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凤定乾坤:王的宠臣 > 061别样接风宴

061别样接风宴(2/2)

目录

越国皇帝很自然地问道:“英王殿下以为此曲如何?”

牛丞相也不失时机地跳出来补充道:“英王殿下若只是泛泛地说好,不谈也罢。”

越国皇帝听出牛丞相言语中刻意刁难之意,本想制止打个圆场,转念又一想,试探一下英王的学问也无妨,便顺着牛丞相的话继续道:“是啊,英王殿下不要太见外,有什么高见不妨说出来。”

英王微微一笑道:“本王觉得公主所作之曲甚好,演奏者也得其神髓,至于陛下和牛丞相期望的更精深的品评,本王身边张侍读博学多才,于音律一道也有所涉猎,殿下不如请他畅谈一二。”说罢将充满期待地目光投向张侍读。

张琳琅没想到英王会来这一套,原来这曲子不是白听,还要点评。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张琳琅是英王高薪聘的侍读,关键时刻容不得她退缩。亏得她在英王府里已经被宁浮萍考验过一回,心里虽然有些紧张,面上却不动声色,搜肠刮肚想词。

急中生智,张琳琅脑中灵光一现,东拼西凑几句名句,假装侃侃而谈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前四句张琳琅还记得出自高中语文背过的《琵琶行》,后面那两句是谁写的早忘了,总之是形容曲子好的话,用在这里应该可以。她说完看了看众人没有不良反应,心想终于蒙上了。言多必失,《琵琶行》全文他可不会背,又再也想不起什么像样的话说,索性闭口不谈玩深沉。

越国皇帝一听这位张侍读果然是行家。琵琶分大小弦,音色特质各有不同,能用短短几字就将琵琶演奏的精妙之处描绘得如此生动,无论是音律文采都不得不让人佩服。更有后面那一句对全曲的综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分明是将此曲比作天上的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难得闻而竟闻,愈见其妙得出奇了。天上隐喻皇宫,此曲是越国公主所作,那公主便理所当然是天上仙子了。将公主捧为天上仙子,自承人间凡夫,有幸聆听,欲求再闻仙乐,仰慕求亲的意图不言而喻。越国皇帝原以为紧随英王寸步不离身怀绝技的这位张侍读,仅仅是顶了一个侍读的名字,实际上是英王贴身保镖,现在看来此人文采学识也非常人能及,当真是文武双全惊才绝艳。他不得不对张侍读另眼相看,对英王能有如此贤能辅佐一番深思了。

英王虽然对于琵琶的演奏不在行,但是张侍读最后这一句饱含深意,一语双关的话他理解的意思与越国皇帝差不多,他不禁暗暗赞叹,张玉真乃大才也。

牛丞相则暗暗心惊,华国果然藏龙卧虎,他早已察觉英王身边的那位张侍读不是一般人,不过单只那份身手就非寻常护卫能及,如今听他对乐曲的见解和赞美中隐喻的深意,此人才思敏捷文采风流,这样一位高人能为英王所用,英王又是怎样的人呢?从之前收集到的那些情报来看,英王不学无术已久很少受到皇帝重视,只是在确定要被派来越国求亲之后,华国为了造势才对英王的形象重新包装了一下,什么精于弓马骑射,聪颖好学,亲民爱民等等,无非是为英王贴金子。牛丞相判断,英王从遇刺时的镇定到现在应对得体的言行,恐怕都是受了身边这位张侍读的指点才能有如此良好的表现。有张侍读在,英王和华国使团看来都不好糊弄了。

就在这些人胡思乱想的时候,有太监宣告,太子殿下迎南国使团已到安泰殿之外。

对于张琳琅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马上就要开饭了。

英王心想,南国使团终于来了,好戏要开场了,见张琳琅满面喜色,想必成竹在胸,他也就放宽心,微笑自然而然浮上脸颊。

太子吴双接到南国使团之后故意延误时间,想看看华国使团等得不耐烦的模样,结果他们一行人进入安泰殿的时候看到的却是英王等人笑脸相迎,心下不得不佩服英王好涵养。

给读者的话:

【今天这章多更了一些呢,感谢大家支持!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