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南中都护府(2/2)
兀突骨巨叉一收即发,那沉重的鑌铁叉柄在他手中竟灵巧得如同活物,叉头寒星点点,不再一味猛砸,转而化作一片令人眼繚乱的寒光暴雨!
时而直刺咽喉,时而横扫腰肋,招招狠辣刁钻,带著南荒猛兽捕猎的凶残本能!
沉重的钢叉撕裂空气,发出鬼泣般怪啸,方圆数丈內劲风激盪,飞沙走石!
张飞也不示弱,丈八蛇矛在他手中活了一样!
或点、或拨、或缠、或引,枪法精妙,却不失威猛霸道。
转眼间,便打了几十回合。
兀突骨心中那南中无敌的傲气,明显收敛了许多。
张飞越战越勇!两人你来我往,伴隨著张飞的兴奋的吼叫声,两人的兵刃猛烈的碰撞著,发出石破天惊的巨响。
“嘴啦!”
突然,兀突骨只觉左肩脾处猛地一凉!他身上的那件鳞甲竟然被刺破了。
兀突骨的动作,出现了明显的迟滯。他低头警了一眼肩甲上那个破口,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骇。
这身鳞甲,曾为他挡下过无数箭矢、利刃,乃是他勇武的象徵!今日,竟被张飞的蛇矛,硬生生刺穿了。
这一剎那的震惊与迟滯,在张飞这等绝世猛將眼中,便是足以决定生死的破绽!
“看枪!”
张飞眼中精光爆射如电,他浑身力量尽数灌注於右臂!那丈八蛇矛仿佛被注入了狂暴的龙魂,
化作一道撕裂空间的黑色闪电!
不再是虚影重重,而是凝聚了全部力道,目標直指兀突骨因震惊而微微开的胸膛正心!
这一矛,快到了极致,狠到了极致,矛尖所向,空气中发出尖锐到刺破耳膜的厉啸!仿佛连时间都在这一矛的锋芒下凝固!
元突骨大吃一惊,慌忙后退!
“翼德,枪下留情!”在一旁观战的刘贤,急忙大喊了一声。
整个庭院,死一般的寂静。
只有兀突骨粗重的喘息声,以及张飞收矛而立时,蛇矛划过空气的轻微喻鸣。
『六十回合!承让了,兀突骨国主,你这身筋骨气力,端的天下少有!老张俺打得痛快!”张飞大笑著,將蛇矛收了起来。
兀突骨深深吸了一口气,压下翻腾的气血和心口的闷痛。
惊骇、挫败、难以置信-最终,尽数化为一种面对真正高山仰止的漂然与嘆服。
他看向张飞,竟也学著汉人的模样,双手抱拳,“张將军-神威盖世!兀突骨甘拜下风!”
南中第一勇將,不仅被打败了,也被打服了!
当刘贤从南中回到寿春,时间已经来到了八月份。
刘贤进城后,顾不得回家,匆匆进宫来拜见天子。
见到刘协,行礼过后,刘贤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感谢陛下对臣在南中做法的支持,现在叛乱已平,南中暂时归於平稳。”
天子连忙称讚,“朕就知道,子山出面,定是无往不利,你平叛剿贼,又为朝廷立一大功。”
“陛下,孟获已死,叛乱已平,然南中的事情,才仅仅刚刚开始。”
“哦这是何意”
“这也是臣匆匆回都,便著急来见陛下的理由,南中穷山恶水,山势险绝,道路难行,接下来如何治理,如何安顿民生,这远比平叛,更要费心血和气力。”
当即,刘贤便把在南中的所见所闻,將南中条件如何恶劣,道路如何难行,详细告之天子。
天子听完,也不免眉头皱起,“穷山恶水,想要改变,当真不易!”
“臣有个想法,將南中四郡合在一起,设南中都护府,又慎。”
刘协思虑片刻,点了点头,“南中也属於边疆,设立都护,倒也合情理,卿家可有合適的人选举荐”
“诸葛亮!”刘贤回答的毫不犹豫。
“这”天子不免一愜,他沉默了片刻后,说道:“子山,之前你在南中下了杀无赦的命令,
孔明一再反对,他和你的主张可是完全相啊。”
“陛下,我和孔明虽有分歧,但论治理民生,论安抚百姓,没有人比他更合適了。”
“好吧!”刘协当即派人传召,让诸葛亮进宫覲见。
当诸葛亮来了后,见刘贤也在,气氛不免有些尷尬,
诸葛亮的原则性很强,刘贤这一次在南中的狠辣做法,让他很不满,虽然叛乱非常顺利的平定了,可足足杀了两万多人。
对天子行礼过后,从天子口中得知,要让自己去南中担任第一任南中都护,诸葛亮不免有些惊讶。
刘协笑道:“刘中郎执意要举荐你,说非你莫属!”
诸葛亮更觉异,看著刘贤,忍不住问道:“这是为何”
“孔明,我在南中大开杀戒,行事过於刚猛,自然也需要你的怀柔来进行安抚,你我刚柔相济,只有这样,南中才能真正的平稳安定。”
过了好久,诸葛亮的脸上挤出了一丝苦笑。
这算什么让自己帮著擦屁股吗
还没等诸葛亮完全接受,刘贤便开口道:“你去了之后,关於如何治理南中,我正好有几个不成熟的想法,咱们好好的探討一下。”
诸葛亮嘴角抽了抽,喂,我还没答应呢。
隨后,刘贤便滔滔不绝的讲起了南中的经歷,將自己的想法一一告知,诸葛亮虽然没有去过,
听到那里百姓的穷苦,山寨的闭塞,心里也不是滋味,而刘贤的那些想法,倒也和他產生了共鸣。
这一聊,不知不觉,便一直敘谈到了深夜。
离开皇宫的路上,诸葛亮忍不住说道:“你把人杀得一个不剩,却让我去安抚百姓,你可真是好算计啊。”
“孔明,我不能说行军打仗,要强过你,但论治理民生,我是自愧不如,虽然有些时候,我们的想法不太一样,但不可否认,我们的目的是一样的,都希望这天下早日太平,都希望富国强民,
重现昔日强汉荣光。”
说著,刘贤將右手伸出,满含诚意的看向诸葛亮,诸葛亮愣了一下,手就被刘贤给握住了。
“这南中之事,就拜託你了!”
“你啊!”诸葛亮除了苦笑,还是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