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西走渝山道(2/2)
当然张琳琅卷册不离手,行路仍不忘读书的形象就这样不知不觉树立起来。张大人如此热衷学习,一路追随的学子们亦是有样学样,各个苦读,时不时还开展自发地学问讨论,形成了十分良好的学术氛围。
幸好英王又许多“正事”要张琳琅参与,她真正能闲暇的时间并不如看起来那么多,也基本没空参加那些自发学术讨论。否则她这个伪才子早就穿帮了。
英王一行浩浩****,游山玩水,考察民情,走了一个半月,才到达渝山道。早有先头部队提前安排好一切。
渝山道几百年前是一个与如今徐国差不多规模的小国,后来被华国灭掉。在这里保存了当年那个国家的王宫,曾作为当今皇帝巡视西疆的行宫修整过一次。现在经皇帝亲封,这座行宫正式成为英王的王宫。以这座王宫为核心的城池更名为渝山城,作为英王藩国的行政中心。
随同英王到来的官员们在城中各置家业,朝廷给每一位正式派遣的官员都发放了数目可观的安家费。而英王还额外给近臣亲信发放了更多补贴。除此以外在张琳琅的建议下,英王特别划出王宫内闲置的一片房屋,容许贫寒才子免费居住。其实就是变相地收罗门客幕僚。
张琳琅在渝山城逛了一圈,发现这里果然是边疆,经济相对雍都落后许多,除了王宫的建筑还像样子,城里居然找不到另一处能被他看上眼的居所。张琳琅一合计,决定还是赖在英王身边,既省了安家费,又能享受相对舒适的居住品质。
英王当然不会拒绝张玉的要求,甚至是格外关照,亲自陪着她在王宫中挑选了一处绝佳的园子安置下来。按照宫殿最初的设计,这园子应该属于宫殿主人的宠妃的居所,规模建制不亚于皇后正宫。英王毫不在意,张琳琅更是不懂那套规矩,没有推辞,满心欢喜带着文秀她们住了进去。
通过这件事情,有心人更加相信英王对张侍读的宠信非比寻常。就算官位比张玉高的人,对张玉也不敢不尊敬。
借助这层微妙的“群众”基础,张琳琅的威信和影响力日益飙升。
一路西行,英王举行过几次大会,有意识地把张玉的高明政见一一展示出来,那些闻所未闻听起来却合情合理的创新理念,引爆了大家的思维,燃烧起他们的理想。很多学子在雍都的时候就因为象棋大赛的事情听说过张玉的大名,现在更清晰地认识到张玉是如此博学多才,敬仰与崇拜之情有如滚滚楚江之水延绵不绝。
英王妃吴瑕也很关注渝山道的建设问题。她不甘心只作相夫教子的“闲”王妃,所以刻意避免过早怀孕,打算以最好的身体状态展现自己的才华。
吴瑕身为英王妃,虽然碍于礼教不能直接参与英王与众大臣的政务会议,却可以私下里为英王提供各方面参考意见。吴瑕惊奇的发现,英王并不像传统王侯一样避讳女子议政,反而主动虚心向她请教有关治理国家的经验心得,让吴瑕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特长。在越国的时候,吴瑕辅佐父兄治理国家,最擅长的就是民政建设,如今更是轻车熟路,提出了许多整合资源调动人才积极性的具体实施办法。
英王能用如此开明的态度对待吴瑕,一是因为他自小受到宁浮萍教诲,深刻地认识到女子的智慧才华在某些方面比男子有过之而无不及,更何况吴瑕在越国当公主的时候已有不少政绩作为;另外就是张玉对于吴瑕的能力评价很高,让英王觉得放着这么好的人才不用实在是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