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大航海时代 > 第48章 五常之下战力最强的国家!五常之下它无敌,五常之上一换一?

第48章 五常之下战力最强的国家!五常之下它无敌,五常之上一换一?(2/2)

目录

【从《明宣宗行乐图》上我们能看出,射礼相当于盛大的宫廷运动会。】

【有射箭、鞠、马球、捶丸这些项目,其中,射箭是重头戏。】

【皇帝要身着华丽的服装,亲自上场射箭,同时文武百官也要参与其中。】

【参赛选手不但要比拼射箭技巧,同时还要表现出优雅的身段和气质。】

【崇祯听到这个奇葩的建议,居然称赞说:这真是个好主意,并下令立即重新举行射礼。

【也就是说,面对一路北上的叛军,国家级别最高级智囊,给出的行动策略是办一场表演性质的运动会。】

【更离谱的是,最高决策者崇祯帝,居然还同意了。】

弹幕滑过:

一其实很多事都不是表面这么简单,他能干到这个位置,他不傻。

一回复:没错,他曾经多次谏言出兵,甚至在河楠军情紧急时,上了《兵备册》等折子,可都被崇祯无视了。

一回复:光上折子吗,人家还亲自请缨了,奈何崇祯不搭理人家。

一回复:所以人家直接撂挑子不干了,这射礼我感觉也是为了暗讽崇祯。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文武百官们都深以为然。

且不论这位臣子究竟是不是在暗讽和敷衍。

光是这种言论就足够愚蠢。

其背后必然有自己的盘算。

一般来说,皇帝蠢,臣子可不蠢。

能直达天听的官员,都是人精。

最让古代政治精英们无语的是,这位崇祯皇帝居然接受了这荒谬的提议。

谁才是真正的“蠢”,可谓一目了然。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

【比如一次朝会上,有人提出,缓和明军与农民之间紧张关系的关键,是告诉士兵不要压迫百姓。】

【崇祯帝把此当成良策,御批赞同,并且层层向下传达。】

【但问题是,完全没有制定具体措施,来制止士兵抢劫农庄及村舍的行为。】

【士兵不可能因为上面一句官话就放弃自身利益,二者的矛盾日益激化,于是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如约而至。】

明太祖、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等皇帝,此刻皆是怒骂“蠢货!”

他们几个人怎么也想不明白,崇祯这是要做什么?

大明成祖位面。

朱棣脸色阴沉:“荒唐到这种程度,也真是难为他了!”

这个问题他用脚指头都能想明白。

若是没有雷厉风行的雷霆手段,哪里会有听话照做的士兵?

朝廷一张纸,能控制千里之外的兵?

“真是痴人说梦!”

“就是在皇位上拴一条狗,也比他强吧!”

这崇祯越是勤政,大明亡得就越快!

【这帮人在朝堂上待久了,以为靠“发文”能解决问题,形成了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路径依赖。】

【这就是“文化空心”带来的严重后果。】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能了解到这样一个因果关系:】

【科举狂热,造成了大明的文化空心。】

【而文化空心,又导致了朝廷决策力下降(降智)。】

弹幕滑过:

一说白了一句话,就是这帮官员已经脱离了群众!

一玩虚套子放空炮,就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一伟人曾经说过,如果离群众太远,不能很好解决群众的问题,农民就要打扁担,工人就

要上街游行,学生就要闹事!

一回复:做官不能脱离群众,否则就会成为孤家寡人。

大明太祖位面。

“伟人此言当真是字字珠玑!”

朱元璋赞叹一声吼,立即眉头紧皱:“并非是科举制不行,而是这帮官员两脚离地,听不到百姓的声音。”

这帮官员两耳只听靡靡音,两眼不看家国事。

毫无斗志,尸位素餐,享尽荣华,将自己的治国之能束之高阁!

在这样的“榜样”引领下。

通过科举制上来的人才,自然也都成了歪瓜裂枣。

于是,这才是让科举狂热成了背锅的原因。

......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大明朝会出现科举狂热的现象呢?】

【这是因为,大明王朝在末期已经完全成为一个“工”字型社会。】

【什么叫“工”字型呢?】

【不是因为工人多,就是像“工”字一样,两头宽中间窄。】

【大明朝除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广大农民,就是高高在上的达官显贵。】

【而连接上下的唯一一根细细的通道,就是科举。】

【所以,这条路上才会站满了人。】

【但实际上,真正健康的社会结构应该是橄榄型,两头窄中间宽。】

弹幕滑过:

一健康的国家形态,一定是中产最多,因为中产才是最稳定的那一批人。

一回复:对,不少发达国家都是这种橄榄型的社会结构。

一工字形便代表着上下贫富差距过大,阶级对立与阶级斗争都将异常剧烈,这就是亡国之

相。

通过天幕上对于“橄榄型社会结构”与“工字型社会结构”的解说。

再加上弹幕当中的许多后世评论。

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们,都了解了这些知识。

不少皇帝都开始思索,他们所处的朝代,到底是什么结构?

还有一些贤明君主。

开始思考如何把自己的王朝,也变成这样一个橄榄型社会结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