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折服了这个大师(1/2)
只见他笔锋一转,墨色由浓转淡,皴擦勾染,一片连绵的山脉便在纸上铺展开来。
那股磅礴大气的势,仿佛要破纸而出,压得人喘不过气。
孙宝国瞳孔骤然一缩。
这一笔……好霸道的气!
“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
陈宇的声音继续响起,他换了一支小笔,在山脚处轻轻点染。
“韵,是风骨,是格调。画山石,不能只见山石,要见其‘骨’。画云水,不能只见云水,要见其‘魂’。笔墨之迹虽隐,其形态风仪却呼之欲出。”
几笔淡墨,一汪清泉自山间流淌而下,云雾在山腰缭绕,明明只是几道墨痕,众人却仿佛听到了潺潺水声,感受到了山间的清冷雾气。
不俗!当真不俗!
孙宝国的呼吸开始变得急促。
“思者,删拔大要,凝想形物。”
“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
陈宇一边画,一边讲解。
他的笔下,远景与近景层层递进,主峰巍峨,辅峰簇拥,繁杂的景物被他巧妙地删减、提炼,只留下最核心、最能体现意境的部分。
一棵孤松立于悬崖之巅,明明只是画,却透着一股不屈的生命力。
孙宝国感觉自己的脑子“嗡”地一声。
原来如此……原来是这样!
《笔法记》里的这些话,他倒背如流,研究了一辈子,却始终停留在文字的揣摩上,从未想过,可以如此清晰、如此具象地对应到作画的每一个步骤里!
这不是技巧,这是“道”!
是将玄妙的哲学思想,化为可以实践的方法论!
“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
“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
陈宇最后几笔落下,为远山添上一抹极淡的墨色,又以焦墨点苔,整幅画瞬间活了过来。
浓、淡、干、湿、焦,墨分五彩,在他笔下运用到了极致。
那墨色仿佛不是笔画上去的,而是从纸上自己生长出来的一般,自然天成。
当陈宇放下画笔,一幅气势磅礴、意境深远的《山居图》便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整个教室,包括直播间,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这幅画所蕴含的强大气场所震慑。
“噗通。”
孙宝国感觉自己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看懂了。
他彻底看懂了!
几十年的困惑,几十年的瓶颈,在这一刻,在这幅画前,豁然开朗!
他看向陈宇的眼神,变了。
这不是什么哗众取宠的毛头小子。
这是真正的大宗师!是能为国画开辟新道路的领航人!
自己……真是个老眼昏花的蠢货!
孙宝国的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讲座即将结束时,陈宇却忽然话锋一转,平静地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气、韵、思、景、笔、墨,此六要,乃是登山之径。”
“但,这并非山之顶峰。”
“于此六要之上,还有更重要的一重境界。”
什么?!
还有?!
整个教室瞬间炸开了锅!
年轻的画师们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
把“六要”讲得如此透彻,已经是神乎其技了,在这之上,竟然还有更高深的境界?
那会是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