
“臣刘贤,赞同陛下圣断!”这九个字,字字清晰,掷地有声,带著一种不容置疑的篤定。
群臣纷纷看向刘贤,荀攸更是瞪大眼睛,眼中充满了错和难以置信。
刘贤朗声道:“荀公达之才,韜略深广,洞悉幽微,乃当世罕有之杰!其审时度势,毅然决然离开曹操,归附朝廷,此心此志,昭昭可表,更显其对汉室一片赤胆忠心!此等大才,此等忠臣,
若不重用,岂非朝廷的损失,举贤尚且不避亲,不能因为他姓荀,就不能进入尚书台!”
刘贤开了口,陈宫、吕布、高顺等人也纷纷点头,当刘贤的目光看向刘艾的时候,儘管心里很委屈,他也不得不站出来表示赞同。
天子自然高兴,“好!那就这么决定了!”
朝会结束后,群臣相继离去,荀攸主动开口喊住了刘贤,“刘中郎且留步!”
刘贤笑著朝荀攸叔侄走了过来,其实按照史书记载,差不多这一年,荀攸就要死了。
而荀或,比他死的还要更早一年。
可现在,他们两个都活得好好的,不得不说,因为刘贤这只小蝴蝶的翅膀煽动,或直接,或间接的改变了很多人的生命轨跡。
荀攸朝他拱了拱手,“想不到,刘中郎竟站出来替我说情,当真让我觉得意外。”
刘贤笑了笑,“过往之事,不值一提,都让他隨风而去吧,你虽然刚来不久,但我对你,却是久仰大名。”
刘贤停顿了一下,郑重的说道:“这可一点都没夸大,绝对的心口如一,文若和公达,你们可都是当世大才啊。”
见刘贤满脸真诚,毫不做作,荀攸不免感慨道:“子山之胸怀,当真令人佩服,这次不论如何,多谢你仗义开言,替我解围。”
刘贤摆了摆手,纠正道:“这不算什么,你倒是真要感激陛下才对,毕竟,这个任命可是陛下亲口指定的。”
荀攸有些发,不免回头朝宫里的方向看了一眼。
早年在许都的时候,天子是什么表现,作为曹操的顶级谋土,荀攸心里很清楚。
可现在,天子如此英明睿智,而且,並没有因为自己曾辅佐过曹操,就轻视自己,反而给了自已足够的器重。
“天子真变了!”良久之后,荀攸感慨道。
刘贤点了点头,“其实,天子一直都有明主之象,只可惜,之前连番遭遇辗转,受尽冷落,根本没有机会施展才能。”
“子山若不介意,不妨到我府上小酌几杯,如何”荀或主动开口邀请。
刘贤笑著答应,“恭敬不如从命,荀令君府上的美酒,可不是谁都有机会能够品尝的。”
当即,三人有说有笑的去了荀或府上。
刚一进门,就遇到了荀惲。
“见过中郎。”
荀惲彬彬有礼,长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刘贤见了他,连连点头,荀或则对荀攸说道:“这些年,文倩能如此康健,可都多亏子山敦促指点啊。”
荀攸知道,荀惲从小就体弱多病,一直让荀或很忧心。
可时隔多年后,荀惲却和正常人一样,俊朗洒脱,面色红润,任谁也看不出,他原是个屏弱多病之人。
隨后,三人来到了前厅,荀或吩附僕人摆酒设宴,款待荀攸和刘贤。
三人坐在一起,话题自然绕不开曹操,其实,不论是荀或还是荀攸,对於谈论曹操,都是颇为忌讳的。
毕竟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谈论旧主,终究是个很尷尬的事情。
但刘贤却毫不介意,开诚布公,甚至对曹操的很多政令,还提出讚扬。
三人聊得起劲,忽然,荀惲从外面急匆匆的走了进来,后面还跟著一个人。
三人几乎同时停下话语,目光如电,瞬间聚焦在那个人身上。
“急报!江东急报,小的不敢耽搁,冒味直闯令君府邸!”
“讲!”荀或声音沉稳,带著不容置疑的威严。
“启稟令君,启稟刘中郎,江东周瑜,病逝了!”
“什么!”荀或瞪大了眼睛,荀攸也是一阵惊。
就在这惊雷乍响、满室震动的瞬间,唯独一人,静得反常。
刘贤!
他甚至没有放下手中的酒杯。
良久,刘贤终於缓缓地、极其缓慢地將那杯並未饮下的酒,轻轻放回几案上。
他摆了摆手,吩咐道:“知道了,你下去吧。”
报信的急忙躬身离去。
荀攸猛地转过头,难以置信地看向刘贤。“莫非你早就料到了”
刘贤点头,“自从孙权割让了丹阳、会稽两个郡,又將控扼长江上游的江陵重地交给朝廷,江东便如壮士自断双臂,根基动摇,元气大损。”
“周瑜纵有吞吐天地之志,眼睁睁看著江东基业日益菱缩,威势不再,这等壮志难酬的锥心之痛,日復一日,岂非最是伤人”
他顿了顿,遥望江东的方向,感慨道:“更何况,他与孙权,也已產生了嫌隙,君臣不和,鬱鬱寡欢,心病如同附骨之疽,日夜啃噬。纵有惊世之才,日积月累,心力耗尽,油尽灯枯,今日之结局,其实早已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