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臥龙凤雏各寻明主(1/2)
第206章臥龙凤雏各寻明主
蔡瑁愤怒的看著曹操,他没想到,曹操这么霸道,事先压根也没跟自己提前知会一声,就这么强占了自己的亲姐姐。
昨日还好好的,可现在,一看蔡氏脸上的表情,蔡瑁便全都明白了。
蔡瑁死死的盯著曹操,因为过於愤怒,胸腔剧烈的起伏著,他真想暴揍曹操一顿,这简直比流氓还要流氓。
曹操却不以为然,甚至还有几分得意,似乎做了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情。
他看向蔡氏,给了她一个眼色。
蔡氏只好开口道:“德—事已至此,莫要再爭了。”
曹操满意地笑了笑,对蔡瑁道:“昨夜我与你姐促膝长谈,从今往后,你我之间,何必再分彼此”
蔡瑁早就知道曹操好色,却没想到他竟敢在刘表尸骨未寒之时,便强占了她姐姐!
可如今荆州已落入曹操之手,蔡家若想保全,就必须要仰仗曹操的鼻息。
蔡瑁沉默良久,最终也只得长嘆一声,他知道,自己別无选择了。
曹操搞定了蔡家,接下来的事情就顺利的多了。
曹操把荆州的水军交给蔡瑁,让刘琮做了襄阳太守,蔡瑁为南郡太守,文聘为江夏太守,对荆州的一眾文武,曹操也都予以安抚,酌情任用。
曹操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匆匆把刘表下葬了之后,曹操和蔡氏如漆似胶,几乎夜夜都腻在一起。
兵不血刃地拿下荆州。隨著蔡瑁、前越等荆州豪族纷纷归附,一时间,曹操魔下文武济济,声势更盛。然而,曹操的雄心並未就此止步。
他深知,要想真正稳固荆州,进而图谋天下,就必须招揽更多的人才。
荆襄之地,自古多才俊。
这一日,曹操在襄阳城內大宴群臣,席间,他便询问蔡瑁,“荆襄之地可还有未出世的大才”
蔡瑁想了想,回道:“荆州人杰地灵,確实尚有遗贤未出,若能招致魔下,必能成就大业。”
曹操闻言,顿时来了兴趣,放下酒杯,倾身问道:“不知德掛所言何人”
蔡瑁恭敬道:“襄阳名士司马徽曾言:“臥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此二人,皆是当世奇才。”
曹操忙问,“此二人姓甚名谁现居何处”
“臥龙者,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隱居隆中,耕读自乐;凤雏者,姓庞,名统,
字士元,现居襄阳,常与名士交游。”
曹操抚掌大笑:“好!既然人在荆州,岂能错过我这就派人去请!”
曹操素来用人唯才是举,不拘一格。他先派人去寻庞统,很快,就把庞统请来了。
曹操大喜,亲自出迎。当他见到庞统时,见此人身材短小,面容粗陋,浓眉掀鼻,黑面短须,乍看之下,实在称不上“凤雏”之姿。
但曹操何等人物
他深知大才往往不修边幅,当即上前执手笑道:“久闻士元高名,今日得见,幸甚!”
庞统亦不卑不亢,当即回道:“曹公威名震於四海,统不过一介白身,何劳如此礼遇”
曹操笑了笑,“先生何必自谦,荆襄多才俊,而先生更是其中的翘楚,我岂可怠慢。”
曹操毫不做作,发自內心的敬重庞统,其实庞统在来之前,他的心里对曹操便已经非常认可了。
因为隨著袁绍灭亡,吕布崛起,能让庞统刮目相看之人,实在少的可怜。
这一世,刘备没有单干,庞统选择曹操,也有些无奈。
哪怕曹操名声臭了,至少也比孙权、袁谭、袁尚、刘璋、张鲁等人更有前途。
落座之后,曹操当即请教,“不知在先生看来,曹某下一步当作何打算”
庞统目光炯炯,朗声道:“吕布新得了青州和充州,实力日益强盛,且又占据大义,
短日內,绝不可与之为敌。依我看来,当先稳固荆襄,与江东孙氏结盟,切不可轻易冒进,挥师南爭!”
