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 第127章 北鲁登,南鲁修

第127章 北鲁登,南鲁修(2/2)

目录

鲁路修还没有把罗登道夫中将视为自己的对手,他觉得自己还年轻资历浅,需要慢慢熬,如今还将对方视为前辈大佬,或许再过一两年才会考虑这个问题。

但罗登道夫却已经隐隐然感觉到“此子不容小觑”,开始起了争竞提防之心,要确保自己跑得更快。

这种情况下,罗登道夫就愈发想要证明自己的计策才是最好的,哪里肯直接听劝放弃

“元帅阁下!我仍然认为我们自己的方案是最好的!虽然尼古拉耶维奇最近是加强了波兰方向,可露沙人虽多却不足言勇。

他们的西北方面军刚刚被我们歼灭了50万人,西南方面军更是几乎全灭,就算布鲁西洛夫带着5个师老兵逃出来、再给他补充一些新部队,他就能改变局面么

我们不如制造战机,近日内就在东普罗森和立陶宛南部沿线、搜寻一个露沙人的防线薄弱点,再借口露沙人主动尝试往北进攻,我军在击退其攻势后,顺势向南反击。

只要能在这种情况下,夺取诸如苏瓦乌基、奥古斯图夫等城镇据点,在露沙人的波兰突出部北侧根部凿开一个小口子,打开通往比亚韦斯托克的桥头堡,到时候帝国高层自然会重视我们的方案。

就算无法完美达成战略目标,这样一场试探性攻势,只要准备充分,打出来的交换比肯定是不会差的,顺势歼灭一些露沙军队,也算是继续强化我军的声威了。而且,可以顺势把这场攻势描述成‘立陶宛战役的余波’,是前一阶段推进后防线尚不稳固,双方还需要补充拉扯一番。”

兴登伯格元帅听得很仔细,他一开始有些担心,怕罗登道夫立功心切,又打算抗命独走。

但听到后来,他也确信对方并没有被竞争心冲昏头脑,一切都还是解释得通的,而且安排好了说辞和退路。

之前帝国在东南线打匈牙利战役时,东北线也在打立陶宛战役。只是立陶宛战役比匈牙利战役早了一个多月就结束了,如今部队已经休整了一段时间。

但如果说刚刚打完一个月的战线、重新出现洗牌,那也是很正常的,是前面战役的“余波”,只要结果好,那就还是一桩军功,对国家对军队对个人都有好处。

最终,兴登伯格批准了罗登道夫执行计划,就当是“立陶宛战役的后续扩大战果尝试”。

一番短暂的准备调整后,罗登道夫最终在7月8日,组织了德玛尼亚第9集团军的一部,从原东普罗森和立陶宛边界的马里扬泊捏和卡尔瓦里亚两座小城市,发动了一场往南包抄的小型、试探性攻势。

战斗持续了差不多一周,最终靠着德玛尼亚军队的硬实力,以及露沙人刚刚经历两场大败、军心动摇、缺弹少枪等不利因素,罗登道夫倒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夺取了波白边境大沼泽地带以北的苏瓦乌基城。

但是,当罗登道夫的部队再想稍稍穿越沼泽区,进攻奥古斯图夫时,很快就受到了挫折。德玛尼亚军队的后勤补给开始跟不上,伤亡交换比也不如一开始那么好看了。

而露沙人很快进行了补防,刚从南线撤到波兰的布鲁西洛夫上将,带着两个军赶来增援。

更让德玛尼亚人没想到的是,露沙人一改此前不信赖波兰人的作风,临时征发了大量波兰人就地死守,虽然武器很少,两个人一支枪都分不到,但这种动员效率太可怕了,随随便便就变出十几万用来送死消耗的部队。

一番不计伤亡的堵漏后,布鲁西洛夫竟硬生生把罗登道夫打了回去,最终也没能占领奥古斯图夫。

兴登伯格元帅和罗登道夫中将,也是在这一番交手后,才意识到对面的敌人不简单——布鲁西洛夫上将此前一直在喀尔巴阡和匈牙利方向作战,一直隶属于露西南方面军,没来过西北方面军,所以之前从没跟兴登伯格/罗登道夫交过手。

