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到底谁在惦记大小乔(2/2)
哪知一见面,陈宫眼中透著几分椰输,意味深长地冲他笑了笑,率先开口夸讚道:“子山,你比纪灵他们可强多了。你瞧瞧他们,一群粗人,满脑子只想著些打打杀杀,毫无怜香惜玉之情。若是那乔家女人被温侯赏给了他们,还指不定闹出什么乱子来,
未必是好事啊。”
刘贤笑了笑,便说道:“公台,我找你可是有正事相商。自从我给南阳张绣写过书信后,至今那边都毫无动静,我实在放心不下。”
见刘贤果然是在谈论正事,陈宫便收起了笑容,神色变得认真起来。
“曹操对张绣接连出兵,先后已达三次,显然,他对南阳是志在必得,尤其是在即將和袁绍大战的时候,自然极度盼著张绣能为他所用。不过,依我之见,你劝说张绣保持观望,对他而言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
“南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张绣若坚守不出,曹操即便想打南阳的主意,也未必能够得逞。毕竟,他如今的精力大多被袁绍牵制了。”
刘贤点点头,示意陈宫坐下。
“我只是希望张绣两不相帮,如此一来,对我们便是极为有利的局面。只不过,有一个人,著实让我放心不下。”
“是何人”陈宫身体前倾,好奇地问道。
“贾翊,贾文和!”刘贤提到这个名字时,语气顿时加重。
陈宫对贾谢虽然接触不多,但也听闻过他的诸多事跡,自然並不陌生。
“此人谋略过人,心机深沉,手段狠辣,公台可还记得,当年李催郭等人反攻长安,致使天下大乱,生灵涂炭,就是此人出的主意。其智谋若用於正道,自是安邦定国之能臣,可一旦助恶,那便是祸乱之源。”
陈宫缓缓点头,长嘆一声:“不错,要论狼辣,恐怕无人能出其右。这般人物,实在是一大隱患。”
“而他现在正辅佐张绣,张绣对他言听计从,极为尊重。所以我才担心,如果贾谢更看好曹操,或者下定决心要投奔曹操,那局势可就不妙了。一旦张绣在他的劝说下倒向曹操,曹操必然实力大涨。”
刘贤眉头紧锁,眼中露出了忧虑之色。
陈宫手指轻轻捻著鬍鬚,许久才开口:“话虽如此,可我们鞭长莫及,即便你写信提醒张绣,让他防备贾谢,恐怕也只会引起张绣的反感,误以为你要离间他们。到时候,不但达不到自的,反而可能適得其反。”
“对,所以此事才难办啊!”刘贤两手一摊,露出一个极为无奈的表情。
自己虽一片好心,可毕竟与张绣素无交情,话说多了,必然会引起张绣的牴触。
“南阳不是庐江,离著我们太远了,子山,我们实在很难插得上手。”
“不行,我还是不太放心。”刘贤还是想做点什么。
“难道你还要再写一封信吗”陈宫见状,笑著问道。
“对!再写一封信,至少也要让张绣看到我的诚意!”刘贤眼神坚定,语气决绝。
一旦决定的事情,刘贤绝不拖延,当即命人备好笔墨纸砚,当著陈宫的面,他提起笔,饱蘸墨汁,开始写信。
刘贤专注的神情,认真的態度,让陈宫不禁心生讚赏。他不由自主地凑了过来,目光被刘贤手中那支舞动的狼毫吸引。
汉末字体流行隶书,尤其是在官方场合以及一些正式的文书往来中,几乎统一使用隶书,其字体规整,蚕头燕尾,颇具古朴之风。
而楷体字,乃是钟后来所创,到了魏普时期,才开始风行於世,逐渐得到普及。
另外,还有一种篆体字,不过篆体字主要用於印章、铭文等庄重场合,如铜器、石碑標题之类,並非日常书写的主流方式。
刘贤从小到大,一直到穿越过来,都是写的楷体,只见他笔下字跡横平竖直,笔画刚劲有力,结构严谨对称。
在这个时代的人眼中,这无疑是一种新奇而惊艷的表现,尤其是对文人墨客来说,更是如见珍宝。
就连陈宫这种古朴耿直,平日里极少夸人的人,此刻也忍不住连连点头,讚嘆不已。
陈宫看的极为认真,刘贤所写的字跡全然不同於当世盛行的蚕头燕尾之隶,更非庙堂金文那般盘曲古拙。它仿若一股清流,注入这古朴的书海之中,带来別样的清新与震撼。
“妙哉!字跡方正如列阵甲士,自有一股峭拔之气破纸而出,竟似將兵家肃杀融於笔锋。子山这字骨力道劲,如断金切玉,敢问师承哪位高士”陈宫忍不住脱口而出,眼中满是惊嘆与好奇。
他实在难以想像,究竟是怎样的高人,才能教出如此出眾的笔法。
刘贤淡然一笑,“公台谬讚了,我並未有名师指点,我只是一个没落的宗室后裔,不过家中有几卷残书让我不至於头脑空空,沦为无用之废人,这字跡完全是我閒来无事,胡乱所创。”
作为一个穿越者,適当的“厚脸皮”是必要的,若是事事较真,非要解释清楚就会很麻烦。
管他这楷体是钟还是张发明的,如今自己先用了,那自然就是自己的。
“没有名师指点,能自己创出如此新奇、刚劲之笔法,子山之才,非常人可及啊!”
陈宫眼中满是钦佩之色,他越发觉得,刘贤此人深藏不露,低调谦逊,不爱张扬,实在是难得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