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从县委大秘开始平步青云 > 第193章 利益集团

第193章 利益集团(1/2)

目录

赵书记这是在敲山震虎,也是在告诉王建国——我知道你是谁的人,我也知道这背后是谁。

回到县委大楼时,天色已经有些暗了。

赵海川一言不发地走进办公室,常晓雯紧随其后。

她将今天整理的调研笔记,连同一个U盘,轻轻放在赵海川的办公桌上。

“书记,这是今天的笔记还有……一段录音。”

她指的是和老农对话的那一段。

“另外我根据他们提到的补贴问题,刚才回来路上,简单查了一下近两年省市下拨到我们县的农业专项补贴资金名录,和我们县财政局官网上公示的资金去向做了个初步比对。”

“有几笔大额资金,名目上写的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殖业发展扶持,总金额超过八百万,最终流向了好几家注册在咱们县的农业开发公司,其中一家就是今天我们见到的飞翔鸽业。”

“这些公司的法人代表交叉持股,背后……好像都和黄副县长有点关系。”

赵海川拿起那张纸。

套取、挪用国家补贴。

利益输送。

形式主义,面子工程。

所有线索,都指向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

黄波涛只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

赵海川的脑海里,瞬间闪过前任耿书记留下的那些材料,里面有一些关于农业项目资金去向不明的模糊记录。

他又想起了县长白凯旋在常委会上那句意有所指的“要团结,要稳定”。

稳定?

是怕这个脓包被挤破,影响了他的“稳定”吧。

原来,根子在这里。

常晓雯安静地站在一旁,等待着指示。

许久,赵海川抬起头,目光锐利如刀。

“晓雯。”

“在。”

“通知审计局的刘局长,让他明天上午九点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第二天一早,赵海川走进办公室时,常晓雯已经将两份文件整齐地摆在了他的桌面上。

“书记,刘局长快到了。”

常晓雯低声说。

赵海川点点头,端起茶杯,没有说话。

九点整,办公室的门被准时敲响。

“请进。”

门开了,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人走了进来。

他个子不高,头发已经有些稀疏。

身上是一套略显陈旧的西装,领带打得一丝不苟。

审计局局长,刘明达。

“赵书记您找我。”

“刘局长,坐。”

赵海川指了指对面的沙发。

常晓雯给他倒了杯水,然后安静地退到一旁,打开笔记本。

赵海川没有绕圈子。

“刘局长请审计局立刻组织力量,对我们县近三年的农业专项补贴资金进行一次专项审计。”

刘明达端着茶杯的手,几不可查地顿了一下。

专项审计?

还是农业补贴?

这可是黄副县长和白县长最看重的“钱袋子”之一啊。

“赵书记……”

“这个……当然,配合县委的工作是我们审计局的职责。”

“只是……您也知道年底了,局里各个审计项目都在收尾,人手实在是紧张……”

他面露难色,唉声叹气。

每一个字都在暗示:这事难办。

赵海川静静地听着,等刘明达把“困难”陈述完毕,他才开口。

“人手是问题,但工作不能停。”

“黄副县长那个肉鸽养殖园区问题不小。”

“昨天我去看了老百姓怨声载道。”

“国家的钱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花了。”

他又把黄波涛抬了出来。

刘明达听懂了。

新书记这是拿黄副县长开刀,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

“是,是,书记说得对,我们一定克服困难!”

刘明达立刻表态,但话锋一转,“只是……审计工作有严格的程序,立项、制定方案、报批……这些都需要时间,我们一定按程序逐步推进保证审计工作的严谨性。”

“拖”字诀。

这是他过去帮白县长和黄副县长应付检查的老套路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