以至于兴登伯格原本觉得露沙将领都是废物,都是去年在坦能堡弄死的露沙第2集团军司令萨姆索诺夫将军那样的蠢货。

现在他才意识到,露沙将军里也是有一些有能力的人的。之前虐杀萨姆索诺夫,不过是因为己方运气好,撞见了愚蠢的软柿子。而好运并没有一直伴随,终于还是遇到了硬茬子。

“这个布鲁西洛夫还挺有一手的,之前听说西南方面军整个被我第6、第10集围歼,还以为那里的将军都是废物呢……既然他有这个本事,利奥波德元帅还能轻松将其揍趴,岂不是说明利奥波德老元帅能力远在你我之上”

兴登伯格元帅和罗登道夫中将,第一次发自内心地生出这样一个念头。

那种感觉,就跟田忌赛马,派上中下等马交错出战。本以为自己是己方的上等马、遇到的也是敌人的上等马。结果交换对手后,才发现自己之前打的不过是敌人的下等马,有点胜之不武。

最终,这场攻势也就持续到7月20日前,被迫草草收场。德玛尼亚军队全靠自身的硬实力,打出了1比6的交换比,歼灭露沙军5万人,杀死波兰本地新动员炮灰9万人,罗登道夫自身损失2.2万人。

不过好在德玛尼亚如今还拥有独门的磺胺药,靠着这种抗感染伤药,又从一万多伤员里,救活了五千多人,所以最终的德玛尼亚军永久性战损,被压低到1.7万人。

1.7万人换掉敌人14万,从战术上来说也算不错,可其中的露沙正规军伤亡只有5万,剩下9万都是命不值钱的临时硬拉来的波兰人。这么一算,就不怎么赚了。尤其救回来的5000人也不是马上就能恢复的,至少一年上不了战场,而且刚打完的时候,高层并不知道有那么多人会被救回来。

更关键的是,兴登伯格和罗登道夫期待的战略结果,并没有那么容易做到,他们连奥古斯图夫都无法独力攻克,还谈什么比亚韦斯托克呢。

而根据之前的计划评估,北路军至少要有能力独力拿下比亚韦斯托克,才意味着“南北全力合击有希望在布列斯特合围”。

如果合围不了,仗就会打成消耗战而非歼灭战,就算有数倍的伤亡交换比,这种消耗硬仗也是不值得打的。

这一切,最终导致兴登伯格不得不向皇帝服软,表示“建议采纳利奥波德元帅和鲁普雷希特元帅的方略”。

而威廉皇帝也给兴登伯格留了面子,看在他用2万2千人换掉了露沙5万人加波兰本地9万新兵,也就没再追纠他是否有“尝试独走”之嫌。只当什么都没发生、只当这次真的就只是“立陶宛战役的余波”,算是无功无过。

皇帝还就此咨询了总参谋部,总参谋长法金汉上将也就此安慰了一下皇帝,希望皇帝往好的方面想:

“陛下,臣以为放缓进攻波兰,对于帝国是绝对有利无弊的。露沙人现在为了死保波兰,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他们这样征发波兰本地人当炮灰,波兰本地人必然反抗。

可现在明面上却没有看到反抗的迹象,那就说明露沙人用了更加高压的铁腕。说不定波兰人当中那些脑子活络、人心思变的家伙,都被重点关照打击了。

从长远来看,这是有利于将来最终统治波兰地区的国家的。但露沙人这么竭泽而渔,未必能一直保住波兰,将来很有可能会为帝国做嫁衣,陛下何不多给一些耐心,让露沙人在当地闹得愈发天怒人怨呢”

威廉皇帝也不得不承认确实是这个道理,露沙人不择手段的死守,是以损害其在当地的长期统治竞争力为代价的。

既然如此,多让他几个月甚至半年又何妨

“说的很对,那就完全按照利奥波德元帅献策的方略执行,把兴登伯格元帅的计划彻底搁置吧。”

德玛尼亚的战争机器,终于开始围绕着鲁路修通过鲁普雷希特公爵和利奥波德元帅之口献策的那套方略运转了起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