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敲骨吸髓可劲儿造(2/2)
凯塞林的30艘飞艇,在凌晨的空袭中,被击落击毁了3艘,还有2艘受损无法再执行任务,另有一艘临时维护发现故障,于是他就带着剩下24艘还能动弹的,再次装满炸弹踏上征途。
28日下午4点,12艘飞艇飞抵尼古拉耶夫港,另外12艘飞艇则飞往了塞瓦斯托波尔港,其中塞瓦斯托波尔那队由凯塞林亲自带队。
尼古拉耶夫港距离敖德萨不足一百公里,早上敖德萨的遭遇,已经让这里的船厂、港口和舰队都紧张起来了。
加上当天下午低层云不多,无法遮蔽从高空接近的飞艇群。飞艇在距离港口20公里时,就被瞭望发现了,也就给了港口足足15分钟的准备时间。
因为舰船的锅炉全都预热过了,所以发现飞艇时所有船都陆续往港外开,几乎没有固定靶可以打。
最后,只是逮到了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泊位上还在建造的“玛丽亚皇后级”无畏舰3号舰“亚历山大三世号”,一多半的2000公斤级重磅炸弹都朝着这个固定靶丢,把这艘船炸得坐沉在港口里。
不过这其实并没有多大意义,只是凭添了一笔军功——历史上这艘船因为缺乏动力系统,一直到1917年、沙皇被资产派推翻后,露沙人才弄到了这艘船的动力系统,等它完工的时候,露沙其实都已经退出世界大战了。
但不管怎么说,把造好了壳子的船炸炸沉,也能增加一大笔军功了,那些参战人员都能积累大量的实战经验,也能获得晋升。
除了这艘固定靶之外。飞艇队的其余炸弹,就只是干掉了尼古拉耶夫港附近的4个防空炮连队,炸毁了16门防空炮中的一大半,并且将炮兵杀伤得四散奔逃。
外加船厂里正在维修的几条动不了的船,包括老式前无畏“波将金级”的“三使徒”号,和一艘非常老式的防护巡洋舰“帕拉达号”,也都被彻底炸废了。
12艘飞艇丢光全部炸弹,炸掉了3条维修中的固定靶,自身也有1艘被露沙舰队的防空炮击落,1艘被重创,最后返航时迫降在海面上——
而经此一役,后来德玛尼亚飞艇部队也不得不更新一下对敌军战力数据的评估,原来露沙人的舰用76毫米防空炮,最大仰角和射高是比同口径的陆炮高炮更高一些的,有个别新锐军舰刚刚改装上这种76高炮。
返航后,又有艘机械损耗过大,近期无法再执行任务,必须保养,另有1艘出现机械故障,需要维修数日。
……
另一路前往塞瓦斯托波尔轰炸的12艘飞艇,则是凯塞林亲自带领的。
塞瓦斯托波尔离开前线更远,而且是直接跨海才能抵达。
凯塞林是在逼近到距离塞瓦斯托波尔港40公里的时候才被发现的,当时云层同样不高,很难超远距离隐蔽身形。
不过凯塞林很快发现,塞瓦斯托波尔这边的露沙海军提防程度,明显比较差。
他们居然还没从一大早敖德萨被炸的噩耗中吸取教训,港口里的军舰绝大多数居然还是没提前升锅炉。
可能是露沙人的军令系统反应太迟钝、消息传递也太慢,或者纯粹就是这里远离前线,开战以来从没遇袭过,所以松懈了。
既然敌人还那么麻痹大意,凯塞林也不客气了,直接急吼吼对着泊位上的舰队飞过去。
哪怕从他被敌人发现、到飞临上空,需要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也不够他们升锅炉启动军舰的。
最终,又有1艘“博加特里级”防护巡洋舰、3艘驱逐舰(1艘“诺维克级”、1艘“无理级”)遭难了,直接被炸成两截沉没。
而这些都还是小目标,更关键的是:塞瓦斯托波尔作为黑海舰队的核心老巢母港,这里还有2艘新锐无畏舰!
只可惜,战舰上的防空炮全力对空开火,凯塞林不得不爬升到3500米以上的高度投弹,最终剩余的2000公斤航弹就没有1枚直接命中的。
只有1枚500公斤航弹、2枚50公斤航弹命中了“玛利亚皇后号”。还有6枚50公斤炸弹命中了“叶卡捷琳娜大帝号”。
500公斤航弹对于无畏舰显然不能致命,只能破甲并炸毁一些舱室。
“玛利亚皇后号”被500公斤航弹直接命中了舰体中部,炸毁了2号烟囱、并炸毁了2号主炮塔的俯仰和转动机构。
“叶卡捷琳娜大帝号”没有被重磅炸弹命中,只是损失了一些上层建筑的外设,包括副舰桥上的无线电通讯天线、后舰桥的火控测距仪,还有救生艇吊车,都被炸毁了。
凯塞林很不甘心。次日一早又集结全部17艘还能动弹的飞艇,再临塞瓦斯托波尔。
但这次露沙海军终于彻底学乖,所有的船都已经开出港、不敢再留在家里,全部在外面巡逻航行,不给一点机会。
凯塞林最后一波轰炸只是炸毁了塞瓦斯托波尔港的岸防炮台、防空炮阵地,最后还有多余的炸弹就只是炸了一些港口设施、仓库、商船。
这也是凯塞林的最后一次有效轰炸,连续两天的持续猛轰,已经让露沙人也挨炸挨出经验来了。
累计数日轰炸的战果总数,一共击伤露沙黑海舰队无畏舰1艘、造成另1艘轻微伤,炸毁前无畏舰2艘、装甲巡洋舰1艘、防护巡洋舰2艘、布雷巡洋舰2艘、驱逐舰9艘。
黑海舰队剩余总兵力为:无畏舰2艘(玛丽亚皇后号、叶卡捷琳娜大帝号)、前无畏舰2艘(圣叶夫斯塔菲号、波将金号)、装甲巡洋舰1艘(卡古尔号)、防护巡洋舰3艘、驱逐舰14艘。
露沙人挨了连番猛炸后,他们也在疯狂临时改造自己的飞机、临时改装76高射炮的炮架限位结构,想弄点更激进的防空武器,相信他们马上就会有突破了。
76炮的极限射高理论上不止3000多米,只是之前的炮架仰角还是不够高,只有60多度,如果临时想办法弄出70甚至80度的炮,打到4000米也是有可能的。
那样飞艇就得进一步爬高,哪怕依然可以安全投弹,可命中率会再次锐减一半以上,而且到时候对移动靶的命中率就几乎彻底降到零了。
考虑到防空炮阵地容易被飞艇反炸,露沙人甚至事急从权想到把拆了防盾和限位机构的高炮临时搬到卡车上,便于边跑边打。
至于后坐力和稳定性的问题如何解决、多开几炮会不会损坏卡车或者翻车,都已经顾不上了。
而且,这个课题并不仅仅是露沙人要研究。
因为就在凯塞林在黑海东部几个港口肆虐的同时,在西线的加莱港对多佛港、对布列颠尼亚东岸的另外几个军港,德玛尼亚西线的飞艇部队,以及其他一些配合行动的部队,这几天也在疯狂发挥飞艇的余热,在飞艇被克制之前最后捞一票。
——
ps:今天又是1万2千字,虽然主角出场不多,但也没办法,主角不可能什么都管。
两栖作战之前的空袭准备,总要写一写。飞艇时代的的落幕,也要写一下。
明天就能拉回到两栖作战主角亲自指挥了,感谢大家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