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返回雍都城(2/2)
又想到自己身体的隐患,她索性充分发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理念,抛开未来那些烦恼,美滋滋享受眼前的快乐。
接下来的日子,英王按照设想有条不紊地开始备战。一方面通过官方渠道将关于和亲的意见书呈交到雍都,另一方面他动用私人消息网络,寻找符合需求的公主人选。
在英王的意见书还没有送抵雍都之前,却接到了皇帝一封加急圣旨。
圣旨内容除了褒奖英王在渝山道的政绩,还论功行赏提了一批人的官位。其中张玉升迁的官职最高,被封为礼部侍郎,官居正四品,这是仅次于礼部尚书的职位,此职位需要调离目前的藩国,回京述职上任。
英王对于这份圣旨的内容并不感到意外,唯有父皇对张玉的安排让他十分费解。把张玉调回雍都,而且特别写明让他接旨后携家眷立刻启程不得有误,在如此紧要的关头将张玉抽离前线到底是何用意?如果仅为了给张玉一个合适的身份将来能够担当送亲大臣的重任,只需封官无需急着催促张玉回京;如果京中出了什么事情,父皇需要张玉帮忙,那让张玉携家眷赶路不仅会拖延时间,还会增加负担,不如将张玉的家眷暂时留在渝山道更稳妥。
英王反复推敲,仔细琢磨,心头突然笼上一层不祥的预感。
虽然渝山道日渐繁荣,但是毕竟夏蜀两国剑拔弩张随时都有可能开战,张琳琅早想把家眷送回雍都。皇帝的这份圣旨,正合张琳琅心意,她不像英王那样“多愁善感”,也没有敏锐的发现其中不寻常的意味,只是想着升迁意味着涨了俸禄,又能回到京城,大好良机不能错过。
皇命不能违,英王心中存疑也不敢拖延张玉返京的时间。只是在临行前特别叮嘱让张玉万事小心,如果遇到什么困难或者麻烦及时向宁浮萍求助。
一路无事,等张琳琅带着文秀姐弟和柔儿回到雍都的时候,迟钝如张琳琅也意识到了气氛与她离开时隐隐不同。张琳琅发现自己在雍都的宅院四周已经被御林军紧密护卫,或者说是监控起来。
张琳琅前脚进门,后脚就有宫里的太监传旨说圣上宣张玉即刻觐见。容不得张琳琅多想,就被带入皇宫。
此时阳光灿烂,正是午后,晴空万里。
在这么大好的天气里,刚踏入皇宫内的张琳琅却无来由地打了一个冷颤,仿佛出于本能一种不祥的预感笼上心头。
张琳琅首先想到的是不是自己的冒牌秀才身份被揭发了,如果证据确凿,皇帝犯不上把她召入宫内,直接派人将她押入牢狱即可;或者皇帝想让她做什么事情怕她不同意,就用升迁的手段将他诱回京城,先控制她的家眷,再宣她入宫“逼良为女昌”?应该不会是太子陷害她吧?怎么说她也救过太子的性命。难道是胜王党余孽死灰复燃,这些人就算真的存在想害她,在皇宫内下手的可能性极低。
究竟是为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