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他回来了!(2/2)
可惜陛下未纳忠言,仍令杨宪入主中书。
结果呢?
杨宪一朝得势,便与李善长、胡惟庸斗得乌烟瘴气!
李琪心中却雪亮:刘伯温此番回京,杨宪那酷吏,怕是大限将至了。
杨宪的脸色阴得能滴出水来。
他的恩师刘伯温奉旨回京,重掌御史台,官拜御史大夫。杨宪立刻备下厚礼登门,原以为念在昔日师徒情分,刘伯温至少会见他一面。谁知,他竟连府门都未能踏入,直接被挡在了外面!
一念及此,杨宪恨得牙根发痒。
刘伯温!你凭什么?
恰在此时,他麾下党羽纷纷闻讯赶来。
早在立国之前,杨宪便是朝中冉冉升起的“新贵”,如今贵为中书左相,执掌中书省,自然引得不少人趋炎附势,甘为羽翼。这批人多出身浙东,盖因刘伯温与杨宪同属浙东一脉。
大明立国,朝中派系林立。淮西党人多势众,以李善长为首,胡惟庸次之,根基深厚,遍布六部百司。也正因如此,反遭陛下猜忌,这才给了浙东党崛起的缝隙。
浙东党的根基,便在御史台这风险之地。
当年御史台初立,掌印的正是刘伯温!
比起淮西集团的枝繁叶茂,浙东集团虽根基稍浅,却掌控着朝廷言路。
上至天子家事,下至百官德行,皆在御史台言官弹劾之列。
自刘伯温归隐,杨宪炙手可热,指使麾下御史疯狂弹劾淮西官员,给李善长、胡惟庸等制造了无数麻烦,一时风头无两。
可如今,初代党魁刘伯温回来了!
这些言官们立刻坐不住了,纷纷跑来杨宪府上探听风声。
原因无他,浙东党这两位魁首,性情可谓天差地别。
杨宪为人刻薄,贪慕权位,心思深沉,脸上从不显露,更乐于结党营私,培植势力。
而刘伯温刚正不阿,毫无私念,一心为公。
莫说犯事的淮西党,便是“自己人”浙东党若有不法落在他手里,他也绝不会手软!
正因如此,浙东党上下,自然更倾向于杨宪这位“二代魁首”。
可偏偏,陛下又起用了刘伯温!
御史刘炳忧心忡忡道:“相爷,眼下如何是好?”
“我等私下做的那些事,根本禁不起推敲啊!”
“若刘大人真要深究,祸事可就大了!”
杨宪把玩着手中茶盏,冷冷瞥了他一眼。
他岂会不知?否则今日也不会拉下脸去求见刘伯温了。可恨那刘伯温,竟如此不留情面!
“慌什么?”杨宪声音低沉,带着一股寒意,“御史台上下,皆是我等心腹!告诉他们,刘伯温是刘伯温,我杨宪是杨宪!”
“谁若想过从前那种清汤寡水的日子,要改换门庭,尽管去投奔刘伯温!只是日后……可别后悔!”他语带森然。
刘炳闻言,忍不住打了个寒噤。
杨宪心狠手辣、睚眦必报的名声谁人不知?
况且他比垂垂老矣的刘伯温年轻太多!对政客而言,年轻便是最大的本钱。
谁知道刘伯温何时又会归隐?
傻子都明白此刻该站哪边。
“相爷放心,下官明白!”
刘炳匆匆领命而去。
杨宪盯着他消失的背影,眼中寒芒闪烁。
“刘伯温……”
他心中默念,恨意翻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