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 第123章 全歼三国联军

第123章 全歼三国联军(2/2)

目录

还有15万名塞军,最终被德第6集团军完全包围在匈牙利南部的一片多瑙河两岸平原地带。

塞军的战斗意志倒是比露沙军还强大一些,加上他们是刚刚才被围,物资还算充足,弹药也够再打上十天半个月的。所以塞军没有立刻投降,而是选择顽强抵抗、多次尝试突围。

这主要是因为塞军和奥国的仇恨比较深,互相也打了很久了,都认为奥国不会放过他们。

不过,随着战争拖到了5月底,这种抵抗也渐渐没有意义了。

因为这时候北线的露沙西南方面军已经被全歼,奥第3、第5集团军的骑兵部队率先被解脱出来。

奥军的5个骑兵师掉头南下,帮助德第6集团军加入对塞军的包围圈。

到6月3日,奥第3集团军的几个步兵师也赶到了战场,包围圈外面的联军越来越厚实,最终此战一直打到6月7日,以塞军被德奥联军全歼告终。

塞军总司令普特尼克元帅,最终也被击毙在奥赛边境城市苏博蒂察。

……

德奥联军围歼了塞军主力后,于6月上旬趁机南下反攻。

此次战役之前,塞国陆军总人数,也只在43万人左右,被派出了33万去配合露沙军作战。

如今那33万人只剩6万逃回来,和守家的10万人合兵一处,总共也就只有16万可战之兵了。而且刚撤回来的那6万人,是丢掉了绝大部分辎重和重炮的,战斗力已经锐减了好几成。

塞国方面当然也临时紧急动员了很多此前从未经过军事训练的平民充军,从5月下旬开始紧急训练,德奥联军反攻入境的时候,这些新拉的大批士兵也就刚训了2个星期,武器也没有配齐,要好几个新兵合用一支步枪。

靠着这些部队,要想守住德第6集团军的攻势,几乎是痴人说梦。

塞军不愿意放弃边境,在6月8日与德奥联军在多瑙河畔原本国境线附近,又爆发了一场鏖战,试图御敌于国门之外——

之所以有这样的痴心妄想,也是因为塞国总司令、普特尼克老元帅战死了,新上来的人不够老成持重,又被军心民意所裹挟,必须强硬。总不能试都不试,就直接放弃边境吧

年轻将帅的血气方刚,很快就付出了代价。

这种在平原地带的边境作战,完全正中德奥联军下怀。超过4万名原本负责守家的、状态不错的老兵,分属3个整编师,被德奥联军在2天内击溃。

还有10几万刚军事训练了半个月的炮灰,也白白损失掉了。

边境被突破后,塞军倒是稍稍清醒了些,没敢再节节抵抗。

可是当德奥联军打到贝尔格莱德附近时,还是不忍直接放弃首都,最后又跟联军打了一场围城战。

贝尔格莱德最后虽然守了一个多月,可也再次付出了7万正规军、几十万新拉壮丁的代价。

而且德玛尼亚人并没有全力攻城,他们眼见死守城池的人数众多,便分出了两个军包围城市,后续让一部分奥军跟上来围城。

德第6集团军的主力,则急着绕过贝尔格莱德、沿着多瑙河继续顺流而下,去收复罗马尼亚——因为早在此次战役之前,鲁普雷希特公爵在跟鲁路修商讨战略方针的时候,鲁路修就跟他提到过一点:

未来帝国的作战方式,会更多地依赖石油,半履带牵引车,以及将来的其他装甲作战车辆、履带车辆,都会需要石油。

所以,既然罗马尼亚参战了,趁机夺取罗马尼亚的油田就显得非常重要。

鲁普雷希特只是分兵围困贝尔格莱德,剩下的集团军主力就继续猛扑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国内,原本就只有10几个师的部队,而且罗马尼亚跟其他国家仇恨不深,也没太大的动员力度。

在匈牙利战场被歼灭2个师、包围投降掉3个师、逃回来3个师后。截止到1915年6月,罗马尼亚可以用于守家的部队,也就只剩67个师了。

鲁普雷希特公爵要顺势灭掉罗马尼亚,难度是不大的,这里面关键的差异,只是在于能否安全夺取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

在地球历史上,罗马尼亚国内是有布列颠尼亚军事顾问团存在的。最后1916年罗马尼亚陷落之前,布国顾问团不顾罗马尼亚人民的死活和利益,炸毁了油田,就是害怕被德玛尼亚人得到。

当然,这一世有了鲁路修这个先知先觉的穿越者帮着查漏补缺,这方面的小问题就不足为道了。

而鲁路修的解决办法也很简单:

就是一边从利沃夫沿着喀尔巴阡山东麓的铁路线南下,靠着缴获的露沙人宽轨机车和车皮,一路稍微占领一些基辅罗斯黑土平原上的边缘地带。然后穿过基辅罗斯地区进入罗马尼亚,从罗马尼亚东北角攻入其领土。

同时,他也知道,直接强攻罗马尼亚本土肯定是不行的,最后多半布国顾问团还是会炸油田。

所以,还要辅之以另外一手:最后再用一次伞兵团空降。在地面部队距离普洛耶什蒂油田至少两百公里时,就提前用飞艇飞越喀尔巴阡山脉,在普洛耶什蒂空投部队,然后快速强攻油田区。

(注:下图为整个喀尔巴阡-匈牙利战役期间,德奥联军主要反攻方向路线图。红色为战役开始时双方实控线,外围的黄色为战役结束时双方最终实控线。红线和黄线之间的部分,为本次战役期间新夺取的土地。)