曹操听罢,心中暗赞,此人虽然其貌不扬,但见识非凡。於是笑道:“士元之言,正合我意!可愿入我幕府,共谋大业”
庞统略一沉吟,隨即便点头笑道:“既蒙曹公厚爱,统愿效犬马之劳。”
曹操大喜,当即拜庞统为军师,参赞军机。
对孙权用兵,曹操虽然有这个心思,但现在他的实力並不稳固,毕竟北方並没有落入曹操的手里,曹操还是比较清醒的。
和孙权结盟,一同对抗吕布,这才是当下的明智之举。
虽然得了庞统,但曹操心里仍惦记著那位“臥龙”诸葛亮。他问庞统:“士元既与孔明齐名,可知其才略如何”
庞统笑道:“孔明之才,並不输我。若得此人,天下可定。”
曹操闻言,更加急切,立刻派使者前往臥龙岗,务必要请诸葛亮出山。
然而,事情却不如招揽庞统那般顺利。
第一次,使者回报:“诸葛亮外出游歷,不在家中。”
曹操皱眉,道:“再派精细之人去请。”
第二次,使者又报:“诸葛亮归家,但称病不见。”
曹操心中不悦,但仍耐著性子,第三次派亲信前往,並附上亲笔书信,言辞恳切,表达求贤之意。
不料,使者带回的消息仍是:“诸葛亮回復『山野之人,不堪大用,请曹公另寻贤明曹操终於按捺不住,有些不悦的说:“此人莫非有意避我”
夏侯渊劝道:“主公,我看这人八成是沽名钓誉,想故意自抬身价,未必有惊人的本领,何须一再派人相请”
曹操却摇头道:“大才难得,岂能轻弃既然他不肯来,那我便亲自去请!”
翌日,曹操轻装简从,亲自前往隆中。
时值深秋,山间落叶纷飞,茅庐掩映在竹林之中,清幽雅致。到了诸葛亮的草庐后,
曹操立於门外,朗声道:“曹孟德特来拜会孔明先生!”
屋內寂静无声。良久,一童子出门,拱手道:“先生外出游歷,不知何时归来。”
曹操眉头紧锁,但仍耐著性子问道:“可知他何时回来”
童子摇头:“先生行踪不定,短则三五日便可归来,长则几个月也是有的。”
曹操无奈,只得留下厚礼,悵然而归。
数日后,曹操再次登山,仍未见到诸葛亮。
第三次,他索性在茅庐外等候一整日,直至日暮,仍不见人影。
隨行將士愤愤不平:“此人傲慢无礼,主公何必如此”
曹操却嘆道:“昔日文王访姜尚,三顾而后见,求贤若没有耐心,怎能成就霸业”
这一日,寿春城內秋风微凉,徐庶正在房中忙碌,忽然,有侍从匆匆来报,“先生,
刘將军有请!”
徐庶马上整理衣冠,隨侍从来到刘贤府上。
刚入厅堂,便见一位白髮老妇人端坐於席,面容慈祥,正是他的母亲!
“母亲!”
徐庶惊呼一声,疾步上前,慌忙跪地行礼。
老妇人也很激动,颤抖著伸手扶他:“吾儿,快起来———“”
刘贤站在一旁,面带微笑,待母子二人情绪稍定,才开口道:“元直,令堂年事已高,独居乡野恐有不测。如今荆襄已被曹操所占,故我派人暗中接来,也好让你安心。”
曹操现在做事,已经不在乎名声,不在乎手段了,如果把徐庶的母亲一直留在荆州迟早也是个麻烦,刘贤不得不提前派人將老人接来。
徐庶闻言,心中感动,当即弯腰深深一揖:“子山厚恩,庶没齿难忘!”
刘贤扶起他,笑道:“元直不必客气,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何足道哉。”
秋风掠过隆中的竹林,沙沙作响。
茅庐內,诸葛亮独坐案前,手中羽扇轻摇,目光却凝在案上那封刘贤送来的书信上。
烛火摇曳,映得他眉间那抹忧虑愈发深沉。
他虽隱居隆中,却並非不问世事。曹操占据荆州后,襄阳一带尽在其掌控之中,而距襄阳不过才数十里,就在曹操的眼皮子底下。
这些日子,曹操已数次派人前来相请,虽被他婉拒,但以曹操的性情,岂会就此罢休
“若他再遣人来,我仍可推辞,可若他失了耐心—”诸葛亮低声自语,指尖轻轻敲击案几。
曹操是何许人徐州屠城,泗水为之断流,他礼贤下士时,可以三番五次相请;可若他认定某人不会为他所用,手段也绝不会温和。
诸葛亮缓缓起身,步至窗前。夜色沉沉,远处山影如墨,仿佛潜伏著未知的危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