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刘艺菲的疏忽(2/2)
文中言辞犀利的指责艺人作为公众形象应当成为表率,把私人情感公之于众,完全不顾自身所承担的责任,是极为不负责任的表现云云……
当天,舆论开始出现零星刺耳的声音,不再是关于恋情本身的争议,而是上升到了‘责任’层面。
“专家说得有道理,这么高调恋爱,考虑过那些视她为唯一的粉丝的感受吗?”
“是啊,享受了顶级流量带来的红利,就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引导粉丝理性,而不是突然扔个炸弹。”
……
时至中午。
在受记者电话采访提及对此事的看法时,清华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院长、社会学家李强作出回应:
“……刘艺菲小姐与刘启峰导演的结合,堪称郎才女貌,佳偶天成。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作为拥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其一举一动所引发的效应,早已超出了个人情感的范畴。”
“……尤其是刘艺菲小姐,其‘天仙’般的形象深入人心,承载了无数年轻粉丝,甚至是情感脆弱者的精神寄托和幻想。
“这种突如其来的、彻底的‘名花有主’宣告,对于部分极端投入的粉丝而言,不啻于一次精神世界的剧烈地震。”
接着,他的话指向了一个不久前才发生、令全社会为之扼腕的悲剧——【杨丽娟追星事件】。
“……今年三月,一场因极端追星而导致的家庭悲剧,至今还历历在目,令人心有余悸。
“粉丝杨丽娟为见偶像刘徳华一面,不惜倾家荡产,最终导致其父投海自尽,留下了血与泪的教训。
“这件事警示我们,非理性的、将个人情感全部寄托于偶像身上的追星行为,具有多么大的破坏力。”
“……如今,面对又一位顶级巨星亲自公开恋情,我并非要指责艺人恋爱本身,而是必须呼吁一种全社会的理性。
“警惕部分极端粉丝,偶像的完美形象一旦出现他们认为的‘瑕疵’,就意味着精神支柱的崩塌,其后果难以预料。
“……也因此,我们看到今天《半月谈》、《光明日报》也对此事作出报道,也正是在呼吁艺人团队和娱乐媒体,应更加注重引导理性、健康的粉丝文化,避免过度渲染和‘造神’。
“同时我也呼吁广大的粉丝群体,请把目光更多地回归自身生活,偶像不应成为自身痛苦的根源,爱的本质是祝福而非占有!”
当天的这些评论文章的出现,像是一盆冷静的冰水,泼在了一部分尚沉浸在狂欢氛围中的媒体和粉丝头上。
虽然大多数普通民众觉得专家们有些杞人忧天,但李强教授在采访中提及‘杨丽娟’这个名字,确实唤醒了一些不好的记忆。
这也让一股隐忧悄然弥漫开来:‘万一真有想不开的怎么办?这个责任谁来负?’
这些声音虽然还没占据舆论主流,却像隐藏在华丽袍子下的虱子,绝对让人无法视而不见。
或许,下一秒出现某个粉丝的极端行为,就会彻底引爆这颗炸弹。
刘艺菲工作室和微风团队的神经立刻紧绷起来,事态发展得太快。
仅仅半天,就从之前的娱乐新闻,上升到社会心理和公共安全的问题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