当鲁路修提出伞兵空降时,他身边都有不少持重的军官,希望他别冒险了。因为刚刚才用过一次伞兵空降夺取利沃夫,敌人哪里会不防备

但鲁路修还是力排众议,并且指出了两个关键点:“敌人是会防备,但那也是有时间差、信息差的。如果是针对布国、露沙人,他们是直接吃过亏的相对方,而且有飞机,当然会严密提防。

可罗马尼亚人算什么他们已经在主动出境作战时,被我军重创了,缩回国内就那么几个师,不是死守布加勒斯特,就是沿着目前的实控线布防。

说不定那些死硬的好战派,都只是被布列颠尼亚人控制的,普通人根本就没有战意了。罗马尼亚人也没有空军,这种情况下,我们空降下去,真正要快速灭杀的,就只是布国军事顾问团——这只是一次斩首行动。”

鲁路修的建议,最终还是说服了反对者,他还特地飞了一趟集团军司令那边,向公爵请示,公爵也答应了。

最终,在6月下旬的时候,鲁路修挑了一个还算合适的时机,执行了他的空降计划。

当时,第10集团军的几个师,已经从北边穿过基辅罗斯大平原的边缘,进入了罗马尼亚的北部边境。

第6集团军的几个师,也绕过贝尔格莱德、沿着多瑙河顺流而下,抵达了塞、罗边境附近的铁门峡。

罗马尼亚人最后试图抵抗的那部分力量,还想在铁门峡死守一下,全国仅剩的几个正规军师,被抽调了两个到这儿来,还留了两个在首都布加勒斯特,最后一个防守北线。

就是在这种形势下,鲁路修在6月22日,空降了喀尔巴阡山南麓的普洛耶什蒂油田,直接清晨降在油田头顶上那种。

他完全不在乎地面的布列颠尼亚顾问团——尤其顾问团里其实有相当一部分人都还不是正规军人,有些是石油技术人员,还有些是文职统筹人员。

神兵天降的那一刻,布列颠尼亚人全都傻了,最后,鲁路修甚至不仅能轻取油田,还有余力追杀布国顾问团,把他们全都包了。

对于这种到其他国家来挑拨离间、甚至不顾盟友本国人民死活和利益的禽兽,鲁路修当然是不会手软的。

这些暗中在其他国家搞破坏的家伙,本来就违反国际法在先,不受任何国际条约的保护,也不配享受战俘待遇。

鲁路修便抓来罗马尼亚的当地文职官员,把“这些布列颠尼亚人,试图为了布列颠尼亚的利益,在罗马尼亚失守或改变阵营时,炸毁罗马尼亚的油田”的证据,交给了当地的罗马尼亚文官。

然后,鲁路修就借了几把枪给当地的罗马尼亚执法人员,以正规流程,把布国顾问团的全部成员统统枪毙,一个不留。

至于尸体怎么处理,就看罗马尼亚当地文官的意思了。

哪怕他们想学习罗马尼亚的传统文化,学习当年弗拉德三世大公(就是吸血鬼德古拉伯爵的原型),鲁路修也不会反对的。

……

最终,在鲁路修空降普洛耶什蒂油田,并全歼守卫油田的一个团罗马尼亚正规军、一个布列颠尼亚顾问团后。

罗马尼亚高层终于受到了巨大的震动。

事已至此,罗马尼亚考虑到己方和德奥也没多大深仇大恨,无非是现任国王被亲布派和亲露派推了上来,导致亲布亲露的文武官员都冒头了,才有如此局面。

当这些亲布派亲露派大量吃瘪、在战场上被毙了之后,罗马尼亚高层原有的亲德奥派,自然会爬上来。

于是,布加勒斯特城内就在6月下旬,发生了一场变化。

现任国王斐迪南一世的亲哥哥、早在小时候1886年时就宣布放弃罗马尼亚王位继承权的威廉亲王,居然被布加勒斯特的那两个师拥立了。

这位威廉亲王,以及他父亲利奥波德亲王,早年之所以放弃王位继承权,是因为罗马尼亚的议会要求“国王必须宣誓放弃亲德立场,与露沙友善”。而他们都不愿意这么做,所以分别在1880年和1886年就放弃了。

斐迪南一世愿意宣誓亲露,才轮到他越过父兄当王储,并在去年继位。

如今,因为亲露亲布的问题,导致罗马尼亚都有亡国的危险了,军队当然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尤其威廉亲王本来就兼有军职,他就是驻守布加勒斯特的卫戍师的师长,结果就被自己手下的将士们给黄袍加身了。

将士们苦苦哀求:“国家到了这个地步,陛下再不出面,罗马尼亚就保不住了。为了国家存续,恳请陛下勉为其难、接手这个烂摊子。”

威廉亲王还能有什么办法呢只好长叹着接受:“你们也知道现在是烂摊子你们真是害苦了我啊!”

威廉亲王紧急登基后,立刻毙了几个收了布镑和卢布的贪官污吏,然后以此作为投名状,请求与德奥恢复和平、愿意接受德奥战时接管罗马尼亚的油田和港口、铁路。至于其他条件,可以以后慢慢再谈。

这种事情,不是鲁普雷希特公爵或是利奥波德元帅能决定的,他们只好把情况转达,由分管外交的有关部门解决。

最终,德玛尼亚方面也接受了相关条件,并要求罗马尼亚军队全部放下武器接受整肃,并接受军事通行权。

德玛尼亚允许罗马尼亚恢复中立,不对布、露宣战。但罗马尼亚也要承诺,遇到布、露入侵或试图过境,就要坚决反击。

至于领土置换惩罚,等将来再慢慢谈了。

经此一战,罗马尼亚油田也算是到手了。

——

ps:这些小国没什么悬念,打起来剧情也不爽,所以就快进过掉。

今天第二更也会这样快速过一下战果,明天开始后续的大国博弈,节奏就会重新合理起来。

这也算详略得当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